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之都

英国有个叫海伊的小镇。小镇在威尔士的乡村,本来没有名气,可一个名叫布斯的本地大学生60年代毕业后在这里开了家旧书店,自认能够有些作为。可旧书生意不景气,经营状况一直不好,这让他苦恼。但布斯是颇有心计的人,不甘心在小镇守着旧书店默默无闻老死一生,于是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个“愚人节”到来之际,他突然宣布小镇要“独立”。耸人听闻的消息一出,媒体便像苍蝇似的扑将过来,一通立体式的爆炒轰炸之后,布斯暗自窃喜。因为,传媒对小镇的大肆报道等于做了回免费宣传,全世界都知道了英国有个海伊。布斯达到了目的。海伊小镇闹独立是假,要做专卖旧书的“王国”是真。这一折腾,小镇不仅从此名扬天下,成了“旧书之都”,而且布斯本人也真的成了“书镇的国王”。

  我是在好多年前从朋友那里听到这则故事的。当时我们一块在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掏书”,聊天的话题自然都和书有关,不知他从什么地方看到了这条消息,便当作奇闻讲给大家。那时“文革”刚结束不久,书还是稀罕物,而中国书店在“文革”中搜集和保存了一批旧书,正在有选择地对外出售。如果你有单位开具的介绍信,便能在它的机关服务部里买到当时大街上还很难见到的书,当然是那种尘封多年发着霉味的旧书。对书的喜好,一般都和求知分不开,而无书可读的饥饿,便容易使人对当时任何印在纸上的东西都特别敏感。将书籍封存或毁掉,对那时涉世未深的我来说好奇的成分或许更多一点,也就是说越不让看,也就越充满好奇。孩子对神秘一向都有既爱又怕的心理,因此,当年我是在战战兢兢和兴奋莫名中开始偷着读书的。一切有文字的纸都被我拿来读,虽然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可正是这一读之下,让我知道了生活之外的世界,也使我明白了自己当时生活在怎样的一种水深火热之中。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门,透进了些许的光,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要“焚书”,和书能给予人的力量。

  许多年过去了,读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我的工作也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走到哪我都会带上书,到任何地方,也总要寻找有没有书店。如果有心里便会很高兴,一旦没有就会感到很失落。这几乎成了习惯,成了生活不能缺少的一环,即便到了国外,这个毛病也改不过来。别人逛街购物,我则参观书店,买不买书倒在其次,进去看看感受一下异国书店的环境,哪怕是闻一闻纸张油墨的味道也好。在法国卢浮宫的书店里,在法兰克福的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在布鲁塞尔皇宫广场的旧书摊前,都曾留住我的脚步,让我忘记时间,有好几回都差点走失。

  但我一直没忘那个卖旧书的海伊小镇。因为,我每到中国书店就会不自觉地想到它。我幻想有一天能去英国,一定要到这个小镇看看。可当我真的到了英国,去了威尔士的首府布赖顿一打听才知道,去海伊小镇的路还远着呢。到了小镇的家门口而不能登门拜访,这无论如何都是遗憾。但实在是没有办法,大家不能为你一个人而改变行程,况且你出来是学习的,有计划安排,任务不是逛书店。无奈,只好和大家一起行动。陪同善解人意,知我去不成海伊垂头丧气,便向我建议不妨逛逛旧货市场,说那里也有好几家旧书店。我自然来了精神。去不成海伊,到旧货市场逛逛小书店也算是补偿吧。

  旧货市场里的小书店说起来没什么特色。书店是那种进深很浅的房子,四周是壁立的书架,店里不只是卖旧书,新书也卖。但书店太小,因此就显着品种不多,而且所卖的新书也都是初上市的畅销书一类,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倒是有家以卖画册、图片的书店,挺有特点,书店里的游客也多一些。不过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旧书店比,它也没什么特别之处。甚至这些店里所卖的旧书,要比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书还要贵很多,这或许和英国的物价高有关。不过,在大英博物馆的书店里,我还是见到一本极便宜的书。当时我拿起来翻了翻竟不敢相信,一本大部头的《世界艺术史》,900多页,全部彩色印刷,而且还是精装,掂在手里足有七八斤重,可打折后的定价却只有20英镑。20英镑在英国是个什么概念呢,打个通俗的比喻,也就是在麦当劳吃四个最普通的汉堡包。当然,20英镑相当于我们260块左右的人民币,但要知道,这样的一部书在国内买,起码也要四五百钱才能拿下来。我在书柜前犹豫着,几次拿起来想去交款,踯躅半天又不得不放下。想想下边还要赶很长的路,箱子太小,里边没有空间,这么大的一部书到处拎着走实在不堪重负。

