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佛教昌隆的疏勒国佛塔遗址——南疆行(四)
莫尔,亦译作“莫热墩”或“莫拉提木”,维吾尔语意为烟道、烟囱,因该名称所在地的两座高土塔向被当地群众视为古代的烽火台而得名。其实这是我国西域古疏勒国都附近一处著名的佛寺遗址。它位于今喀什市东部20余公里古玛塔格山中段的一座沙丘上,背靠群山,面对荒野,其南面隔恰克玛克河古河道与几公里外的汗诺依古城相望。
之前就搜索过关于莫尔佛塔的资料,今天独自骑摩托车去喀什莫尔佛塔看看,在喀什街头问了一位维吾尔族老乡,说喀什到莫尔佛塔大约有13公里,想13公里骑摩托车一会儿就到了,所以中午了才出发,可是骑了一架子功夫,也没看里程表,估计13公里早过了,想着反正不是太远,中途正赶上伯什克然木羊巴扎 ,又进去逛了一会儿,羊巴扎,就是维吾尔族老乡卖羊的市场,可热闹了。走出市场又问了一位维吾尔族老乡,说:去佛塔大概还要往前15公里,搞得我一头雾水,已经走了超过13公里了,还要再走15公里,真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话,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时间也有点晚了,当时已经是7点钟了,离天黑还有2个小时,记得路过一个乡,赶紧返回去找了一位略懂汉语的维吾尔族乡村民警给指路,他说到莫尔佛塔还有17公里路,从这个乡往西到第一个路口向右转,一直走不要拐弯,到时候就可以看到,谢过民警,赶忙向他说的方向驱车狂赶。
过了所有村庄,前面一条油路通向茫茫戈壁,一个人真的有点形单影只,只有风吹过脸庞和摩托车的轰鸣声,这时,远远看到了莫尔佛塔的影子,在戈壁沙滩上忽然感觉有了人气,有点梦幻般的感觉,遥远而神秘。摩托车渐渐就骑近了,在莫尔佛塔的对面看到一个巨大的神兽在守望着佛塔,越看越像,硕大的头,长长的身体,有前后腿,俯卧着注视着佛塔的方向,以为是幻觉,停下车,赶紧拍摄了好几个镜头,回来后,打开电脑看还是和当初的感觉一样。
莫尔佛塔资料:
莫尔佛塔遗址现有两座残存佛塔,其东南部有一组僧房遗址,坡下的沙地上有一排古代坎儿井,婉蜒排列约1公里,是当年寺僧的水源。古寺院遗址下层的一段夹有烧为炭灰的木料,估计该寺院毁于一场大火。附近还出土不少石膏塑佛像残片,其中的一片佛像面部极为生动逼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两座佛塔中东南面的那一座,底如方形托盘,圆柱形腰,上有一蛋糕形圆顶。其底座长宽各12.3米,总高8.4米,分为逐次递缩的5层.座上圆柱形塔身高2米,圆顶高2.4米;佛塔从底到顶通高12.8米。塔身用麦草调和黄土脱出的方形和梯形土坯砌成。塔体中空,上部可见攀登的踏脚坑。顶上有圆孔。该塔即佛教建筑中所谓的“串堵波”,是专门用来收藏安放“舍利子”(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尸骨,包括毛发指甲与牙齿等遗物)的。据史料记载,当年佛教昌隆的疏勒国里,就收藏过释迦牟尼用过的“佛浴床”、“佛钵”等遗物,如佛僧道安、智猛、鸠摩罗什等都曾在疏勒国顶礼膜拜过。西北面的另外一座佛塔有如倒置的大斗,底大顶小,底面边长25米,宽23.6米,顶部边长14.2米,宽12.5米;塔身残高7米。塔身正面和两侧留有佛龛遗迹,内中当年有雕塑的小型佛像,现已剥蚀一空。此塔应是寺院的中心建筑物,台顶上建有钟鼓楼或佛殿,现已不可见。
644年,唐高僧玄奘返程抵达疏勒国时,称这里“淳信佛法,勤营福利。伽蓝(寺庙)数百所,僧徒万余人”(《大唐西域记》)。这比起当时同为西域佛教文化中心的龟兹(今库车)与于阗(今和田)各只有伽蓝百余所、僧徒5000余人的情况,疏勒国的佛教极其可观。690年(武周天授元年),武则天向全国各地颁发《大云经入并令诸州兴建“大云寺”。疏勒都督府费时10几年在境内兴修了名扬西域的疏勒大云佛寺,一直到8世纪中叶,这座佛寺还在被人称道。根据莫尔佛塔所处地望及遗址形制,特别是僧房和佛堂遗址上用粉白的石膏为地面铺料的华贵装饰,这很可能就是当年疏勒大云佛寺的遗址。寺院一直保存到10世纪初叶,当伊斯兰教正式传入古喀什噶尔后,才在战火中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