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线下读书分享第三期辑录---《人生十二法则》
共同拆解了《人生十二法则》中的八大法则。
现辑录如下:
人生法则1: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大家好,我是食安1903的鲍捷,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人生十二法则》中的第一法则,这一则是对于经常失败的人们所带来的一篇鸡汤,一开始引入文章的配图便吸引了我,小女孩在观看龙虾打斗,而一旁的小男孩在模仿龙虾,对小女孩露着不怀好意的笑容。
“你和龙虾的共同点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尤其是当你气得张牙舞爪的时候。”这说明了基因的同一性。几亿年前的动物都是从海底出发,一步步迈向陆地,更何况这3.5亿年前便有的龙虾,一切都是最原始的生活形态。
作者于是开篇先讲了一个关于龙虾的故事,通过讲述龙虾神经系统在龙虾胜利或失败分泌的不同的神经递质,从而影响不同心态和日后龙虾的行为,讲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有些人一旦失败就会将自己限制在一个失败者模式,顾影自怜而丧失斗志。
一个战败的龙虾从此甚至不愿意和自己曾经的手下败将决斗,他形成了正反馈环,在不断地退缩中不断承认自己的失败,形成一个致命的失败者模式。作者条理清晰的从龙虾的研究到失败的研究到一个正反馈环形成的失败模式,并且据此提出一些应对的方法。
由此便引出了作者第一法则的最重要的观点“笔直站立,昂首挺胸”,昂首挺胸便是自信的开端。
这个社会上有佼佼者也有弱者,怎么辨别呢?除了你有了解过他,那么就剩下一个途径。外观,这里的外观不是外貌而是精神气,一个人昂首挺胸的过来你肯定不会觉得他是个弱者,相反一个人唯唯诺诺的进入你眼球,你也不会觉得他强。就要像龙虾一样,昂首挺胸!
自信的重要性,永远不要失去信心和斗志。世界是残酷的,支配等级是游戏规则,唯有不停地努力往上爬,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像龙虾一样,昂头挺胸,自信地去战斗吧。就像作者在开头所提出来的“谨慎对待你的体态,别再低头徘徊。说你所想,追你所求,这是你和他人同样拥有的权利。”
作者从胜利的龙虾会分泌更多的让生物更自信、更有力量、从而获得更好资源的血清素讲起,为我们展示“赢家通吃”的金字塔模型的资源分配原则,更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走出因过往环境造成的失败者模式。
这些我们经历过或看见过的事例,展现出自我进化,自我抗争的践行方法。更让我看到了自信是可以积累的,任何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对此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的,挺拔的你会直面人生的重负,随之你的神经系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你会更加积极地迎接挑战,而不是坐等灾难降临。而这里的笔直站立,昂首挺胸不光是指身体,更有思想,物理层面以及精神的挺拔。挺胸迈步,直视前方,随后,包括你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你是有能力的,有了这份信心后,你会接纳并且努力优化自己的存在。
作者在讲述“赢家通吃”原则时,同时提出了一个“马太效应”,具体指的是在《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 “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看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金钱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比别人投资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这同时令我细思极恐,正如文中所说世界上最富有的85个人和最贫穷的35亿人所拥有的财富是一样多的,世界包括大自然都是由少数人所控制并运作的,但也仅仅便只是这些人有能力去管理每一个城市甚至国家。这便是我的一些看法,谢谢大家!