  直到走出大英博物馆,我还在惦记着那部《世界艺术史》。心想,如果国内的出版社要是能买了版权,把它翻译出来那可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因为这部艺术史在西方非常有名,已经印了很多版,还曾获得过美国的“米契尔奖”,是一部当今世界最完整、评价最高的单本艺术史经典。回到国内,对那本艺术史还是不能忘怀。也许是天助人愿,星期日去逛中国书店,不成想,在打折书的柜台上赫然竖着一部《世界艺术史》。簇新,还包着塑封。什么人将没看过的书卖掉?我仔细翻看著者,果然是修·昂纳和约翰·弗莱明的中译本,而且打折后的价钱还不到300块。我毫不犹豫地掏钱买回,大喜过望。晚上灯下细看书中插图,制版、纸张、印刷的精美程度一点也不逊于英文版的水平。但是阅读文字后却发现,如此好书,翻译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校雠的粗疏和错讹也出乎想象。于是不免悻悻,好书未嫁一个好婆家,只能说它的命运不济。

  不过,能在国内买到在英国想买而未能买成的书,也算是强差人意。

(0)

相关推荐

  • 新春“走”书市 | 散布渝地的旧书摊

    春节假期里逛旧书摊,是我十余年的习惯.每一年的新春佳节,我都会逛一逛重庆主城区的旧书摊,辛丑新春也不例外.春节假期逛旧书市的所见所感,让我不由忆起重庆各旧书市场的变迁和现状. 重庆有规模化的旧书市场, ...

  • 苏州书市之粤海广场旧书摊记

    在苏州旧书市场,观前附近的粤海广场绝对是数得着的,但它的辉煌也就也仅限于前几年,作为一个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回味着这一切. 粤海广场地处姑苏老城区,前面即是乔司空巷,右靠大成坊,左邻施相公弄,背靠观前街 ...

  • 杜宇||每一本旧书,都是一个故事

    我喜欢地摊或者旧书店淘旧书. 旧书与新书不同的地方,除了品相是否完美之外,它比新书还多了一个前主人.每每翻看旧书,咀嚼前主人有意无意间所留下的点滴痕迹,便会不自觉的琢磨前主人与这本书的相遇,甚至联系起 ...

  • 有旧书癖好而又喜爱鲁迅的,估计都要入手一套73版的单行本吧

    作者 |怀旧老猫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开卷有益# 鲁迅著作版本02凡是有买旧书癖好而又喜爱鲁迅先生的人,估计都要入手一套1973年版的单行本吧!这套书差不多是我进入旧书世界的启蒙书了. ...

  • 人的脊柱长得都不一样,怎样延伸脊柱怎么可能一样?

    脊柱的延伸在身体的觉知上有两个关键点: 一个是脊柱延长的感觉,还有一个是脊柱的弧度要自然. 在我们进一步讲怎样练习去找到这两种感觉之前,我们首先要看看自己脊柱弧线的情况.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这个图:就是人 ...

  • 发电机发电时,如没有电器在用电,发出来的电都去哪里了?

    发电机发电,假如没有电器在用电,相当于负载这边是开路的,也就是发电机线圈的并没有形成回路,没有回路是没有电流的,根据电功率的定义,电功率P=电压U*电流I,因为回路没有电流,所以电功率P=0,也就是没 ...

  • 未来有出息的男人,都有这些特点

    文:十里 插图:来源于网络 "男人有没有出息,往往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命运,而是他们身上的特点."这是王教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小区内的王教授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 ...

  • 正能量的东西,吸引的都是穷人。屌丝关注的...

    正能量的东西,吸引的都是穷人. 屌丝关注的都是励志的故事. 真正厉害的人关注的都是人性的阴暗面.

  • 这种“肥”不少人都有,炒熟后在盆里撒一点,比蚯蚓粪肥效更足!

    如今养花已经成为了一种家庭的时尚潮流,许多人都会在家中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将这些花草树木摆放在家里面,不仅能够起到观赏的作用,而且因为养花有非常多的步骤,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将花卉养好 所以人们在 ...

  • 一物降一物,这10中成药,内科大夫都在用...

    一物降一物,这10中成药,内科大夫都在用,好用还不贵! 1.命门火衰--内科大夫都在用--右归丸 2.真阴不足--内科大夫都在用--左归丸 3.肠风便血--内科大夫都在用--槐角丸 4.肠热津亏--内 ...

  • 印度疫情有多严重?美媒:能凑到钱的印度人都在包机出国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5月6日报道,根据印度私人飞机租赁公司的数据,现在不仅是富豪或宝莱坞明星,印度一些中上阶层的家庭也开始包机逃往国外,由此可见印度的疫情有多糟糕. 印度人乘飞机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