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问我:
“我喜欢上一个人,可是我跟他很多方面都不一样,性格也完全相反,你觉得我们能有未来吗?”
好像很多人有类似困惑,觉得爱情容不下差异,毕竟差异,就意味着矛盾。
一个总期待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住酒店都要每天拖地洗厕所;另一个总是邋邋遢遢,打开衣柜就能看到一堆衣服往下掉……
这样的矛盾,想想就让人头疼。于是,我们想找一个兴趣相投、灵魂相通的伴侣,这样一来,就不会吵个不停了。
真的这样吗?
美国心理学家 John Gottman 是婚姻研究的领军人物,他曾在上个世纪对 700 对夫妻,进行了长达 40 年的追踪研究,最后发现:夫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69% 会永远存在。
但同样带着这些矛盾,有人却过得很幸福,为什么呢?Gottman 试图找到答案。
如果你觉得上个世纪的美国夫妻离自己太远了,不妨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幸福实验室》(一个把心理学实验搬上荧幕的综艺)的一期实验,也同样在探讨这个问题。
节目组邀请了 3 对夫妻、和一对恋爱了 5 年的情侣,参与了一次箱庭游戏。(科普:箱庭,也被叫做“沙盘”,是一种心理学疗法,人们在一个沙盘中摆放物件,创造场景来表达自己,直观显示内心世界,帮助彼此沟通想法。)每对夫妻将合作在这个沙盘上完成一幅作品,主题不限。自行决定先后顺序,轮流在架子上挑选玩具,摆放在沙箱里。3. 如果不满意对方的摆放,可以移动玩具位置,但不可以将玩具拿出来(不可以反悔)作品完成之后,每对夫妻会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交流创作思路和体验。你可能会说,不就摆玩具过家家吗,怎么就是心理学实验了?可别小看这些玩具,它们的摆放其实能投射出人们内心的一些想法,放映夫妻之间的互动模式,并由咨询师引导彼此加深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节目中精彩的部分(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只挑选了其中两对夫妻来写)。这是一对结婚6年的夫妻,有一个四岁的儿子,两人在大学时认识,恋爱一年半后结婚。丈夫有点为难地笑了,说:“你先,我会很不容易收场啊。”于是,妻子第一个放,她选了一对笼子;丈夫接着放了一匹马挣脱牢笼。妻子立马放了一个狮子,怼住他;丈夫一看,不能怼的这么明显,就划了一条河,相互分开。丈夫以为妻子是想说“气死老娘了”,于是放了吊车来捞狮子……看了这些互动,很多观众都忍不住吐槽:妻子太强势了,两人太针锋相对了。后面的过程更刺激了,妻子想象成这是一个人类不断攻击野生动物,导致野生动物报复的故事,于是放了蟒蛇攻击人类、制造了洪水冲垮桥梁、狮子在森林里窥探人类……不断给丈夫制造难题,看丈夫怎么接招。而丈夫完全 get 不到妻子的思路,他心想的是建造一个游乐园,儿子喜欢的那种乐园。在妻子放完蟒蛇之后,他放了一个猛男,试图保护小女孩。节目放到这,弹幕里都是这样的评价:这女的攻击性太强了、太叛逆了、男的太难了。后来的访谈中,咨询师问:日常生活中,你们的互动是不是也类似这样呢?丈夫说:“是的,很多事情她都比较有想法、比较坚持,一旦我们两个意见不合,谁也不让谁。但只要她认定了一些事,就会尽量来说服我,最后,一般都是我妥协。”由于游戏过程中是不能交流的, 他们并不知道对方摆放的意思,直到事后交流,两个人才发现:我俩想的差这么远!然后自嘲说,我俩真是天使和魔鬼。妻子在一旁像个孩子一样笑得开心,摸摸丈夫的头说:你真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内心一片阳光。但为何两个人看上去好像很默契的样子,并没有感受到丈夫的痛苦呢?咨询师让他们给作品起一个名字,丈夫起的是《碰撞》,他说:这种碰撞不是针锋相对,争个谁对谁错。而是在互相角力中,碰撞出很多有意思的火花。很多人觉得婚姻越过越平淡,没意思;其实,我觉得那是因为没有互动;如果夫妻之间没有小碰撞,那就是一潭死水,而这种有张力的互动,其实是需要费脑筋的。恍然大悟,原来,丈夫不仅没有厌烦妻子的强势、没有在这些一次次的冲突中感到退缩,相反,他觉得这些碰撞是维持爱情的火花,甚至觉得生活中不断给对方制造难题,是一种高级的互动。妻子说:“我们会有冲突,但是我还蛮有安全感的,因为我知道吵架不会太久,我们最终还是会达成一致。”他们有太多的不同,但有一点,他们对差异的看法,是相同的,那就是“看得很开”。这其实正是 John Gottman 的婚恋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结论。他曾经在他的“爱情实验室”中邀请了大量夫妻,让他们来聊聊生活中最重要的分歧,并记录他们的一系列生理反应。结果发现:有一些人,他们在说到这些分歧和矛盾时,心跳会很快,总在出汗,血流也很快。而另一类人,他们谈到这些分歧时,却非常平静,甚至是讨论吵架,他们都能营造出一种很惬意、互相信任的氛围。事后,他对这些夫妻进行了维持六年的追踪,结果发现,第一类人,他们不是分手了,就是一直非常不快乐;而第二类人,却在这六年里感到非常愉快、婚姻满意度很高。Gottman把前者称为灾难制造者、后者称为婚姻掌控者。灾难制造者们在关系里形成了一种“非战即逃”的应激反应,一旦提到分歧,他们就做好了攻击对方和迎战的准备,甚至厌恶冲突本身,这让他们变得咄咄逼人,没办法跟伴侣坐下来好好聊聊。