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23 如何用价格歧视,提高销售业绩、改善工作
这是达叔经济学的第93篇原创
人们要的不是便宜,要的是赚便宜。
而这个虚幻的错觉,是可以营造的。
幻觉是所有快乐之首,如何营造,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
1
事实与观点。
做任何事情,要分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这有天壤之别。
比如,达叔今天来杭州出差,出了杭州东站,步行去酒店,路上感慨,今天天气真热。
请问,今天真热,这是事实,还是观点?
是观点。
因为热和冷,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达叔认为热,还有生病的人感觉冷。
如果达叔说,今天室外温度高达38摄氏度,这就是事实。
事实是一个绝对概念,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观点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人而异。
讲完事实与观点,下面达叔要问,你卖的产品真贵,这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观点?
绝大部分销售,尤其是外资公司的销售,面对竞争时,最大的抱怨之一就是我卖的产品真贵。
这个所谓的贵,你改变的了么?改变不了。
如果改变不了,那就不要沉浸在消极的抱怨情绪中,想赚钱,赶紧动脑筋,想其他办法。
思路之一,贵,是事实,还是观点?
贵和便宜,是相对的概念,因人而异,是观点,肯定不是事实。
一瓶矿泉水,10块钱,贵么?
对一些人来说很贵,贵的离谱;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随便喝,很便宜。
我们既然生在了中国,已经注定,无法改变,要接受它不好的一面,更要多想一下有哪些好的一面?
人口众多,目标客户众多,这就意味着可选择多,客户千差万别,色彩斑斓,风格各异,各有诉求。
价格策略,或者是资源投放策略(销售费用),就好制定了。
价格敏感型的,加大价格降幅,或者提高销售费用;价格不敏感的,那就玩情感或学术理念等,毕竟资源投了也没用。
最极端的场景,达叔年轻时候遇到过。
达叔当时刚接手一个新科室,目标客户有10来个,产品1500元/支,在三个月内要把销量从0做到40支。
也就是销售额从0做到6万,一年贡献72万的新增销量。
跑了一个月,达叔对几个竞品和客户进行了分析:
在几个产品中,达叔的产品价格最贵,我1500元/支,竞品600元/支,这是事实。
但贵还是不贵,不是事实,是一个观点,是有客户说了算的。
1500元>600元,看着是劣势,但是如果能从另外一个层面来分析,可能会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投入。
再来分析,资源可投入比例,达叔可以投150元/支,竞品也可以投120元/支。虽然有差距,但差距很小。
看来,虎口夺食,争夺出目标的市场份额,希望很渺茫了。
除了价格分析,资源分析,还差一步,客户分析。
既然贵不贵是个观念,不是个事实,那么就有可操作的空间,达叔要在放弃之前先彻底摸清楚,所有客户的观念。
一圈聊下来,绝大部分客户都认为,这两倍以上的价格差距,不是贵,是什么?你这个家伙,不是开玩笑嘛。
但是,人群中总有人,对问题的看法,不太一致。
当达叔问余老师,我这个1500元,大家都说贵,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观点时,余老师意味深长的笑了。
放下笔,和达叔聊了半天,事实和观点。
当他意识到这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个观点时,就有往下谈的空间了。
达叔要的每个月40支销量,除了他的贡献,必然还有其他自然流量。
他要的是,资源全部投到他的身上,其他自然流量,全部停掉。
一个月后,销量出来了,38,虽然没有达到,但是极其接近,君子协定,照样办了。
3个月的时间,顺利达成目标。
有人会问,达叔你聊的半天,这是资源投放策略啊,不是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定义,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对不同的消费者卖不同的价格。
达叔换一个角度来解释,余老师和其他老师提供的销量,在达叔看来,是不是一种服务?
一种服务获得了高额回报,一种服务没有任何回报,是不是一种非常极端的、针对这种服务的价格歧视?