问答交流部分
提问:
我听到你刚才说失败的龙虾,是不愿意再与战胜他的还是输给他的人进行PK?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的话就是你说这种精气神不要丧失斗志,这个事情我觉得说的还挺有意思,但是我想起最近有一部热播的一部电影叫《小人物》,不知道你看过没有,好像古龙他也写过一部小说,叫《大人物》。
但是那里面的主人公,可能是为了形成电影或者小说的戏剧张力,就是这些人他们平时也不张扬,但是你真的惹到他的话很猛的一些人吧,所以我听完这个龙虾法则给给我感觉,好像主要是指就是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特别的重要,如果他们认为你是一个失败者,然后就很麻烦,就好像会造成一个更严重的一个后果,他是不是这个意思啊?我想问一下。
回答:
第一个是我写的一些问题,是龙虾输了之后,它不去比它厉害的龙虾去比,甚至不再愿意与它曾经打败的龙虾争斗,它就是将以一个弱者的姿态,继续生活在这个龙虾种群当中;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感觉他说的就是使你自己外表看起来更自信一些,至少让别人看起来你不是一个失败者,至少你有自信,然后我们就决定你是一个有自信的人,我们就决定去用你或者要你去干嘛,当然自己的内心的自信也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外表显得自信也很重要。
那些比你更强的人,或者是在那些世界顶端上那些大人物,能看出来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觉得这点是更重要的。
提问者补充:
我觉得确实有这么一回事,我最近在听有关唐诗宋词的课程,唐诗有个诗人孟浩然,还有写宋词的柳永,他们都在不得志的时候,写过那种比较灰心丧气,抨击时弊,或者是讲圣上不明的文章,但是他们又特别出名,这些诗词就流就传到了当时皇帝的耳朵中,于是他们至少在仕途上就终身不得志。
补充资料:
孟浩然四十岁才到京师与众名士交游,王维对他极其推崇。一天, 王维在金銮待诏,私下约孟浩然到住处切磋风雅。刚来一会儿,忽报唐玄宗驾临,孟浩然十分惊慌,便躲在床底下。
王维却不敢隐瞒,如实禀报玄宗。玄宗大喜道:"我早就听说过此人的才名,可惜一直没见到。”忙下诏让孟浩然出来。玄宗说:“请将你的诗作拿出来看看。“
孟浩然身边没带诗稿,只得吟诵近作一首,其中有一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玄宗听后很不高兴,说:“我又何尝抛弃你了,你自己不想做官,何必赖在我身上。”随即下令将孟浩然放还南山。从此,孟浩然归隐山林,一生未受重用。
-------------------
柳永第一次考进士不第,写了一首《鹤冲天》词: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从这首词里不难看出他的怀才不遇的心情.......
后来柳永中了科举,不曾想到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一句惹了皇帝,丢了官职。
众所周知,进士是要皇帝御笔批准的,然而这词一日传到了宋仁宗耳朵里,宋仁宗很生气,便把柳永的名字从中榜名单中抹去,笑骂:“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落榜后,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
人生法则2:待己如助人
读书分享——法则二
主分享部分:
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己如助人
“待己如助人,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乐的。”
文中提到了有的医生给病人开了处方,三分之一的人连药都不会去取;剩下的人里有一半不会按处方服药,他们要么会忘记服药,要么会提前停药,甚至完全不会服药。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宠物生病了,人们完全会对兽医抱有一样的不信任态度,并且会带着心爱的宠物去了宠物医院,说明人们是在乎自己的宠物的,甚至比在乎自己还要多。
在遵医嘱服药的问题上,人们对宠物要比对自己做得好。
我们从这个现象中能够得到的唯一结论是,人们爱宠物胜于爱自己。
从而引出了下面的一个部分的内容: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本质:混乱和秩序
“在遥远的过去,人们更倾向于从生存的角度去理解世界。”
主观体验更适合被比喻成一部小说或电影,而不是对物理世界的科学描述。
存在是我们经历的戏剧化体验,是父亲过世所带来的独特而又深刻的悲痛,而不仅仅是医院资料里新增的一条死亡记录;是第一次失恋带给你的痛彻心扉;是希望破灭带给你的万念俱灰;是孩子功成名就带给你的喜出望外。
混乱是外来的陌生人,是夜晚草丛中的沙沙作响,是床下的“怪物”,是母亲隐藏的愤怒和孩子的病痛。在混乱中,人们会失去所有的方向和判断。混乱代表了所有的未知和不解。
相比之下,秩序则是已探索的领域。
秩序是部落、宗教、火炉、家与国;它是有孩童玩耍的温暖客厅,是国家的旗帜,是货币的价值。在秩序的领域里,一切事物都会按照既有的规则进行,不受意外的侵扰。
秩序源自生活中的隐形规则,这些规则组织起了你的体验和行为,确保事情有序地进行。
认识你自己
“美丽会羞辱丑陋,强壮会让弱小羞愧,死亡会嘲笑生存,而理想化的完美则会让所有人都自愧不如。”
为了生育,女性高尚地进化出了更宽的臀部,甚至不惜影响跑步能力,而人类胎儿相比其他类似大小的哺乳动物则要提前一年多出生,并且人类还进化出了可部分重叠的头颅。这是母婴双方做出的痛苦妥协。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女性要为生育付出巨大代价,而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她们不得不更加依赖男性伴侣,即使有时候对方毫不可靠或者满是缺点。
接着,男人和女人离开了婴儿期和无意识的动物世界,进入充满恐怖的历史当中。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会给自己的狗买药并且给它小心用药,却不会为自己这么做呢?
现在我们从古老的故事中得到了答案:
我们是第一个男人和女人的后代,赤裸、丑陋、羞愧、惶恐、自卑、懦弱,内心充满了愤恨与抱怨,我们凭什么要照顾这样一个人?
