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周书华/温一壶故乡的月光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周书华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夏季,是一个生长的季节。阳光,雨水,使所有的生命在这样的时节变得蓬勃有生命力,于是,我们看到的是绿色的无孔不入。更难得的是到了晚上,月光如水,花似焚香,微风徐来,月亮似乎有着格外耀眼的光芒,使得每一条路儿都清清楚楚的在我面前蜿蜒出来。站在阳台抬头仰望皓月当空,真美!本应清光满地的,然而都市繁华的街道上满眼都是人来车往和嘈杂喧嚣,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掩去了月光应有的清丽,让人难得安宁。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多年前老家山里那静静的月夜了。
壹
在我的记忆里,山里的月夜,祥和宁静。那时,夜幕刚刚降临,透过房屋的山墙边,幽蓝深邃的天空中已悄然升起一轮明月。皎洁如银的月光倾泻在田野,山岭和村落,随处皆是月的清辉,月的灵魂。
白日里青郁葱茏的九台山,此时黝黑而深邃,烟一样朦胧的月光中,只能看见其隐约的轮廓。山中浮现出的三、两点火光,星星眨眼似地跳跃着、闪烁着。门前那株绿叶肥厚的油茶树,则沐浴着溶溶的月光,开着白色的花朵。满树繁花,如圣洁的仙女披上了薄薄的银纱。在夜风中摇曳着柔嫩的枝条婆娑起舞。夜,静极了,一切似乎都了无声息,唯有屋旁的溪水,闪着粼粼的波光,不知疲倦地潺潺流着。
忽抬头,见坡下本家四爷爷家的儿子年叔披着一身清辉,缓缓爬上坡来到了我们家门口的地坝里。原来他家的脆桃收成了,四爷爷叫他送一些来给我们尝尝,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与人之间交往少了心计和客套,多了平实自然。山里人淳朴、善良,厚道,胸怀坦荡,待人情真意切,没有半点虚伪和做作,赶紧谢过了年叔,尝着甜甜的脆桃,满心欢喜。仰望深邃的夜空,天上的月光锃亮如银,这美好的月夜连同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以及红土墙的老房子和蜿蜒向上的山路就这样留在了我的心底。多年来,这样的场景如盛开在我心中的那朵最美的映山红,记忆深刻。
贰
小时候,每到农忙时节,漫山遍野成熟的油菜籽、小麦等着大人们去收割,而我们这些年幼的小孩们一刻也闲不着,大家在火辣的阳光下奔跑,奔跑在田野间,给父母送水送点吃的。
山里人家的房前都有一块平整的地坝,那是专门用来晒农作物地方。每到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都会聚集在那里,一边收着晾晒的粮食,一边谈着各类家庭琐事。
宛如水银的月色从大门洒落进来,不掺一丝尘埃,如微风拂面、细雨润物般轻柔,大家伙围着桌子愉快的谈笑着,吃得香、喝得香,爽朗的笑声飘出屋外好远,月光照亮了每一个淳朴而诚实的心灵。一轮圆月挂在中天,夜幕瓦蓝瓦蓝,疏星数点,越过屋后的香椿树树梢茂密的枝叶望上去,月色纯净得闪闪发光,美好而皎洁。村子里那些弯弯的梯田,一层一层地依着山势螺纹般地向上盘绕着,每一层梯田里,都有一轮月亮,同样地圆着,微风一吹,水面就荡漾着涟漪,把月光荡漾得碎银子似的……孩子们在月光下嬉戏躲猫猫,玩得乐此不疲,跑累了便坐在大人的膝上,仰着小脑袋,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听父辈们说着那些陌生而又有趣的故事。悄悄的,我们这些孩子们就带着月光与那些有趣的故事进入了梦香,双颊贴在母亲的怀中,不知什么时候我已睡在床上了。
叁
对乡下的孩子而言,捉迷藏的游戏简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童年不可忽略的一笔浓墨重彩。
