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都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

发布时间:2021-03-21 

想要自我改变、自我成长的人,大多都是愿意主动学习的人,但愿意主动学习的人不一定都真的能实现自我成长或改变。

于是就有了大家熟知的这样一句话: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改变带给你的好处不及不改变带给你的好处多。

可能此时的你看到这里会有一个疑问:我明明就是对现状不满,所以才想要改变,怎么能说改变还不及不改变呢?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每次的改变都不成功,为什么每次改变的过程都那么痛苦呢?

就拿拖延症为例,一部分人或许会觉得拖延症的人大多都是意志力比较弱的人,所以才会那么容易对一件要做的事一拖再拖。

其实不是的,拖延症并不一定是因为意志力薄弱,就像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前两天就知道文章主题,可一直拖到了“deadline”的前两个小时才开始码字。

拖到现在才写是因为我意志力弱吗?不是的,我是担心自己写不好,因为知道似乎从小我的文字功底就不够,所以就试图将这件事暂且搁置着,因为逃避而拖延。

可若是在其他方面,例如和同事、朋友一起爬山,那我一定是最积极的人,并且大多都是坚持到最后,正常情况下一定要登顶的。

当我拖延着这篇文章所以刷了一天的剧,又或者是刷了一天的剧所以拖延着这篇文章后,我发现拖延似乎还是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好处的:终于看完了一部之前的热播剧。这样一想似乎拖延也没有那么糟糕了,是吗?

但该做的事还是得做呀,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是什么导致的拖延呢?《拖延心理学》一书的作者 简·博克 和 莱诺拉·袁 总结了拖延症的两点心理根源:

  • 人们惧怕失败

  • 人们惧怕成功

惧怕失败很好理解,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做了之后发现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担心失败后收到他人不好的反馈,于是索性就拖着不做,用拖延的方式将自己保护起来。

比起承认自己的失败,还不如找个理由让自己能好接受一些:不是我做不好,只是我还没有做而已。

惧怕成功咋一听感觉似乎有点匪夷所思,怎么会有人惧怕成功呢?成功不都是每一个人所希望的吗,怎么会有人不想成功,甚至惧怕成功呢?

虽然这个说法比较有意思,但也是具有一定现实依据的,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特丽莎原本是一个家庭主妇,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找了一份工作。因为工作十分努力,她所赚到的佣金越来越多,最后明显超过她老公的工资了。

但是,由于害怕自己的老公会产生心理压力,特丽莎开始在工作中表现出拖延的行为,直到她的老板最终忍无可忍,把她辞退。

被辞退之后的特丽莎却松了一口气,她感到无比轻松。因为她终于不需要因为赚得比老公多,而感到内疚和自责了。

这个例子里的特丽莎就是因为害怕成功,而选择了拖延。

尽管拖延确实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当下的好处,但相信有过拖延经历的人大概也和我一样,每次在拖延之后都忍不住自责、检讨,并下定决心下次一定不能再这样了,一定要改掉拖延的坏毛病,但下次情况也许会好些,但大多时候似乎还是会继续拖延,周而复始,陷入这样一个怪循环之中。

针对拖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 找到自己拖延的原因:

    俗话说对症下药,只有找到了拖延的真实原因,我们才能治本。试着问问自己,你担心的一定是真的吗?一定会发生吗?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2. 细分需要做的事:

    有时候面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我们会还没开始做就被自己吓倒了,心理压力极大,本能的觉得这件事太难了。此时可以试着细分一下需要做的这件事,当你细分到不能再细分时,你会发现貌似也没那么难了,因为在细分的同时,大概的思路你已经有了。

  3. 让自己动起来:

    再清晰的思路,也需要有行动的支撑。大脑指挥身体,但身体状态也会影响大脑状态。状态不佳时,哪怕起身走出房间下个楼,都会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书中作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当我们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接受自己时,我们才能以最有利于我们的方式来采取行动,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无边阴影下。

拖延并不可怕,接受自己就是改变的第一步。

原创:日月银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