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婉儿:谈京剧的文学性

中国戏剧为综合性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个方面。当初北曲《西厢》,南曲 《琵琶》皆以文词艳丽哀怨而取胜。清代戏剧家孔尚任所作《桃花扇》,则“笔意疏爽”,写南朝人物,字字绘影绘声。至文词之妙,其绝处似临风桃蕊,其妙处似着雨桃花。可见曲文精邃,文学性极高。在昆曲流行的年代,《游园惊梦》等也都以文词生动为观众所欣赏,其【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至今仍然让观者心醉。昆曲由于唱词过于典雅,欣赏者多为知识分子,曲高和寡,从而失去了多数观众。

此后皮黄兴起,从其发展史看,乃博采众长,戏曲由高雅逐步转变为通俗。在京剧盛行时期,不仅为知识分子所欣赏,连贩夫走卒都会唱,成为雅俗共赏的表演艺术。但是,从高雅转变为通俗,并不等于京剧戏文抛弃了文学性。京剧的唱词既力求为一般观众所乐于接受,同时还要为知识分子所喜爱,因而创作出了有别于昆曲的通俗唱词。其中固然也有过于“口语化”缺乏“文气”的,更有为了凑合辙口而生硬不通的,但多数唱词则表现了一种既通俗又富于魅力的文学性,使普通观众能听懂并能理解和感受其文学气息,以至得到文学融于音乐的艺术享受。

譬如:京剧《鱼肠剑》的“一事无成两鬓斑,叹光阴一去不回还”就是从古典诗词和昆曲抒发同样感慨的词句中化出的通俗且饱含韵味的唱词。《武家坡》中“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薛平贵好一似孤雁归来……”此唱词犹如散文配音乐,极为生动地描绘了剧中人薛平贵背井 离乡十八年后才得回家与妻子团圆的悲怆心情。首句唱是以“大导板”形式出现,为第二句的转折作了合理铺垫,让观众觉得:这真是面对面的倾诉! 音乐和舞台画面衬托着唱词,情景相生,具有强烈的文学艺术感染力。

若单纯论及文学作品,当然要讲究严谨的文字,但戏剧艺术中还兼容了所谓的“特别夸张”。关于戏文中常见的雷同词句,决不可以“俗”字而论,正如《捉放宿店》的“一轮明月照窗下”, 《文昭关》的“一轮明月照窗前”,《清官册》的“一轮明月照窗棂”等,迥然不同的剧情和人物及“流派”,都以“一轮明月”开唱(还有后学不常见的唱词:“一更一点月正明”),其都是文学手段,以月寄情,感触愁怀。这样的文字处理方式,单就唱词而言,看似浅显,却非常适合于表达戏中主人公的心绪,极具文学内涵,即使观众连续看这三出戏也因沉浸在文学气氛中而不会因其雷同而生厌。《秦琼卖马》中的“提起了此马来头大”,乍听这句,就如说话般平铺直叙,但细细品味:它把整出戏的境界概括于八个字当中,分量很重,加上“西皮慢板”的“大腔”,更厚实有味,使观众在艺术享受中尽情体味这匹好马的命运。这般直白的文词取向配合“以物拟人”的笔触含蓄地折射出秦琼的命运。《龙凤呈祥》中“心急马慢都城远”,“船到江心马临崖”等佳句,言简意赅,含义隽永,它们的文学性体现于“妙在其中”。又如《斩黄袍》的“孤王酒醉桃花宫,韩素梅生来好貌容”,词虽通俗,而通俗中文气蕴藉,上句见酒,下句见色,一个酒色昏王的灵魂就在这两句中了。在京剧艺术中,这样富有文学性的实例不胜枚举,这里不过是全豹一斑而已。

京剧的文学创作对于“比”、“兴”手法的运用颇为得当。“比”、“兴”原是从《诗经》中引伸出来的作诗的手法,正因为京剧的唱词内涵着文学的诗词韵律,所以借鉴“比”、“兴”以增强其文学性。尤其是“比”,在不少戏中得到精妙的发挥。诸如:《四郎探母》里的四个“我好 比”,杨延辉以“笼中鸟”、“虎离山”、“南来雁”、“浅水龙”自比被困番邦有家难回的窘境。《文昭关》的四个“我好比”,伍子胥除了以“哀哀长空雁”和“龙游在浅沙滩”自况外,还以“鱼儿吞了钩线”和“波浪中失舵的舟船”进一步刻画了无计过昭关的痛苦。而《逍遥津》的十一个“欺寡人”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比”的手法在京剧中的作用。其词以“不敢回对”、“猫鼠相随”、“家人奴婢”、“墙倒众推”、“犯人受罪”、“木雕泥堆”、“孤魂怨鬼”、“猛虎失威”、“犯人发配”、“不能回归”、“残兵败队”(也有“鹰抓兔辈”、“羊入虎围”、“浪打鸳对”、“孤雁单飞”这种不同的唱词)等形容汉献帝这个受曹操欺压的傀儡皇帝的处境,辞藻非常丰富。至于“兴”,如《徐策跑城》以“湛湛青天不可欺”兴起薛刚闯祸,连累薛门抄斩,其后要兴兵报仇的情节。《八大锤》、《黄金台》等则都以听谯楼打更的唱词兴起剧中情节。

京剧的文学性并非拘囿于唱,在“引子”和“定场诗”中也不乏文学佳构。就以《四郎探母》的引子看:“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杨延辉自比为天井里孤独的梧桐树,因寂寞而感发 长叹,然其叹声却随风飘去,消失得无影无踪,文采和意境俱佳。再观《失街亭》的定场诗“忆昔当年在卧龙,万里乾坤掌握中,扫尽狼烟归汉统,人曰男儿大英雄。”前三句平平,而第四句猛然提起精神,“大英雄”三个字掷地有声,为空城计作了绝好的铺垫。正因诸葛亮是足智多谋、胸藏百万兵的大英雄,所以虽失街亭而不慌,反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这四句定场诗提炼概括了当时的风云变幻和剧中人诸葛亮的抱负,其文学魅力正在于此。

京剧是形象的、具体的,是令观众在审美过程中直接感受着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式,有一种把观众引入所表现的时代而情不自禁地与戏中人同悲同喜同哀同乐的力量。在对京剧的文学性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出京剧是走向大众化的艺术,同时又富含极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在两百多年的舞台实践中不断地去粗存菁,日臻完善。京剧成为国粹,其文学的基础作用功不可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