孩子们像风一样在夜色里乱窜。大树上、磨盘下、草垛里、乱石堆后、老墙后,许多地方都暗藏着孩子们的身影,时间长了,影子就渗了进去,抹也抹不去,就成了一生的记忆。
一些房子的灯光相继又次第灭了,一些房屋里会长出一阵一阵的鼾声,或许也没有。孩子们的游戏还在继续,夜晚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只能耐着性子任由他们喧闹。
月光有时候来的早,有时候来的迟,有时候甚至一整夜都不来。但是,这不会妨碍孩子们的兴头,他们太熟悉自己的夜晚了,就是漆黑不见五指,他们照样能摸黑走过穿插在村里的许多小路,然后推开自己的院门,甚至不会发出一声响动。
在乡下,有一种鸟的叫声在夜晚很少能听到,如果忽然有一夜,村子里传来这样的鸟叫时,就预示着村里要死人。要死谁,人们却不知道。仿佛这种鸟在传递着人们生死的信息,来自天上,或者地狱。人们敬畏这种鸟,也害怕这种鸟,谁也不愿意这样的鸟落在自家的墙头上“呱、呱……”叫得让人心里直发毛。
在乡下生活的十几年里,我也曾听到过这种鸟叫。但我忘记第二天谁死了。好像谁也没死。但我记得那种鸟叫,的确很瘆人,我不知道它叫给谁,是不是每个村庄都会有这样一只鸟,掌管着人间的生死。
肆
儿时的我,属于乡村。现在的我,游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
闭着眼,念想着乡村的夜晚,把一片片土地、山岭、庄稼地、一棵棵大树移栽进大脑,就像城市里的人把乡下的大树移栽进公园。我常在深夜里把几十年的记忆全部打开,然后熄了灯,植入一片蛙声,让一片月光洒进来。我企图在城市的一隅,农耕一样开出一片乡下的夜晚,然后安然的种植或者收割有关乡村的情景。时间久了,我才发现,原来故乡的很多地方都渗进了我的心底,抹也抹不去。甚至那种孤独的、凄凉的鸟鸣也都变成了一种美妙的天籁,整夜、整夜的回荡在记忆的夜空。
多少个日子就这样从指间悄然划过去,终于发现,身心已经适应了这个城市。在这座喧闹的城市还有多少人、多少时候,还能惦记着乡下那些清静的院落呢?
在这个月光如水般的夜里,让我突然很想念那些难忘的岁月,真想用尽全身的力气与那些逝去的美好来一场奋不顾身的拥抱。我怀念那时的空气中飘荡着的一股新鲜的芳草的气味,那时微风吹过时一股沁入心脾的麦粒的味道……
抬头看着绚丽的夜空,被七彩的霓虹灯染成金色的浮云,还有归巢的野鸟,偶尔从城市上空飞过的飞机,极目遥望远方,彷佛听到乡村里的风吹走枯叶发出的瑟瑟声响,用心去听,也会听到大人呼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似乎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韵味深长……
今夜,月光分外明丽,静静地向天地间倾诉。阳台花盆里那株茉莉的清香早已从夜风中溜走,随女儿长笛的最后一个音乐符滑入窗外岑寂的世界。
今夜,月夜美景如诗如画,慰藉了远在他乡游子的思乡情怀,平日里燥动不安的心,此时竟那样地平和安静。
城市给了我身体的栖息,乡村是我灵魂的皈依。任时光荏苒,我依然是一个游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精灵。
今夜,温一壶故乡的月光,进入梦乡……
作者简介
周书华,男,1975年12月生于重庆巫山,教过书,当过兵。中国散文家协会、西部散文学会、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2001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作品散见《凉山文学》《延河》《西部散文选刊》《散文诗世界》《南充文学》《巫山》《嘉陵江》《乌江》《新文学》《中国散文家》《中国文学》等刊物。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阅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周一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