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解词︱舍得,乱子玩,穷剌
舍得
方言读音:shái dāi
简明释义:为人大方。
百度百科说,“舍得”最早出自《易经》。古往今来,它都作为一种辩证法的大智慧,流行于世。很多人总是把“舍得”,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视为一种人生境界,并身体力行。由此,它也成为一个恒久的哲学命题。
但智慧、态度、境界、哲学之类,在颍淮人看来,有些深奥,也有些虚幻。颍淮人实诚,厚道。他们对待“舍得”的问题上,更具体,也更实在。换言之,颍淮人的“舍得”,不是故作高深状的仰望星空,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
亲邻中有人家办理丧喜事,他随礼比别人多;小姑娘说婆家,过礼时婆家二话不说给了一大堆;招待客人,不嫌烦,不小气,“拍桌满盘”弄了一桌子菜肴;朋友中有人遇到了过不去的坎,他主动帮衬,衣物钱财往外拿……这都是典型的“舍得”。人们提起来这样“舍得”的人,这样“舍得”的人家,都会竖大拇指,满脸写的都是敬重。无形之中,这样的“舍得”,在颍淮人为人处事方面,会竖起一根心理的标杆。
清颍长淮,汩汩流淌几千年。那水体,清澈;那水声,清脆。这一方水土,涵养出来的,是颍淮人实在、宽厚的品性。他们也许不懂得“舍得哲学”的大道理,但他们知道,为朋为友,为亲为邻,就是要“舍得”。
乱子玩
方言读音:luàn zi wān
简明释义:人们之间真假难辨的开玩笑。
三五熟人小聚。其间,言行上都会有些另类。话语中或者挖苦,或者讥讽,甚至话不投机;行为上推推搡搡,或者还有摔摔打打的危险动作。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干仗呢。
其实不是。看他们脸上,还带着笑意。当然有时候,那是不怀好意的笑。旧时,颍淮乡间常见这样的场面。人们习惯称之为“乱子玩”,也有人叫它“神子玩”的。
以我的体味,“乱子玩”,该是胡乱玩耍的意思,言行举止都有些乱,没有人与人交往的一本正经。如果那“乱子玩”像跳大神一样,“神子玩”之说,也许就有一定的逻辑了。
但“乱子玩”的过程中,或因脾性,或因情绪,也有那“不使乱”的人,脸儿一红,“真刀真枪”地就干上了。是之谓“乱恼了”,就是恼羞成怒,“乱子玩”可能就演变成了冲突。当然,也有人借着“乱子玩”的名分,故意整人,给人家难看。这样的“乱子玩”,如果没人横加干涉、阻拦,最后十有八九要出事。
总起来说,“乱子玩”有些近似于孩童的游戏,当不得真的。但往往又会“乱”出事端。过去颍淮的老辈人,经常告诫年轻人:“乱子玩”不能弄假成真,更不能假戏真做。
穷剌
方言读音:qiōng lā
简明释义:放大自己的贫穷,以此作为撒泼的资本。
旧时颍淮人的日常语境中,“剌”,常用作对人的某种行事方式、做事风格的描述。一般,“剌”的人,对周围的老少爷们,少有服气的。这个,他不顺眼;那个,他看不惯。颇有点儿天下老子第一的架势。动辄反唇相讥,或者拳脚相向。总之,就是让人家下不来台。
但颍淮人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又常用“穷剌”呼之。它对应的,是贫穷时代背景下,普通人性格扭曲,行为乖张的另一面。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穷剌”的人,人前人后把自己的“穷”,尽可能放大,并转化为跟人家撒泼耍横的资本。对很多“稀饭还能喝得上”的人来说,一般不会跟“穷剌”的人一般见识。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穷剌”的人,往往“腰里别着牌,谁来跟谁来”,不讲情面,不顾大局,而在别人的一再忍让中“倒巧”,占尽便宜。
本来,温良,是颍淮人性格的底色;宽厚,是颍淮人处事的写真。但因为贫穷的挤兑,温良与宽厚,发生了变异。正所谓饥寒起盗心。穷困的人走向“穷剌”,也该是一种无奈。当人们甩掉了穷的帽子,也就是一顺手的瞬间,把“穷剌”放进了历史的回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