三峡水库蓄水近20年,是天然“鱼库”,里面最大的鱼有多大?

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最大的水电项目,该工程前后论证了半个世纪,建设了17年,是举世瞩目的“国之重器”。

在2010年,三峡水库首次将蓄水水位提升到了175米,长江水体的流速由之前的2米/秒下降到了0.25~0.5米/秒,具备河道型水库的典型特征。拦江蓄水将近20年,三峡水库堪称野生鱼的天堂,里面的鱼类资源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三峡库区

据资料记载,长江中的鱼类有300多种,其中在三峡库区生活的鱼类有140多种,珍稀的特有鱼类有40多种,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有30多种。除了常见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之外,三峡库区还有铜鱼、鲤鱼、黄颡鱼、南方大口鲶、圆口铜鱼等重要的经济品种。

三峡水库为什么是鱼类的天堂?

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上游的下端,全长有600多公里,蓄水量多达400亿立方米,先后经过湖北、重庆共计19个区县市。三峡库区地形复杂,奉节东部属于川东鄂西山地,奉节西部则属于川东低山丘陵区,东西部之间水位落差大,山高坡陡,急流险滩众多。

三峡库区控制着100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流域内不仅包含着一段长江干流,还包括嘉陵江、乌江、大宁河、磨刀溪、梅溪河等支流。三峡水库涉及水系众多,库岸线绵长,形成了数量众多且大小不一的库湾,非常适合鱼类的栖息、索饵以及繁殖。

正是因为地形条件复杂,生态类型多变,三峡库区内鱼类的物种因此丰富起来,成了野生鱼类的天然繁殖场,对当地渔民来说则成了创造财富的“聚宝盆”。

资料显示,铜鱼和圆口铜鱼是三峡水库内产量最高的特种鱼类,这两种鱼的产量之和约占总产量的20~40%左右。在1997年,三峡库区江段的天然渔业捕捞量多达4200吨,其中铜鱼、圆口铜鱼的产量为1528吨,四大家鱼的产量之和为780吨,南方大口鲶、黄颡鱼等鱼类的产量约为1600多吨。

在三峡库区出水的圆口铜鱼

在1998年,库区的捕捞量进一步飙升到了1.1万吨,仅仅是铜鱼和圆口铜鱼的产量就多达2300多吨。这一年的天然捕捞量虽然很高,但是过度捕捞的现象很明显,很多鱼类的规格都普遍偏小,这意味着野生资源遭到了过度开发。

正因为如此,在之后的1999年~2004年,三峡水库的天然捕捞量大幅下降,均在2300~3600吨之间的低水平徘徊。在2018年之前,三峡水库渔获物降低的趋势一直都没有得到好转;2021年初,长江干流全面进入了十年禁渔期,三峡库区内的渔业资源也因此得到了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

三峡水库中,最大的鱼有多大?

三峡水库中有很多全球闻名的特产鱼类,其中当然也不乏大型鱼。在三峡水库乃至整个长江流域,体型最大的鱼类非鲟鱼莫属。在2020年之前,三峡库区的鲟鱼共有三种,分别是白鲟、中华鲟以及达氏鲟(也叫长江鲟)。

但非常不幸的是,2020年初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这一消息震惊了国际社会。白鲟是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它的灭绝标志着长江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也意味着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

长江白鲟标本

白鲟虽然已经灭绝,但这里还是要隆重介绍一下。在四川一带,当地渔民曾用“千斤腊子万斤象”来形容长江中的大鱼,其中的“象”指的就是白鲟。因为白鲟的吻部很长,形似象鼻,故而得名。渔民用“万斤”来形容白鲟固然有些夸张,但从历史记录来看,白鲟确实是当之无愧的“长江鱼王”。最大的白鲟体长7米,重量足足有907公斤,是长江中已发现的最大鱼类,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

在长江白鲟灭绝之后,当前三峡水库最大的淡水鱼就变成了中华鲟。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成年个体在长江中繁殖产卵,后代则在海洋中生长肥育。中华鲟的体长一般在2米左右,最大个体的体长能超过4米,体重在500公斤以上,自然寿命可达50年,也是妥妥的“江中巨物”。

2000年捕获的巨型中华鲟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产卵量在50~100万粒之间,然而幼鱼的自然成活率非常低,仅有1%,这也为物种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中华鲟有1.4亿年的演化历史,曾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被称为“活化石”。然而在过去短短的几十年里,长江中野生的中华鲟急剧减少,生存现状已经不容乐观。

中华鲟的范围、产卵场和洄游通道

导致野生中华鲟濒危的主要原因,是葛洲坝的拦截。调查显示,葛洲坝上游的产卵场曾是中华鲟最重要的繁殖地,在1981年葛洲坝拦江蓄水后,野生中华鲟的洄游路径被彻底阻断,导致产卵量急剧下降。目前,在葛洲坝的下游又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产卵场,被专家们认为是野生中华鲟自然繁殖的最后“庇护所”。

除了中华鲟以外,三峡水库中还有其他的大型鱼

长江中还有另外一种本土鲟鱼——达氏鲟,也被称为长江鲟、小腊子、沙腊子,同样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达氏鲟主要分布在长江的上游,尤其喜欢栖息在干流。和前两种鲟鱼比,达氏鲟的个体要小很多,最大的个体只有30公斤左右,主要以水生昆虫、体型较小的鱼虾、双壳贝类以及高等植物的碎屑为食。

2015年5月,三峡水库放流达氏鲟

长江中的胭脂鱼体型也很大,长江渔民称其为黄排、木叶盘、红鱼、紫鳊、血排等等。据长江渔民介绍,野生胭脂鱼最大个体能长到40公斤以上,而且幼鱼和成鱼的外观差异很大,“黄牌大了不像样”这句渔谚也是由此而来。胭脂鱼的背脊高高隆起,像一张漂亮的船帆,因此也被称为“一帆风顺”,寓意吉祥,在国内的观赏鱼市场上很受欢迎。

除此之外,下面几种鱼也都是三峡水库中的大型鱼:

鳡鱼: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鳡鱼体长为168公分,体重52公斤,“水中老虎”的称号名不虚传。

鱤鱼

鯮鱼:鯮鱼和鳡鱼的亲缘关系很近,外观个食性相似,性情凶猛,最大体长可达140公分,最大体重超过50公斤

四大家鱼:成年的青鱼和草鱼体长都能超过1米,体重可达50公斤。极个别的巨型青鱼甚至能达到2米,体重超过100公斤。鲢鱼、鳙鱼的体长也能达到米级,体重在30-50公斤左右。

巨型青鱼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7月,重庆晨报还刊登了一则关于“巨型水怪”的新闻,文章称有重庆市民发现了一条体长3米,体重150公斤的大鱼。遗憾的是,这次目击只留下了照片,并没有实物佐证,其准确性存疑。

总结

三峡库区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发现并报道的大鱼有很多。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全面落地,三峡库区的多数鱼类将实现3~4个世代的繁衍周期,而大量的人工增殖放流也将显著提高库区的鱼类资源储量。

十年之后,三峡水库的渔业资源量必将再创新高,种群的丰富度也将显著增多。另外,十年禁渔还能给大型鱼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时间,对于十年后的禁渔成果,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