如果一个人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他要么是失忆了,要么从未直面过自己内心的阴暗面。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自助者天助
“如果说意识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是有意义的,那么它的意义就在于自由选择。”
没有人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但作者不愿因此就不去讨论它们。所以我有一个主张:也许我们的困扰和自我怀疑并不是完全由放逐、自我意识的产生或者对死亡的感知引起的。
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这些救赎和自我修正的目的就是要在混乱中有意识地选择和创造善的存在。。
“如果我们想好好照顾自己,就必须先拥有自尊。”
现在,我们视自己为堕落的生物,但如果我们讲出真理,活出真理,就能重获自尊,并且也能尊重他人,尊重世界。
人类值得尊重。你值得尊重。
不要低估视野和方向的力量,它们能够将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转变成宽阔通畅的道路。
认真对待自己,重新定义自己,修炼个性,选择目标,明确存在。
19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你可以帮忙纠正这个正在偏离航线的世界,让它离美好近一点,离邪恶远一点。”
只有当你熟悉了邪恶,尤其是内心的邪恶之后,才能够选择不去靠近它或者创造它。
“认真对待自己, 重新定义自己, 修炼个性,选择目标,明确存在。”
问答交流部分:
提问:
问题一:
首先的话,这里面提到这种待己如助人,这个观念听起来很正确。但是曾经听到过黄执中讲过这样的一个例子,我们看到别人吸烟,就会说这不好,不健康,对他的身体有害。
但是黄执中说这个人之所以要吸烟,是因为他面临很多生存的问题,很焦虑,吸烟是他缓解焦虑的手段。所以我们只是看到了别人的一些问题,但是没想到这个问题是他本人解决问题的手段。
然后听你的分享,他就是在说人的本性,有一种死亡冲动,一种羞愧感,所以不愿意特别的对自己好。
它这里面是讲了一些什么具体的改变认知的解决办法吗?
回答:
文中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就是我们不能低估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将自己面前的障碍转变成一个宽阔通畅的道路,要认真对待自己,要重新定义自己,修炼个性,选择目标,然后要明确自己的存在。
文中引用了一个尼采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意思是指。我们可以帮忙纠正这个正在偏离航线的世界,让它离美好更近一点,离邪恶远一点。
所以后面才会提出,当我们熟悉了邪恶,尤其是内心的邪恶之后,才会选择去不去靠近它或者创造它,要认真对待自己,重新定义自己。
问题二:
阅读完之后,能不能联想一下你自己亲身实际的一些经验,有哪些话,觉得心有戚戚焉,或者哪些觉得不太认可,或是没搞明白?
其中有一段话,提到男人像太阳,男性代表秩序,女性代表混乱。一般人初听之后,如果女权意识比较强烈的话,会不会觉得有点受到冒犯?
这个话我看了前言之后,才会对这种秩序混乱的意思有些了解。在他的定义之中,所谓混乱是指产生一个新事物,旧事物毁灭掉,这就意味着混乱,不是原来的秩序了。
回答:
在文中,阅读的时候一开始对混乱的理解没有很深刻,所以看到女性代表混乱,我是不太认同的。
但是在后面。表明了女性是创造的个体,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女性为了社会牺牲了一些自己的部分,创造了人类生命,这就是女性和婴儿做出的牺牲。所以他们是指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些事物叫混乱,女性是指混乱的存在,并且文章的语气中也并没有贬低的意思。
个人的经历是有这样的情况。对自己很多东西都舍不得用,但是如果是家里的宠物,很多东西也是可以去为它而做的。所以还是阅读了这个法则之后,让我更深的理解,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
------------------------------------------
人生法则3: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主分享部分: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乔丹●彼得森的《人生十二法则》中的法则三:“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和善良上进的人为友,并不比和糟糕颓废的人为伍容易,因为前者代表了一种理想,和他们同行需要力量和勇气。
作者出生在一个环境极其恶劣的小镇,在这个名叫费尔维尤的小镇,冬季长达五个月,气温经常低至零下40摄氏度,这大大限制了人们的出行。
在这里青少年派对也尤为盛行,在阴暗的灯光下,自我意识被缩到最小,派对上总是充斥着一种凄凉和压抑的感觉,每个人都在肆无忌惮地抽烟和酗酒,一切都显得漫无目的。
作者想要离开这个地方,在他考上高中后,他的第一帮挚友全部都辍学了,他认识了新的朋友。
