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热映:“我做错什么了吗,我没错,可是弟弟也没有”
最近最新上映的电影《我的姐姐》主演张子枫收割了太多人的眼泪与共鸣,这是一部足够让人多次去回味去观看的好电影。
0 1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影片《我的姐姐》里的姐姐,原本可以通过自己奋斗与努力,考到北京更好的学校,原本可以和相爱五年的男朋友一起计划未来的生活。
可一场车祸,父母突然离世,她这个长姐被迫成了“母亲”。
原本未来可期的生活里,多了个“拖油瓶”,她的人生轨道彻底被改变,“姐姐”的头衔是她永远也法摆脱的责任。她说:“这件事我本来没有做错什么,可是到头来大家都在说这是我的责任。”
选择“送养弟弟”是不得已的办法,但对于安然和弟弟来讲,这样的结果不见得是最坏的,或许是更平衡更公平的选择。
一生很短,大家都很忙,但是成长很慢,无法合理解决的问题还是要交给时间去验证。
姐姐有权利决定“抚养”或者“送养”,姐姐是没错的,可弟弟更没有错,谁也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
0 2
女性也有权利追梦想
整部剧主演是姐姐,但是在我看来传达的更多的是一类女性的代表。
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理念中,姐姐被绑架在“长姐如母”的位置上,而“母亲”本来就带有无私奉献和牺牲的性质。母亲也好,姐姐也好,作为女性,都浓缩着五味杂陈的传统文化渊源和意识形态的变迁。
“姐姐”是一个特别的地位标签,父母之下,亲人之上,然而女孩和男孩的地位又有着天然的悬殊,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潮里成为被边缘化的悲情角色。
电影中的姑姑经历虽然被一笔带过,但是也让我记忆深刻。
姑姑是遭受典型“重男轻女”的观念受害者,姑姑也曾是高材生,年轻时考上了学俄语的大学,却因弟弟考上中专而放弃理想——父母直接坦白告诉她:家里只能供一个,必然是你弟,你想都不要想。
她的命运从考上大学要把上学机会让给弟弟就已然注定,得到做生意的机会却放弃了回家给弟弟带孩子,一直到中年了要为瘫痪的丈夫付出,守着一个破旧的小商店过日子。
她云淡风轻地说出:“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起,就一直都是!”这句话戳中多少原生家庭经历过重男轻女精神与身体打击过的人。
姐姐在坟墓前说我那么努力的生活,是希望有一天,站到爸爸妈妈面前的时候,你们能说一句,我女儿还是不错的。
女性也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她们更想成为父母眼里的骄傲。
0 3
爱从来不分顺序跟等级
弟弟说爸爸从不打他,可是姐姐却因为不承认自己是瘸子,让父母撒谎不成功生不了二胎而遭受父亲一顿暴打。
弟弟说,爸爸说家里的一切都是他的,姐姐的世界,要什么都是自己拼了命去争取也未必得到。
整部剧有一幕特别戳中泪:姐姐在逝去的父母照片前,掉着眼泪,委屈又痛苦地一遍遍说:“我想要的从来不是房子啊。”
姐姐想要的是和弟弟一样同等的爱,想要的是原生家庭给足的安全感,想要的只是一个普通孩子对父母需要的依赖与陪伴。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权利,父母不是上帝,没有权利定义孩子的一生,更没有权利给谁一个优先级,这个世界,不是男孩就应该怎样,女孩子就必须怎样。
任何生命都生而平等,请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在心中,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既然决定生了,就也请好好爱她们,平等且尊重。
其实看这部电影,我们也许应该关注的不是“姐姐”的结局,而是思考当代社会女性的权利和地位价值。
0 4
全世界最温柔的东西是爱
接受才是人生最圆满的自我救赎
故事的一开始姑妈要求姐姐要放弃学业,让姐姐把弟弟养大。
“不是所有的套娃都必须要装在一个套子里。”
最终,姑妈理解并接纳了安然的抗争。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颠覆一生的认知,支持年轻人去争取自己抱憾终身也未尝如愿的东西。
故事的一开始,看起来满身刺猬的姐姐埋怨过重男轻女的家庭,不甘心过父母对她跟对弟弟的差别对待。
最后,跟弟弟的相处中,不仅接受自己有这样的弟弟,也原谅了自己父母之前对自己身上做错的伤害,甚至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想念。
其实电影的结尾更真实地反映了“姐姐”整个内心的矛盾和割裂:一面是自我实现的梦想,一面是难以割舍的亲情拉扯。
个性坚定要强的姐姐,她的内心仍然是痛苦、善良而温柔的。
我们可以不断控诉原生家庭的罪恶,提醒更多的家庭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更重要的,希望因为原生家庭成长过程有创伤的人儿,可以跟过去和解,接纳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为自己的余生承担起责任,找回最初人生自主的主权。
“和解”最重要的初衷,不是为了原谅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人,而是为了放过神陷仇恨的自己,重获平静,重获感知幸福的能力。
我们终其一生,希望最后的最后都是爱和圆满,而非恨和遗憾。
* 作者 | 娴哥。遇见李菁签约作者,95后伪文艺吃货潮州人,写自己想写的文,见自己想见的人,不谙世事,依然抱有勇敢与期待。个人公众号:娴哥的night time。个人微信:cx802333。
* 主播 | 韩枫。洛阳新闻广播主持人,用声音守护一颗安静的灵魂,新浪微博@慢之味。
视频号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