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日报言论扭曲事实,是不负责的表现

视频:新京报陈杰、刘旻

前天,新京报著名调查记者陈杰、刘旻两位老师采写的纪实文章《浙江乐清泥蚶养殖消亡危机:水产养殖背后的滩涂规划之》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家可以点击上面文章或上面视频了解情况。关于新京报的文章,大家都觉得客观事实,并为两位记者敢于报道事实点赞。

正在施工翁洋污水厂年初出现了很多拳头大的裂缝

然而截至今日,乐清没有任何回应新京报报道中反应的情况,只有乐清日报草草回复了一篇《乐清湾,我们一起守护》的文章,该文章链接如下:

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21402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对于这篇报道,翁洋街道的居民是这样说的:

建在一片虾塘养殖区的翁洋污水处理厂

我们来分析一下两篇文章的要点,对比一下,大家能更加清晰明白谁对谁错。标灰,标橙为乐清日报,蓝标为小编。大家可仔细品味。

乐清湾,我们一起守护(网友称“题目60分,内容荒芜,0分,无记者署名,差评!”)

2019-06-04 13:11  |   乐清日报

1、建污水处理厂防止直排入海      (没有翁洋污水处理厂难道乐清一直将污水直排海洋?)

养殖业也是个靠天吃饭的行当。今年,乐清市大部分育苗场生产情况和往年相比不理想。“客观分析有多种因素,其中天气多变也是较为重要的原因。”乐清市农业农村局渔业负责人称,他们正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帮助养殖户提高产量。

4、土地占补平衡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乐清在城市发展中,工业用地等已尽可能做到不占耕地。可由于受到狭长地形的限制,在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交通、水利、能源)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占用部分耕地。

2016年,gj推出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占水补水”政策。如何新增优质耕地以缓解耕地保有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土地整治工作成为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事,且耕地占补平衡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的突出瓶颈。可在近些年,乐清可利用的低丘坡地等资源日渐枯竭,出于对林地、海洋等生态保护原则,一些国有、部分丧失养殖功能的坑塘水面成为补充水田的优质选择。

由浙江省zf批准的《乐清市2006年—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已将翁垟街道的坑塘水面规划为一般农田(B2开发整理地块),即垦造耕地的潜力地块。而翁垟街道的坑塘水面部分已经退出并丧失了养殖功能。(丧失养殖功能?你确定)

2017年至2018年,翁垟街道已完成垦造水田1765.58亩,2019年已立项垦造水田项目640亩,计划2019年内完成。对于养殖效益高于耕地种植的情况,乐清市给予滩涂养殖1.8万元/亩的用途变更补偿、2000元/亩的养殖搬迁补偿和其他养殖设施补偿等政策。

也有人质疑,这些从坑塘改造而来的水田,是否能够顺利产出粮食?

这个问题,翁垟街道的种粮大户彭献才最有发言权。目前,翁垟街道累计垦造后的水田1765.58亩,大部分被彭献才所承包。据他介绍,2018年水稻亩产达800-1100斤。“这是我过去种植水稻的平均产量,目前仍在努力中。”彭献才说,通过后期地力提升,他有信心进一步提高亩产。

关于上述乐清日报的言论,翁洋街道老百姓提出以下疑问和观点:

新京报客观事实的论据如下,黑体为小编部分(图文|陈杰、刘旻):

浙江省乐清湾是“中国泥蚶之乡”,而翁垟三屿村是国内最主要的泥蚶养殖苗种基地。如今,这处贝类苗种基地建起了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村民反映其环评报告仍存争议,并且该厂导致一线防潮堤开裂,建筑垃圾污染水体导致贝苗死亡。

除了污水处理厂的影响外,苗种基地面临另一更大危机:给贝类苗种提供藻类食物的养殖围塘,已被强制要求改为水田,种植水稻。这使苗种基地面临消亡。这个当地的“垦造”工程——“海岸稻田”却因海水渗入,一年下来很可能颗粒无收。

防潮堤外,失去养殖围塘的村民不得不随着前移的海岸线,圈下新水域违规养殖。

相关专家认为,这个现状背后是用地关系紧张的困局,无形中挤占渔业养殖水塘,迫使渔民在防护堤外围塘养殖,威胁着海洋生态环境。

1、浙江乐清血蚶养殖消亡危机

5月中旬,吴立定发现,刚刚催生了四五天的泥蚶苗几乎全死了。显微镜下,这些才发育出贝壳轮廓的透明小生物已经彻底寂灭不动,游动的是其他生物。

“都长虫了,可能跟污水处理厂施工污染了水有关”,吴立定的女儿吴露露说。(贝类对水质要求很高,且因为污水处理厂造成吴立定家贝苗大量死亡现象,客观事实)

2、九成反对建污水处理厂

俯瞰建设中的翁垟污水处理厂,厂区建立在村内一片坑塘水面之上,挡墙周围的地面遍布格栅渣、铁钉、钢管、废滤布和食物残渣等生活垃圾,与地下涌水、渗水等混合。

(该论述与事实相符,之前有做微信投票,结果显示95%的村反对建污水处理厂,投票结果如下:)

垦造水田的“二包”吴兴科是台州排名前十的种粮大户,他今年3月来到翁垟,从“一包”手里租赁了新垦造的1700多亩土地,期限5年,条件是前两年必须种水稻。

吴兴科说:“早稻一般一亩地三万苗左右,现在四亩地不到一万苗……苗还在继续死。涨潮时海水会通过堤坝等渗入,这里地水是咸的,土是咸的,我尝过,比碱水面的汤还咸。上半年雨水多,种下去还好一点,但是天一晴,太阳一晒,盐分就上来了,苗就开始死。”

目前吴兴科已投入150多万,他说,按现在的长势,每亩最多收割一二百斤,有的地甚至颗粒无收。“今年,很可能把我这十几年种地挣的钱全部搭进去了”

4、向大海讨要生计

这样不负责的言论都将幼稚体现的淋漓尽致

小编只想说

公道、对错自在人心

客观事实不会因狡辩而发生改变

请你们继续表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