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板与鳖甲,大家搞明白了吗

都属于爬行纲龟鳖目,它们的外形很像,很多人甚至不会区分。而且龟板和鳖甲功效也很接近,都是滋阴的常用药物,但如果把二味进行比较的话,又可以分出阴阳,其中龟板偏阴,鳖甲偏阳。二者都是骨质的药物,骨属肾水,有坚冰之象,所以都能潜藏入肾,以补肾阴。龟上下都有甲,只露出四肢、头尾,可见它封固地很严实,所以是阴中之阴。

鳖只有上甲没有下甲,当然我们也不知道龟和鳖为什么分别进化成这样,但却可以这样来理解它们的区别:龟是冻地很结实的一块坚冰,鳖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是一块坚冰的,但因为它的秉性属阴中之阳,阳气要破阴而出,也就是要熔化坚冰,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把下面的一半冰熔化掉了,所以变成只有上甲,并且我们知道鳖甲的四周有裙边,质地比较柔软,这就象是冰水混合物,介于冰和水之间,是将要熔化还没完全熔化的状态。

由阴转阳在机体脏腑中正好对应的是肝胆,所以鳖甲色青入肝,主劳疟寒热,胁下癥瘕等。龟板在《本经》中也“破癥瘕”,但在后世的应用较少,主要还是用它来补肾滋阴,治疗腰痛,骨痿,阴虚风动,小儿囟门不合等。其实三甲(龟板、鳖甲、牡蛎)都能破瘕软坚,它们的共同原理是因为三者都是味咸质硬,而鳖甲破癥瘕又有它独到之处,即阴中出阳,无形之阳能把有形之阴熔化掉,就象它的下甲逐渐退化一样。

正是因为阳要摆脱阴的束缚,破阴而出,和少阳和厥阴的关系比较相近,所以它更善于治疗肝胆疾患造成的胁下痞坚,如治疗疟母的鳖甲煎丸就是鳖甲用量独重。

吴鞠通有个名方青蒿鳖甲汤,治疗邪热内伏证,表现为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热退无汗,邪热折腾一晚上以后,并没有通过体表出去,它又退缩到阴分潜藏起来了。

一般的药物还入不了那么深,接触不到邪热,所以选择了鳖甲,能够潜入阴分以逐邪,为什么不用龟板呢,龟板入而不能出,虽然也很深入,能够接触到邪热了,但和邪热一起潜伏下来,那样就更麻烦了。鳖甲就能直入阴分,同时又由阴出阳,搜捕到邪热以后把它往外拉,但鳖甲达表的能力还是不行,因此要进行接力赛,把邪热交给青蒿,青蒿芳香清热透达,进一步引邪从体表透出

就是吴瑭说的:“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之领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之领出也。”总的来说鳖甲偏刚,龟板偏柔鳖甲在滋补的同时有祛邪的功能,阴虚而有邪热的,都要用鳖甲,龟板只用于纯虚无邪的情况。

我们再通过龟和鳖生活习性的不同来比较二味药物,龟的习性喜阴,最喜欢呆在墙角等暗无天日的地方,把它放在地上,它准往沙发底下、床下爬;要是把它放在室外,它会尽量躲在阳光少的地方,不喜欢呆在明亮的地方。鳖的习性是喜阳怕阴,喜温怕寒。它不怕光,夜间有手电筒照它都不会逃离。鳖一般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通气较好的环境中,尤其是晴天丽日时,它喜欢在阳光下晒背,进行日光浴,直到背甲上水份干涸为止,俗称“晒壳”,每天约进行2~3小时,在环境安静而无危险感觉时,晒壳时间更长。

它的这一生活习性在众多喜欢生活在阴暗、凉爽、潮湿环境的两栖爬行动物中显得很是特别。经验证明,自然环境中凡植物茂密的水域或藕叶等水生植物满塘的水中是很少有鳖的,甚至时常发现鳖向它处迁徙的现象。乌龟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鳖就不同了,常常相互撕咬,如果大小不同规格的鳖混养在同一池中,同类可互相残食。这种种习性都证明了龟与鳖偏阴偏阳的不同。

