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医学人文高峰论坛对话系列(一)

摘 要

在“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医学人文高峰论坛”上,嘉宾们就“医学人文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和交流。

对话嘉宾:

张俊华: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

赵美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教授;

高金声: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对话主持人:

王薇华:央视《读书》栏目特邀嘉宾,积极心理学专家。

对话主持人——王薇华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是有人格的,而人格常常建立在性格特征之上,是其品质的体现。那么一个医院有没有医格呢?这个医格又从哪里体现呢?应该从医院的文化使命、历史传承方面体现。我们请高金声老师为大家分享医院的人文,我们如何树立文化的自信?

对话嘉宾——高金声

高金声:提到文化自信,我想起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在上个世纪末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谈到文化自信,我们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现在回顾费老的这句话,想到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事业,我越发觉得这句话的深刻。其中的“美”实际是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哪怕是一个人其本身所具有的好的文化。

拿西方文化来说吧,我们知道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间对推动欧洲、推动西方、甚至推动世界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西方文化当中的一些弊端开始显现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口号,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要打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再一个就是“一带一路”的设计。我们的梦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上的,推动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国家、民族幸福,也能把我们的成果分享给全世界的兄弟们。

我们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就是基于我们自己有很好的文化积淀,而这些文化是深深扎根在我们民族这些子孙们的内心里的。同时,我们也欣赏世界的文化。我们的医学人文汲取了很多世界营养。

“行医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这是被誉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加拿大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对医学的感悟。我觉得通过我们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无论是文化自信,还是医学人文的事业,二者都可以实现。

主持人:赵美娟教授,请您从关爱患者更要关爱医护人员这个角度来谈谈您行医这么多年来的感受和体验。

对话嘉宾——赵美娟

赵美娟:为什么要关爱医生?我们常说要“以人为本”,那么我们要反问“人”是谁?人是一个集合概念,人还可以分群,比如说患者群、医生群,那么“以人为本”是不是应该包括每一个人?如果从医患关系来说,应该是包括医生的。

那么我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这是一个现实问题,现在时常有医生猝死这样的报道,年纪轻轻的因为过度疲劳,在工作岗位猝死,三十多岁、四十多岁就走了。那么这个现象反过来成为一个问题,今天提出来,这就是我们要重新回到“以人为本”,因为只有推己及人,才是可以推行下去的。

人的事情就要合情合理,没有什么大道理,一个人不爱自己怎么能爱别人呢?一个人自己都很疲惫,怎么能让别人快乐呢?所以除了信仰,还应该有真正的条件、环境适合、保证我们的医和患共同拥有爱。所以人文关怀不单是关爱患者,同时也包括医护人员,这就是我的一个感悟。

主持人:谢谢赵美娟老师。请卫计委张俊华老师站在更高的角度给我们阐释一下。

对话嘉宾——张俊华

张俊华:我是给在坐的包括一千一百多位卫生计生行业的人才服务的。对于刚才讲到的文化自信,其中咱们的中医是几千年来的一种自信,是全世界唯一无二的,中医恰恰充满了人文关怀、哲学思想,还有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所以我想中华民族有今天,我们中医、中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关于医院的文化,我觉得医院的文化是在我们做好日常的看病就医技术层面上,有要求,有传承。像协和,它和美国的霍普金斯医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有一百年的历史。协和以人为本,因为医学是有温度的,我们看到一个患者,要首先看他的心,看他的整体,而不是一到医院,医生就拿起化验单,开单子做检查,我觉得这样的医院是没有文化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