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情僧仓央嘉措:被押往北京的路上身亡,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是雪域最大的王,在人们心中也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的多情,他的才华,令人过目难忘,许多人第一次读他的诗就深深的爱上了他。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第一次读到他的《那一世》就被深深的触动,仿佛看见一个深情的男子,为情所困,为世俗所困,但是他的虔诚和深情,再买一个女子眼中都是千金难求的。
这位多情的诗人,从小就喜欢诗词歌赋,他又肩负着达赖喇嘛的重任,他一直以来都在世间行走,似乎没有过多地参与政治斗争,为何年仅24岁就因病去世?他是雪域最大的王,当年为何又要被康熙帝派人押送至北京呢?
这一切还得从达赖五世突然去世说起,1682年,达赖五世去世的消息被大总管桑结嘉措隐瞒,没有告知康熙帝,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姨信奉藏传佛教的家庭,也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
因为达赖五世去世的消息被隐藏,藏传佛教寻找下一任转世灵童之事不好大张旗鼓地去张罗,所以仓央嘉措从小跟随母亲劳动。
另外一方面,桑结嘉措利用大总管的身份对外宣称达赖喇嘛已入定,进入无限期的修行,不见外人,因此他也可以独掌大权。
桑结嘉措一直欺瞒着僧侣民众和康熙皇帝,有一边悄悄地派人寻找转世灵童,1685年,桑结嘉措找到了仓央嘉措,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时,从俘虏的口中得知达赖五世已经圆寂多时, 现在已经有人独掌大权,康熙皇帝怒不可遏,纸书责问桑结嘉措。
这时候他们才把仓央嘉措接回,此时他已经14岁,莫名其妙地成为了达赖六世喇嘛,因为从小没有在宫中生活,同样也没有什么政治势力,他只能严格地遵循这里面的规矩,勤勤恳恳地跟着老师学习,常常郁闷不已。
另外,当时仓央嘉措虽然有达赖喇嘛之名。但是并没有实权,只能像傀儡一般生活,生活上遭受禁锢,政治上也任人摆布,而此时他也生出了对爱情的向往,于是留下了著作:“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由于他此时已经开始纵情声色,这也给了别人攻击他的机会,于是人们以不守清规为由,声称他是一个假达赖,希望康熙皇帝将其废除。
此时的西藏政局动荡,矛盾尖锐,本就心怀不满的康熙帝于1706年下旨将其押送至京城,据历史记载,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去世。
《清世祖实录》中记录:“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庚戌,拉藏送来假达赖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清史稿》中更为详细地记载了:“奏废桑结所立达赖,诏送京师。行至青海道死,依其俗,行事悖乱者抛弃尸骸。卒年二十五。时康熙四十六年。”
然而仓央嘉措真的是水土不服,因病去世吗?其实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一点,认为事情背后还有另外的真相,对于此事一种说法是因病去世,另外一种说法是被人毒杀。
青海湖地区虽然高寒,且万里无人,如果有人要在这里对他动手,他是无法逃脱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是病死还是被暗杀?大多数人倾向于第二个观点,一直生活在拉萨的仓央嘉措,不可能适应不了青海湖的环境,他年仅24岁,说他是病死,恐怕观点站不住脚。
从另外一方面看,干啥的可能性极高,当时时局动乱,而且一直有人想要将他除之后快,这样在政治立场上就没有他妨碍一些人的脚步了。
仓央嘉措虽然只有24岁,就英年早逝,但是他本人不管是在藏族人民的心中,还是在世界诗坛上,都是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花异葩,尤其是他在诗歌上的贡献巨大,值得纪念和尊重。
仓央嘉措短短的一生,却经历了常人没有的经历,他体验过藏族人民最质朴的生活,也坐上过王位,他的诗歌中也表现出了他心中的爱与憎,行与思,感与悟,真挚且富有情感,理性而又哲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