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梁启超见过康有为,夕不能寐,拜其为师,最终为何反目成仇?

18岁时少年得志的梁启超,拜入科举不中的康有为门下,原以为一生跟随师父的梁启超,没有料到他和师父最终还是走到了反目成仇的那一天,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相互认可?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反目成仇?我们聊聊发生在100年前的他们的那段值得玩味的交往历史。
梁启超

举人梁启超为什么会拜科举屡次不中的康有为?

17岁梁启超中举,被主考官赏识,并称之为“国士无双”,并将堂妹许配给梁,可谓少年得志,一举双得,春风得意马蹄轻。1890年春,18岁的梁启超入京参加会试18岁时,落第。途径上海,购得《瀛寰志略》及西方不少图书,展开了他的世界(说真的,科举落第对一些学子是好事,不破不立老炮儿)。
1890年8月,梁启超结识康有为,梁启超颇为自得的的观点,被康有为一一批驳,据说他们谈了八个时辰,梁启超感觉如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
回到学馆后,夜不能寐。
那时的中国讲究功名,康有为不过是一介监生,按道理尊称梁启超师父也不为过,但是,听了康有为的一些话,梁启超决定抛弃旧学,师从梁启超,成为成为康的大弟子。
他拜师没有从考虑身份,而是学识。这是他一生中重大的一次选择。
康有为

梁启超进入康有为万木草堂学习,究竟学习到什么呢?

康有为设置万木朝堂,讲学授课,这一学就是4年。有人认为梁启超一生的学术和事业都在这四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启超本人也曾说,“一生学问之得力,皆在此年”。
但是后来又曾经说了完全相反的话:“启超之学,实无一字不出于南海。”(注:康有为广东南海人,南海先生、南海在这里特指康有为先生)。梁启超的弟子对梁启超和康有为之间学识传承精心回忆,他的弟子周传儒认为梁启超在学问上与康有为并未追随,两人不是一路上,方向不同。
不管学问一途,在最初几年,应该说两人政治目标是一致的,拜师是梁启超从政生涯的开始,而他也成为康有为的左膀右臂。
后来他们开始一些分歧,思想、生活和政治等方面都重要了恩怨的种子。
梁启超

分歧1:保皇和革命的分歧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梁先后流亡到日本。在日本,康有为继续宣传他的保皇保教主张。而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梁启超在对戊戌变法的失败进行反省,政从保皇转向了革命,他对师父的保皇保教思想颇不以为然:“孔学之不适于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南行北辕也。”梁启超还召集其他同学,联名致函康有为希望其退休,康有为得知自己信赖的弟子,与自己思想不一致,还要自己改变想法,退休完事,对此非常生气,康有为顺手拿了一个夹着报纸的报夹子,向梁启超掷过去,口中大叫:“你的命是光绪皇帝给你的!”。康有为就严令梁启超离开日本,回到檀香山继续推进保皇工作。
梁启超口头答应了,但是还是坚持自己的革命思想。
于是就出了影响后人的那段话“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我爱先辈,吾尤爱国家;吾爱故人,我尤爱自由”。这段话在告诉师父康有为,byebye了师父。我爱你,但是我不挺你。
随后,梁启超公开发表文章,认为教不可保,从此以后,只要努力保国。
康有为看到这,把梁启超狠狠批评一顿。师徒关系严重恶化。
分歧2:一个保袁,一份恨袁
戊戌变法之败,是由于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康有为视袁为不共戴天之人,仇人相见分为眼红,袁世凯对康有为的数次召见,康都予以拒绝。不仅如此,康有为积极推进复辟,1917年7月,康有为推动了张勋复辟,康有为因为复辟有功被任命为副院长,12天后复辟失败,康有为只能躲在外国人使馆中避难,直到1918年才走出租界。
康有为支持复辟,而梁启超反对。康有为在《上海周报》上发表《为国家筹安定策者》一文,公开主张清帝复辟时,梁启超立即发表《辟复辟论》进行驳斥。
康有为反对袁世凯,梁启超支持袁世凯,接受袁之延纳,就任司法总长。
梁启超与康有为同居租界,而相避不面。康梁从此决裂,康有为当着梁学生的面痛骂“梁贼启超”,并指斥梁曰:“鸱枭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关。逢蒙弯弓专射羿,坐看日落泪潸潸。”“鸱枭”、“獍”为古文中食父食母的怪兽。如果换成骂街的话:这个翻眼狗,没有良心的。
在复辟失败后,梁启超希望能帮助到康有为,替他开脱,但是康有为不愿意见梁启超,他说“彼新贵,吾已累囚,不交涉逮捕已拜其赐,他何必言。”
师徒二人
两人走到今天,是历史和个人交错的选择。
20世界20年代,经刘海粟等人斡旋,两人关系出现了缓和。
1922年康有为原配,梁启超师娘去世,梁启超去参加吊唁。
1927年,康有为70大寿,梁启超因有事不能前往,也托人送去寿联和寿文,感谢先生的教诲之恩,并高度评价了康有为对当时及以后的影响。
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去世,梁启超痛哭数日,披麻戴孝,他始终站在孝子位置,答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虽有意见不同,在去世那一刻,已云散。

结语

毋庸置疑,所有的人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大部分人的言行举止、思想动态不过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个缩影罢了,康梁两人的师生恩怨是民国那段动荡时期的千万个碰撞的一个碎片,正是这个碎片带领我们观瞻民国那段历史。
他们为了自己的价值、为了国家奋斗过,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康有为

作者简介:蓝胖说说,简书签约作者,《超职场计划》《问唐》正在出版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