在大学后,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认真管理学生会,创办报社,还通过各种讲座认识了学校许多的教授,老师们很欣赏他们的热情,也很好地引导了他们。至此,作者算是彻底摆脱了自己的过去。
当生活向前推进的时候,你会陷入暂时的混乱,这虽然会给你带来压力,但同时也会让你产生新的希望。
你被抛出了原来的轨迹,不再受自己或者他人思维定式的围困,你将和上进的人一起铺就更好的人生道路。
作者认为这是成长的自然规律,每个离开的人都希望会有凤凰涅槃的体验,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作者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去过埃德蒙顿市。作者喜欢这座大城市,因为喜欢大城市的匿名性,喜欢从家乡惨淡、狭隘的同龄人的氛围中逃离,喜欢新的开始。
但是他们刚到埃德蒙顿,作者的两个朋友就想去买大麻。他们在一个和费尔维尤一般糟糕的区域找到了鬼鬼祟祟的街头贩子,最后他们在酒店的房间里喝了一周末的酒。虽然远道而来,却哪儿也没去。
几年以后,作者为了读完本科搬到了埃德蒙顿。朋友的表弟艾德也搬到了埃德蒙顿,艾德在十二岁的时候是个聪明、机智、英俊并且讨人喜欢的孩子。
但是这次作者见到的艾德变老了很多,头发也少了。他身姿佝偻,身上的年轻朝气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失落和颓废;通红的双眼暴露了他大麻成瘾的恶习。
艾德还带来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因为抽了很多大麻而神志不清。
是什么让作者的两个朋友和朋友表弟不愿意搬走,放弃损友,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我觉得是缺乏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恶习会传染,自律和稳定却不会,
因为堕落比奋进容易太多,远离损友是最有效的办法。
当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很低或者拒绝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便会选择那些生活已经一团糟的人为友。
这种人会认为自己不值得更好的,所以也不会主动去尝试获得,甚至更好的对他来说反而是种麻烦。
有的时候,人们选择与糟糕的人做朋友,只是因为想要拯救他们。
但是乐于助人不一定是美德。并不是每一个失败者都是受害者,也并不是每一个跌入谷底的人都想要努力往上爬。
在帮助一个人之前,你需要先弄明白他为什么身处困境。
你不应该先假设他是不公平和剥削的无辜受害者,因为这往往是最不符合实际的解释。所以不要盲目的自我牺牲,你没有义务支持一个让世界变得更糟的人,你应该选择上进和对你有益的朋友,这并不是自私,而是为了能让彼此变得更好。
如果你身边都是支持你上进的人,
那么他们就不会容忍你愤世嫉俗或者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他们会鼓励你善待自己和他人,
并且会在适当的时候谨慎地鞭策你,坚定你认真做事的决心。
相反,不上进的人
会给戒了烟的人递烟,给戒了酒的人倒酒,
他们会因为嫉妒你的努力和成功而收回对你的支持与陪伴,甚至有时还会主动惩罚你。
他们会用真实或者杜撰个人经历来打压你,这看上去像是在测试你的决心,
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们真的想要阻挠你,因为你的进步让他们相形见绌。
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问答交流部分:
问:怎么区分环境带给我们的是好是坏?
答:在原文中,作者从家乡惨淡、狭隘的同龄人的氛围中逃离,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作者对比强烈的经历中,我们会觉得环境改变带给他的是好处。
但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很难看出环境改变到底是好是坏。
就我个人来说,我初中的学校纪律比较松,打架逃学屡见不鲜,我身边的好朋友也会打架斗殴喝酒抽烟,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后来我因为考上了管理比较严的高中,高中学习气氛比较浓郁,但是与初中朋友关系也渐渐淡了。
一方面我获得了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损失了一群好朋友。
所以我无法分辨出环境改变对我们来说是好是坏。
问:怎么秉持自己的初心?
答:关于秉持自己的初心,我觉得我们心里需要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和用于改变自己不足的勇气。
在我们身边环境不断地变换同时,我们也从中获得了许多的新知识,开阔了视野,也会不断对自己的目标做一些完善。
问:你怎么判断出一个人是真心为你好?
说一下我朋友的一个经历,因为她从小学就有一些发小四五个了,然后到上初中高中,他的发小都是那些什么打架斗殴的那种喝酒,然后去玩儿的那种,但是他跟他们在一起就他一个人没有变成这个样子,而且他还是在初中,高中的时候都很努力的学习那种,但是玩还是跟他们一起去玩,玩一些可能不太怎么好的东西,
然后我不知道是这样的环境,并没有使他误入歧途,或者放弃学习。但是因为有时候一些人会被别人带坏那种误入歧途的感觉,而他身边的发小都是这些人,然后到现在到上了大学,他们他跟他的发小还是很好的关系。所以我无法定义他的这些朋友是否像书中说的可交或不可交?