我们这里论述了龟板为阴中之阴,鳖甲为阴中之阳,但朱丹溪认为龟板是“阴中阳也”,怎么来理解呢?龟为真武大帝,居于北方,即后天卦的坎卦位置,坎为两阳夹一阴,从这个角度来说,龟板是阴中含阳,但这里突出的是阳气的潜藏,阳气正藏在里面休眠,没有发用,所以表现出寒冷的水象。鳖甲入肝胆,对应于东方的震卦,震是下面的阳气要努力破掉上面的坚冰,以转冬为春。因此龟板与鳖甲虽然都是阴中含有阳气,但其阳气的状态和位置是不同的,这也造就了它们药性的不同。

和龟板经常搭配的还有鹿角,古人说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门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前面说了龟板是将坎中的一阳收敛入内,那么鹿角的作用正好相反,它也是阴中含阳,不过突出的是将阳外放,这从它的生长速度可以看出来,古人做过计算,鹿角一日夜能长数两,没有其它动物的骨头能长这么快。我们知道骨是通于肾的,骨头能长这么快,说明是肾中精气通过督脉顶到头顶上并且放出来了。

乌龟是以生长慢而著称的,鹿角是以生长快而著称,所以龟板和鹿角一个是存款,一个是取款,方向正好是相反的。不过鹿角胶又和鹿角有所不同,鹿角的特性是锐意进取,如果久熬成胶,则阴阳合化而形成比较中和的气,廖希雍说:“鹿角熬成白胶,则气味甘缓,能通周身之血脉,又气薄味厚,降多升少,阳中之阴也”。正因为如此,龟鹿二仙胶才可以作为滋补药方常服无弊,如果是鹿角或鹿茸长期服用的话,恐怕是没好处的,它们能透阳外出,短期内虽然表现的精力旺盛,却对身体造成透支。

龟板与鳖甲,大家搞明白了吗?

下面分别附上龟板和鳖甲的临床应用介绍。

龟板(龟甲)

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ray)的腹甲及背甲。主产地浙江、湖北、湖南等。全年均可捕捉。杀死,或用沸水烫死,剥取甲壳,除去残肉,晒干,以砂炒后醋淬用。

(龟板原态)

(龟板药材)

【别名】龟甲、神屋(《本经》)、龟壳(《淮南子》)、败龟甲(《小品方》)、败将、败龟版(《日华子本草》)、龟筒(《本草衍义》)、龟下甲(朱震亨)、龟底甲(《药品化义》)、龟腹甲(《医林纂要》)、元武版、坎版、拖泥板(《药材学》)

【处方名】龟板、龟版、生龟板、炒龟板、炙龟板、醋龟板、龟板胶、酥龟板等。

处方中写龟板指生龟板,为原药材洗净晒干,捣碎入药者。

炒龟板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入药者。

醋龟板又名炙龟板。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趁热浸入醋中,用清水冲洗后晒干入药者。滋阴功效增强。

龟板胶又名龟胶、龟甲胶、龟板膏。为净龟板经煎熬、浓缩制成的胶质块状物,褐色半透明。兼有补血止血之功。

【药性】甘,咸,平。归肾、肝、心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主治】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阴虚风动,久痢,久疟,痔疮,小儿囟门不合。

【应用】
1.阴虚阳亢,阴虚内热,虚风内动。本品长于滋补肾阴,兼能滋养肝阴,故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引起上述诸证。对阴虚阳亢头目眩晕之证,本品兼能潜阳,常与天冬、白芍、牡蛎等品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者,常与滋阴降火之熟地、知母、黄柏等品同用,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本品性寒,兼退虚热,治阴虚风动,神倦瘈疭者,宜与阿胶、鳖甲、生地等品同用,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2.肾虚骨痿,囟门不合。本品长于滋肾养肝,又能健骨,故多用于肾虚之筋骨不健,腰膝酸软,步履乏力及小儿鸡胸、龟背、囟门不合诸症,常与熟地、知母、黄柏、锁阳等品同用,如虎潜丸(《丹溪心法》)。小儿脾肾不足,阴血亏虚,发育不良,出现鸡胸、龟背者,宜与紫河车、鹿茸、山药、当归等补脾益肾、益精养血之品同用。
3.阴血亏虚,惊悸、失眠、健忘。本品入于心肾,又可以养血补心,安神定志,适用于阴血不足,心肾失养之惊悸、失眠、健忘,常与石菖蒲、远志、龙骨等品同用,如孔子大圣知枕中方(现简称枕中丹)(《千金方》)。
此外,本品还能止血。因其长于滋养肝肾,性偏寒凉,故尤宜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常与生地、黄芩、地榆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并除去腥气,便于制剂。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烧灰研末敷。

