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唐诗宋词,品味百态人生
题记:一花一世界,一诗一感悟,一词一境界。一首诗,一段情,一生梦。
文/王丽芳
在静谧的夜色下,轻捧这本读了近两个月的《枕上诗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各种滋味让我回味无穷。
从儿时开始,一首首唐诗就从母亲的嘴里流入耳内,渗入心底。那首耳熟能详的《咏鹅》,那首描写种田人辛苦的《悯农》,那首自然朴实的《山村咏怀》,都被我们背诵的滚瓜烂熟,但其中的深意我们却是知之甚少。等到上学年纪,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才渐渐地走进我们的事业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些千古佳句,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会忘记。
而今,再次品读经典,不仅仅局限于诵读,更多的却是去深挖细研每一首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哲理。
读到《易水歌》,我为荆轲与高渐离之间那段纯真而坚固的友谊所钦佩,所感动。清冷沉重的筑声中相遇,所谓知音便是如此,无须曾经相识,只要此刻相见就好。荆轲准备前去刺杀秦王,高渐离击筑送别,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未成,燕国被秦所灭,后有高渐离再次抱起筑撞击秦王,只可惜他早已眼瞎,哪里回击中,不过是为了寻求一死罢。人生难得一知己,特别是在战乱风云的年代,能遇到一位知我懂我者真的很不易。易水依旧流淌,有谁还会记得他们?
再读《如意娘》,便会想到电视剧里面那位威风凛凛,敢为天下先的一代女皇武则天。一位喜好诗词,喜欢对镜理云鬓的平凡女子,唐皇宫里的一位小才人,在太宗皇帝驾崩之后,被送去感业寺削发为尼。然而,她却红尘未断,凡心未了,苦熬四年之后,写下了这首《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简单巧妙地语言就将一个女子的忧愁、相思缓缓道出。一首诗,成就了一段爱情,造就了一代女皇。功与过,对与错,只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再有江南好风景,一半词人,一半皇帝,虽位高权重,怎奈无心皇位。一粒牵机毒,了却红尘千万梦,得了民心,失了江山,是对还是错?无关对错,只是宿命,魂归故里,生生世世与江南烟雨相陪相伴。七夕有情有义,七夕泪眼婆娑,七夕的江南多愁善感,只为悼念爱民如子的南唐皇帝。江南风雨声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首《声声慢》将我推入了这冰冷的寒夜之中。国破家亡的才情女子,老无所依,垂暮之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遥想当年,再也不能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可叹生不逢时,风雨飘摇的国家,颠沛流离中爱人的离去,遭逢信任之人的偷盗,撕掉“恶狼身上的那张羊皮”,这位巾帼不让须眉,文采出众的女才人,再没了少年时的清新淡雅。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词中既有才子佳人,又有帝王将相,还有股肱之臣,更有落魄书生,他们笔下的诗词亦暖亦寒,亦忧愁,亦喜悦,不妨静心而坐,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细细品读一首诗词,聆听一段故事,让千年文化源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