答:我认为人都是复杂、自私的。
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就我个人而言,就是和能与你一起共同进步的人做朋友。
比如,你带上书去图书馆学习,但是你的舍友不想学习还妄图阻止你学习,对你冷嘲热讽,我认为这是不真心为你好的朋友,相反的每天督促你学习共同进步的朋友,我认为他是在学习这方面真心为你好。
即使这位督促你学习的朋友不是单纯想让你学习进步,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鼓励自己学习,那我也认为这种利人利己、共同进步的人也是真心为你好的朋友。
-----------------
人生法则4: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主分享部分:
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你需要认清自己是谁
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
然后你会发现
解决自己特有问题的方案是需要量身定制的
一、与自我博弈
(一)内心的批评家
1.每个人内心都存在一个似乎能洞悉一切的批评家(这是客观现实)
2.人与人之间永远都会有能力和成就的差异(看见,承认并接纳)
一一标准的存在非常重要,因为忽视标准、允许平庸的后果就是实实在在的失败。
一一说服自己对什么都不在乎并不是对存在进行深刻评判,而是在用理性思维玩一些低劣伎俩
-----引自《你是现代犬儒主义者吗?》
https://www.sohu.com/a/453089061_690553
1(二)保有自我独特性
1.不存在价值中立:
游戏必然有价值导向
2.平息内心批评家,
换个游戏
3.价值标准:
赢还是成长?
在所有事情上都成为赢家或许意味着你并没有展开任何挑战。
你也许是在赢,却没有成长,而成长是赢最重要的前提。
4.解决受害者心态:
一是跳脱单一视角,多维度看见真相。
二是感恩之心。
5.为何会有比较之心?
一是缺少独立的认知,
二是缺少足够的阅历和智慧,
三是尚未建立起个人标准。
建议:重新发现自我文化的价值,发掘出来整合到生活中,让存在获得完整的意义
6.把自己当作陌生人去了解自己:
你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什么对你有价值或能令你快乐?
你需要多少享乐和消费才能弥补自己因忍辱负重所受的委屈?
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才不至于想要挣脱一羁绊,放弃一切?
……
你应该敢于冒险和求真,敢于清晰地表达或至少认识到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
7.怨恨的产生:
不成熟,受到了压迫
8.成功融入社会的成年人则需要学会如何保有自我的独特性
当你成年后,你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你在财务、亲密关系、心理等层面的特定问题,都镶嵌在你存在的独特情境中。
(三)追求什么,决定看见什么
1.未来和过去很相似。
唯一区别是,过去是固定的,但未来有可能变得更好。
一一你前行的方向比你的起点更重要
2.快乐总是产生于过程,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满足感。
3.和自己谈判:
当下,我能够并且愿意做什么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
致歉,与自己和解。
订一个小目标。
奖励自己。
(四)认知困局
1.失明:看见是很难的,所以你必须选择看见什么,忽略什么
2.发现被隐藏的可能性
终结隐藏在潜意识的深层价值观
3.生活的不顺或许不是因为生活本身,而是源自你的无知
一一你只有深入的剖析自己,才能改变得更加彻底
(五)跳脱固有思维
一一你和世界互动时,它会合作或者反抗。但如果你的目标是与它共舞,尤其是当你德行兼备时,你甚至可以领舞。
一一从“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开始,获得自我提升后,进入一个更加广阔、更加丰富的世界
一一区分和整理原始欲望,细化、排序和分级
服从其实是一个起点,如果你毫无纪律也未经任何教导,是无法瞄准任何目标的。
要想知道自己真正相信什么,不能光局限于你认为自己相信什么,还要观察自己的所作所为,否则你就无法真正了解自己。
(六)集中注意力,改变现状
1.问3个问题:
什么在困扰我?
我有能力改变它吗?
我真的愿意改变它吗?
2.订立一个目标任务清单
3.完成目标任务给予奖励
存在的意义和目标是嘉言善行。
工作完成后给自己奖励:一杯奶茶,缩在沙发上看会书,或者看一部很傻的电影,或者“干得漂亮!”……
习惯性的问自己: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哪些事情是我能做也愿意做的?
你要忠于事实,不要搬弄是非;
你要讨价还价,但不要主动牺牲或者欺压别人。
你需要认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然后你会发现,解决自己特有问题的方案是需要量身定制的。
你不再那么关心他人的所作所为,因为你自己有很多要做的事。
专注今日,并且追求至善,这样,你的人生轨迹就会让你充满希望。
问答交流部分:
问:内卷那么严重,好东西,好职位那么有限,怎么能够不与他人比?
答:成长是赢最重要的因素,在成长过程中要看重自己的收获,不一定要跟别人比。
但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达不到别人的高度,所以要先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就有可以和别人比较的东西。
问:与过去的自己比,也许一直在走下坡路,譬如日渐隆起的肚子;生起的皱纹;不够充足的精力以及不够敏锐的反应力.....与过去的自己比,是不是也同样有很大压力?