2
2018年底,达叔参加内部改善会议,各个部门的管理者都参加了。
其中一个议题,要改善的题目是:耗材配件的价格。
达叔在另外一个组讨论,只是在他们组做汇报的时候过来听汇报。
其中某售后经理在汇报的时候,讲到耗材配件价格差异化,说团队内部有争议,价格不一致的话,会造成不公平。
汇报后,让大家问问题。
达叔就没忍住,问这个售后经理,什么是公平?
A经销商一年耗材贡献4000万,B经销商一年只贡献500万,两者享受一样的价格,公平么?
售后经理想了一下,说好像不公平。
达叔又问,A经销商一年耗材贡献4000万,但是生意处于平稳期或衰落期;B经销商一年只贡献500万,但是处于高速成长期、爆发期。
厂家的生意每年都要高速增长,来完成KPI的,请问一个衰落期,一个成长期,两个拿同样的价格,公平么?
售后经理想了一下,又说好像也不公平。
所以,价格制定,拿来所谓的公平而言,有竞争力的商业行为,都是充满了价格歧视。
只是这种价格歧视,衡量的标准是什么而已。
有的公司网购的产品或服务,对苹果手机的用户定价,就是比安卓手机用户高,这是被经常报道的案例。
衡量的标准,就是你用什么手机。
还有的公司产品价格,对忠实用户、高频使用的用户价格,就是比货比三家的新用户价格高,这又是另外一种价格歧视。
在未来,谁利用大数据,把价格歧视玩的越透,按照忠诚度、价格敏感程度,把同样的产品,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价格歧视销售,必将获取最大收益。
如果没有价格歧视,一件商品500元,A人群买不起等双十一,B人群,多少钱都无所谓。
在未来,通过算法,这件500元的商品,展示A人群300元钱,A人群就不用等双十一了,到了心理价位。展示给B人群,是700元钱。
A人群和B人群,都通过自己满意的价格,买到自己想买的产品。
商家从500元的销售额,变成了300+700=1000元,提高了销售额。
产品能获得最大规模的消费者覆盖,消费者也能获得最大的福利和剩余。
被价格歧视,不是一件坏事,如果你是真的穷。
在没有暴力存在的条件下,但凡交易,必有剩余,必是福利改善。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我们所有人都要懂得利用价格歧视。
当你参透的时候,人类所有一切行为,本质上都是交换。
你的工资,是你拿自己的时间和服务换钱;创业是拿产品或服务去市场上换钱;爱情是交换身体或心理的愉悦;婚姻是物质生存或情感依赖的交换。
用哪些工具,能够促进这些交换,是我们该思考的,而价格歧视是工具的一种。
3
价格歧视,具体操作中,有哪些玩法:
一级价格歧视:按人定价;(前面达叔讲过了)
二级价格歧视:按需定价;
这个绝大多数的人首先想到的是量大从优,买的量越大,价格越便宜,这是符合基本常识的。
但有没有例外?有的。
逆向价格歧视,买的越多,价格越贵。
各位有没有想过电费的计价方式?用的越多,价格梯度上升,越来越贵。
早些年的手机话费套餐流量是不是,套餐内便宜,超出套餐就很贵?
三级价格歧视:按照群体定价。
比如早些年德国淘汰的桑塔纳,在中国被当做神车,高价出售,那是权力的象征。
很多全球企业,在国外就是廉价品牌,到中国就走轻奢路线了,比如日本MUJI,美国的某Polo衫,等等都是如此。
划分的标准有哪些?
即时满足:比如各大视频公司推出的VIP会员,能看某剧,提前几天看。
安全感:定酒店,同样的房间,能改签的价格比不能改的贵一些;
自我实现:部分区域的品牌溢价,在一定程度上就属于这类。
本质上,价格歧视,欺负的是有钱人。
明天要爬起来开会,今天就先写到这里了,觉得对自己有点帮助的,帮达叔点个在看,或者转发一下。
感谢。
有什么有意思的项目或故事,可以加达叔个人微信号,期待有机会合作,也为了防失联。
一起慢慢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