《本草经集注》:“恶沙参、蜚蠊。”《药对》:“畏狗胆。”《本草备要》:“恶人参。”

孕妇或胃有寒湿者忌服。《本草经疏》:“妊妇不宜用,病人虚而无热者不宜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小儿囟不合”。
2.《本草纲目》:“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观龟甲所主诸病,皆属阴虚血弱”。
3.《本草通玄》:“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故能强筋骨,益心智……止新血”。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动物胶、角蛋白、脂肪、骨胶原、18种氨基酸,及钙、磷、锶、锌、铜等多种常量及微量元素。龟上甲与下甲所含成分相似。
2.药理作用:龟甲能改善动物“阴虚”证病理动物机能状态,使之恢复正常;能增强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DNA合成率的效应;对离体和在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有解热、补血、镇静作用;尚有抗凝血、增加冠脉流量和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龟甲胶有一定提升白细胞数的作用。
3.临床研究:抗肿瘤作用,能提高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其提取物对肉瘤 S180、艾氏腹水瘤和腹水型肝癌有抑制作用.据报道,以龟板、猪肚各500g,洗净切成小块,置砂锅内加水文火炖成糊状,不放或少放盐,早晚各服1次,2日服完;隔日再用1剂,3剂为1疗程;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有一定疗效(广西中医药,1985,4:11);用全龟丸治疗肿瘤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对症状有改善,患者精神好转,体力有明显增强(中成药,1994,5:56)。本品还有用于治疗腰椎肥大症、皮肤瘙痒症、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报道。

鳖 甲

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主产于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硬皮能剥落时取出,除去残肉,晒干,以砂炒后醋淬用。

(鳖甲原态) (鳖甲药材)

【药性】甘、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主治】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癥瘕,久疟,疟母。

【应用】
1.肝肾阴虚证。本品亦能滋养肝肾之阴,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阴虚内热、阴虚风动、阴虚阳亢诸证。对阴虚内热证,本品滋养之力不及龟甲,但长于退虚热、除骨蒸,故尤为临床多用。治疗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常与丹皮、生地、青蒿等品同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治疗阴血亏虚,骨蒸潮热者,常与秦艽、地骨皮等品同用。主治阴虚风动,手足瘈疭者,常与阿胶、生地、麦冬等品同用。
2.癥瘕积聚。本品味咸,还长于软坚散结,适用于肝脾肿大等癥瘕积聚。常与活血化瘀、行气化痰药配伍,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以之与丹皮、桃仁、

虫、厚朴、半夏等品同用,治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成块。

3、治痈疽不敛,不拘发背一切疮:鳖甲烧存性,研掺。(《怪证奇方》)

【用法用量】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其可去其腥气,易于粉碎,方便制剂。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禁服。

【鉴别用药】龟甲与鳖甲,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均宜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但龟甲长于滋肾,鳖甲长于退虚热。此外,龟甲还兼有健骨、补血、养心等功效,还常用肝肾不足,筋骨痿弱,腰膝酸软,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证。鳖甲还兼软坚散结作用,还常于腹内癥瘕积聚。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
2.《本草汇言》:“除阴虚热疟,解劳热骨蒸之药也。厥阴血闭邪结,渐至寒热,为癥瘕,为痞胀,为疟疾,为淋沥,为骨蒸者,咸得主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动物胶、骨胶原、角蛋白、17种氨基基酸、碳酸钙、磷酸钙、碘、维生素D及锌、铜、锰等微量元素。
2.药理作用:鳖甲能降低实验性甲亢动物血浆CAMP含量;能提高淋巴母细胞转化率,延长抗体存在时间,增强免疫功能;能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能促进造血功能,提高血红蛋白含量;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故可消散肿块;有防止细胞突变作用;还有一定镇静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鳖甲、穿山甲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服4g,以饭后蜂蜜调服更佳,2个月为1疗程,治疗肝脾肿大患者100例,其中78例肝脾明显回缩或至正常,血小板上升至10万以上/mm3(陕西中医,1989,7:315);以醋炙鳖甲、炮甲珠3∶2用量共研细末,每服6g,1日2次,治疗肝病血清蛋白比例倒置,服药24天~107天后,有一定疗效(山西中医,1990,5:2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