答:可以更重视知识的丰富,经验的增长以及晶体智力等随着年龄而不会自然减退的事物,或者可以通过努力积累的事物。
-----------------------
人生法则5:管教你家的小怪物
主分享部分:
--------
人生法则6: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主分享部分: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人生十二法则里的法则六——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面对极大的苦难,你会如何应对?
是选择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还是选择残忍复仇,报复社会?
法则六的建议是——清理你的房间。当然,这是个隐喻的说法。
法则六: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苦难,如影随形,每个人这一生都要遭受痛苦和伤害。
有些是天灾,有些是人祸。
比如,这次疫情,有的家庭在病毒的感染下,家破人亡;
有的家庭虽然没被病毒吞噬,但被停工停产所压垮……
除了这种大的灾难,平时日也有不少人需要面对很多不同的苦难。
求学时,可能被同学霸凌,被老师责骂,被父母虐待……
工作时,可能被同事排挤,被客户投诉,被老板甩锅……
成家后,可能被父母误解,被伴侣背叛,被孩子嫌弃……
当然,还有很多,比如被人骗钱骗物骗心……
不过,大家会不会发现,同样的苦难,对每个人造成的影响大不相同,因为每个人的应对方式不同。
我们可以选择责怪外界,也可以选择修炼自己。
比如,当朋友对你想要做的一些事情有很大的误会时,
罗永浩说过这么一句话:
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也就是选择沉默!
当面临对方固执的偏见时,你的任何解释在对方眼里,很可能都会被解读为一种掩饰!
这个时候,我也会保持沉默!
纵观法则六,作者主张面对苦难和伤害时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
修身!
有点像《礼记·大学》说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从文中不难看出,作者是这么建议我们的,
试着先停止做那些我们明知是错误的事情,今天就停下来。
不要在整理好自己的人生之前,就试图去干预别人。
保持谦虚,去做那些我们能做到,而且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的事情!
面临痛苦,哪怕是灾难性的,我们如何对其进行解读,决定了我们的应对态度,进而决定了我们采取的行动,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掌握在你的手上,嗯,确切的说,它掌握在你的大脑里!
面对苦难和伤害,你会选择做什么?
法则六: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看到这个标题,你会以为同我们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思路相同。
但其实作者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论证的,即:
痛苦时应该如何抉择。
这一论证的逻辑起点是:
生活很艰难。
我相信没人会反驳这个事实。生活很艰难。
每个人都注定要遭受痛苦和伤害。
人本身也不是完美的。
如果你觉得痛苦无法忍受,你要开始堕落了,
那不妨先想想以下几件事:
清理你的房间,从细微处开始;
停止做你明知道是错误的事情,今天就停止;
停止说那些让你感到懦弱和羞耻的话,只说让你感到强大的话;
在整理好自己之前,不干预别人。
经过努力尝试后,你的生活会变得更简单。
判断力也更好。
你会自信的面对未来,将自己的存在视为一种真正的善。
这会使你变成无比强大的、和平的、善良的散播者。
问答交流部分
提问:
我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读到的相关内容:
1,关于人生意义
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不是追求快乐幸福,因为这实在是太脆弱了;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是在痛苦中获得成长。
2,不能将什么责任都归咎于社会
作者在探讨法则5的时候,也探讨了这个问题。谈到孩子学坏,有人常归因于文化,父母教养或者是原生家庭的不幸以及归咎于社会整体的堕落或者不公。
但作者有些不以为然,他认为将责任归咎到社会之上的时候,也常是让人心生绝望,无能为力的时候,当我们说是社会的责任,但又不能具体到社会中哪个成员,哪个组织的责任的时候,就变成了社会所有人都有责任,也意味着谁也不用负责任,或者说谁也改变不了的一种状况!
作者很讨厌或者说厌恶这样的说辞!
当然,我们也看到有时确实是系统性的问题,譬如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等等
我想问的就是什么样的人生悲剧是个人造成的?什么样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
回答:那好,我回答一下刚才的那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悲剧,是由社会造成的,或者说是由自身造成的?
我觉得就像一些比较难以预料的事,比如说什么天灾人祸,还有就是,社会结构造成的,比如说什么资本主义,然后资本家压榨底层人民,这种就可能会是社会造成的;
但是有很多悲剧其实是由自身造成的。就比如说你生活在一个周围都很肮脏的一个环境,然后大家都是有抽烟、吸毒、喝酒的,但是你是否要同流合污?