而婚姻掌控者的生理应激就没有那么明显,虽然是在讨论分歧,但他们心平气和,总能够营造出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就好比节目中这对夫妻,他们对关系有安全感,知道分歧并不会让关系破裂,而是很快能得到解决。所以,让这些人在矛盾冲突中“活下来”的原因,不是没有冲突,而是接纳冲突本身,并且信任彼此的应对能力。这是一对恋爱五年,结婚一年的夫妻,相识于理塘的一个国际青旅,在旅途中互生好感,走到了一起。商量顺序的环节,他们似乎很顺利,丈夫干脆地说“我先”,妻子似乎也觉得很满意,“你先吧”。于是,丈夫摆了一个挖掘机,象征自己的工作;妻子接着放了一个运土车,帮他把土运出来;丈夫放了一个体育馆和奖杯,因为妻子喜欢体育,喜欢看球赛;妻子在旁边放了一辆列车;光看这两个人摆放玩具,就有够治愈了,这大概就是好的爱情的样子,配合默契、彼此成就。甚至观众会觉得,这么默契两个人,肯定没有什么矛盾吧。但过程中,咨询师却观察到了一些细节:丈夫总是违反规则。比如他一次性拿了两个玩具、忍不住主动跟妻子沟通、之后又同时挪动了两个玩具……而妻子却每一步都按规则来,甚至几乎没有挪动过对方的摆件。妻子在旁边笑着说:“他就是这样的,总是不守规则,别人说不能带打火机,他就带3个,被搜走 2 个,剩一个,但我觉得这样不好。”奇怪的是,明明在说丈夫坏话,却让人感受不到一点的责备。她还说:“他是个没有计划的人,明天要去旅行,他往往是今天才决定;而我却相反,我是明年的旅行,我今年就要先计划好了。但现在,我也变得不爱计划了,因为我计划了他也会改,不如就顺其自然,接受生活的惊喜,也挺好的。”老公说:“变化太多了,以前我看足球就觉得很匪夷所思,踢来踢去有什么意思呢?可是后来在她的影响下,我也成了小球迷。”
“认识他以前,我吃喝玩乐,到处浪。但现在,该戒的基本都戒了,也不喝酒了,到点就回家;也学会省钱了,以前一年赚 20 万,我会花 25-30 万,现在会想着自己省点用。“
原来,不仅仅是妻子在包容这些差异,丈夫也在为妻子一点点地改变自己。游戏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任何时候都是丈夫“在先”,妻子“在后”配合。但真正感人的一幕,是在游戏的最后,丈夫听完了咨询师的分析,主动分享说:“摆玩具时,我总是只想到自己,没有考虑她怎么想。生活中也这样,做什么事,都想着往前冲,却很少去关心她,在做什么,生活中有什么困难。
以后,我得多关心她,不能老是以我为主,要多想想她要什么,多为她着想。”
没有任何人提醒他这一点,甚至咨询师也没有提醒,他却反思出了这番话。这不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么?对于彼此,他们不是所谓对的人,但却用欣赏和付出,把彼此变成了对的人。Gottman 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即面对差异的态度:是体贴、宽容,还是轻视、挑剔、充满敌意,可以准确地预测一对夫妻最终会分手、还是过得幸福。同样是面对差异,Gottman 发现婚姻掌控者们总能找到另一半让他们欣赏的地方,并自觉地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体贴的相处模式。然而灾难制造者却只会把这些差异,看成是对方的错误和缺点,并以此挑剔。Gottman 认为,“挑剔和职责”是拆散夫妻的罪魁祸首,相反,欣赏和体贴则会形成良性循环,伴侣越欣赏和体贴,我们越愿意为对方改变自己的缺点。例如节目中这个“守规则”的问题,妻子把丈夫“不守规则”看成是生活的惊喜,而不是挑剔他的不靠谱,自己也愿意慢慢改变规则接纳对方;丈夫把妻子的规则看成是家的温暖、而不是束缚他的牢笼,并且他愿意为此付出和牺牲。总结起来,每对夫妻之间都会有差异,就像研究所说的,69%的矛盾永远存在。那些带着差异却仍过得幸福的人,只不过是用体贴和欣赏,把这些差异看成优点,从而造就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关系中我们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彼此,输赢不重要,双赢才重要。面对差异,只要你愿意欣赏,对方的缺点就会越来越少,而优点会越来越多;面对冲突,只要你愿意接纳,愤怒就会越来越少,而甜蜜会越来越多。
参考资料(上下滑动查看):
[1] Gottman, J. M. (1979). Marital interactio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2] Gottman, J. , & Gottman, J. . (2017). The natural principles of love. Journal of Family Theory & Review, 9.
[3] Gottman, Driver, & Tabares. (2015). Repair during marital conflict in newlyweds: how couples move from attack–defend to collaboration.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therapy.
[4] https://mp.weixin.qq.com/s/TaRH7NbbNMQVpe6hkr12DA
作者简介:本文转载自壹心理旗下公众号“心理0时差”(PsyTime),一个反鸡汤的实用心理学公众号。我们把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捂热了,在这里给你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