这个其实就是看自己的决定,如果说你能够内心很坚定,然后不去接触这些东西,那么你也不一定就会被这个环境所污染。
-------------------------
人生法则7:追求意义,拒接苟且。
主分享部分: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线下读书分享会中,我们对于《人生十二法则》这一本书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大家在分享会之前对于这本书都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并且讲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听。
在这一次的读书分享会中,由于我们只有7位同学与1位老师,因此我们从书中的十二个章节里挑选了8章来进行分析与讨论。
我选择的是第七章,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拒接苟且。
以下内容便是我在阅读之中所思考的内容。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面临家乡雅典对自己的审判: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他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保持对意义和真理的追求,放弃辩护、拒绝逃亡,最终饮下毒酒而死,终年70岁。
其实苏格拉底的选择,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意义。
如何放弃才能更好地拥有?
人类历史中,行动优先于思想的出现。
而在思想出现之前,行动中也一直有价值未被识别。
所以“延迟满足会使人成功”的结论,也迟了数千年才出现。接下去,问题就来了:
如何选择,才可以让成功最大化?
而最大的牺牲和最好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你需要放下当前的预设和执念,甚至需要牺牲你最在乎的东西,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而不是始终停滞不前。
那么如何放下执念呢?
接下去,是一个捕捉猴子的古老故事。一个装满石子的大的窄口瓶。大把食物放在瓶中,附近撒些食物吸引猴子。
猴子来了以后,会伸手到瓶中抓取食物。
但因为握着食物,手没法从瓶中抽出来。
除非松手,放弃已经拥有。
故事是告诉我们:
放弃部分以保全整体。
如何牺牲最在乎呢?
什么才是最大的牺牲?
书中给出了一个较为清楚的概念:对个人来说极为重要和无法割舍的东西。
而终极牺牲又是什么?
牺牲孩子和牺牲自我,是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
苏格拉底作出的就是一种终极牺牲:
为了减轻世间痛苦、完善存在缺陷,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我去赴死,你们生活,孰好孰坏,唯有神知道。”---苏格拉底
背景:
苏格拉底被判处饮毒自尽,他的学生们赶来探望,并给他提供了一条简单的逃跑路线,还贿赂买通了所有能阻止他走向自由的官员。
在当时,逃亡在一定条件下是被允许的。
苏格拉底拒绝了这条生命之路,选择了死亡。走向了不朽。此时他已经七十岁了,他自觉是时候离开了,这样让他死得其所。他不愿违反雅典合法的审判。
苏格拉底被处死是雅典民主最大的污点。历史已经证明,苏格拉底的死刑是一个错判,一次以民主名义进行的法律错判。
一个以民主闻名的时代,用民主的方式,公投处死了那个时代思想最高峰的苏格拉底,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
只有发现了当下努力和未来回报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后,我们才敢于践行“延迟满足”。
勇于制定社会契约,控制当下冲动,方便未来获得奖励。
契约让我们放心地储存当下的工作结果,如此一来,我们才更愿意花时间学会储存和分享。
而更大牺牲是否等同于更好未来?其中包含两个根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应该被牺牲?
小牺牲解决小问题,大牺牲解决大问题。
第二个问题,如何牺牲?
在确认了“牺牲改善未来”的基本原则以后,问题就会变成,
原则的意义和底线是什么?
在所有可能的牺牲里,最大、最有效和最令人满意的牺牲是什么?
最好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
可是,更大牺牲并不一定会有更好未来,很难解释为什么。
延迟满足,与我们古老的动物本能,有着直接冲突。
所以,延迟满足的前提,是确保延迟行为在未来得到奖励。
那么,究竟该要如何实现?
看一个动物到人的发展历程。首先,猎杀剩余,保存食物的偶然行为,使人们发现了延迟的价值。接着,由于一个人没法吃完,也无法保存太久,于是有了分享,触发了交换关系的出现。社会契约因而形成。
分享的本质是交换。
从没有到有,再到慷慨分享自己拥有,最后因慷慨分享而广为人知。
你应该坚持练习奉献和分享,直到习以为常,然后你的生活就会幸福顺利。
现代“自我”的概念,是说,“我”是“有意识和有思想的存在”。
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将思考视为进化过程理所当然的的延伸。人类开始思考,从而成功地区别了无法思考的生物。
如果你自律,并且愿意为了未来牺牲当下,那么你就能让现实变得对你有利。
但如何最好地实现呢?
答案就是,承认痛苦的真实性。
秉持关于善的人生准则:我会尽我所能地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如此,就能在自己的道德金字塔顶端,放置一系列意在改善存在的预设和行动。
将改善世界作为终极价值,体会越发深刻的意义感。
承担责任,主动传播。
问答交流部分:
问题:
延迟满足的重要性被许多研究所证实。但人们之所以难以延迟满足,就是因为对于未来有种不确定性,不知道现在做出牺牲,是否未来真的能够有所改变,真的能够达成目标。
那么假如延迟满足最后又没有满足会怎么样呢?
是否及时行乐才更靠谱?
你是否认同作者对于通过牺牲以获得改善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都不能走极端,及时行乐的极端其实就是患上了绝症时医生的安慰:
该吃吃,该喝喝,不要想太多了!
而其造成的巨大社会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校园贷:
回答:
其实,对于这种牺牲之后不一定能够达到目标的这种行为,其实在文中也是有提到的。如果牺牲之后就没有达到目标的话,可能会使人更加的痛苦,因为这样不仅未来没有把握住,本来的东西也都失去了。但是这种痛苦我们应该是可以忍受的,因为我们做出了这种选择后,我们就要接受这种选择可能造成的后果。
当我们忍受这种痛苦之后,再继续进行自我牺牲,总有一次会成功,这次成功就是我们追求的意义。
其实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很赞同作者的观点。因为这种观点实在是过于虚无缥缈,很不现实。对于我们来说,人的本能就是抓住当下的利益来进行,再进行更长远的打算,而如果牺牲当下的话,就有股破釜沉舟的感觉,不成功便成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不能对未来进行理性的选择。
--------------------
人生法则9: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主分享部分:
今天我要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乔丹 彼得森教授的 人生十二法则。
说实话,上了大学之后,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了,我变成了一个很少读书的人。当我第一次快速读完人生十二法则的时侯,我感觉我是懵的,因为没读懂,完全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影响深刻的东西。
我的第一感受是这本书完全不是我喜欢类型的书,没办法硬生生的入手。所以我换种方法,从其他方面开始慢慢了解。
上网搜了一些资料,人生十二法则的作者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他被誉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思想家,是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前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并且是百万年轻人追随的心灵之父,在他的学生眼中,他是“能改变你的人生”的人。
而人生的十二法则这本书2018年在美国出版,全球销量超300万册,多国图书畅销榜Top1,连续12周霸榜亚马逊排行榜。要知道亚马逊是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而且还是网络书籍销售业务起家的,而人生的十二法则能取得如此成绩可见它在全球的影响力有多大。
这使我非常好奇,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出了一本什么样的书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深入了解发现这位明星教授是当今最具有竞争性和话题性的人物之一,因为牵扯到太多我不了解的方面,所以我无法做出我的评价,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查看。
回到书籍方面,虽然无法对作者做出评价,但是可以表达我对书籍的读后感。
实话说,这本书对我来说挺难读的,他虽然只有十二个法则,但每个法则又像是一本厚厚的需要探讨的书,所以我至今也没有读完。
那么我给大家分享的是法则九——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我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对这一法则读得还不是很通透,所以有理解不到的地方请见谅。
法则九: 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美国的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听到这里,想必有人已经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了,无论是大笑还是揶揄。
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没有说话,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的!”
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你没有认真聆听完其他人的发言,就可能会曲解甚至误解他的意思。
聆听自己,聆听与你对话的人。+
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不断寻求新知,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其实在我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是会比较喜欢当一个聆听者,先要认真的聆听,很少会马上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会想先听听别人的看法。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认知和能力也各不相同,或许我能从别人的想法得到新的知识,拥有新的智慧。
相反,我最讨厌那些不懂得聆听的人,这些人在生活中很多。他们永远喜欢在你说话到一半的时候或者刚说完经历的时候发表言论,美名曰是为了帮助你,给你提供建议或者帮你进行总结。
但其实他并没有认真的听完你的话,而是听了一半就开始从自己的角度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大发言论,侃侃而谈。在这样的的对话中,他并没有给你足够的尊敬和最大的关注,他的焦点永远在自己身上。
真诚对话包括探索、澄清和策略制定。
在真诚的对话里,大多数时候你是在聆听。聆听就是关注的表现。
记忆的目的,不是要记住过去,而是要避免重蹈覆辙。
书中的s小姐并不记得自己是否发生了这些事,那么作为聆听者的咨询师在她没有记起这段记忆时,就依据理论肯定或否定记忆的存在,虽然说着非常容易,但是一旦从这样的结果去寻找过程的话,很有可能会改变s 小姐未来的生活。
对话动机是人们通过对话来整理思绪,这是一个值得反复强调的事实。女性讨论问题的目的便是为了更清晰地理解问题,她们需要有人聆听和提问,然后再着手去解决。
中国有句老话——
人生不如事十之八九,
可说与人无一二。
这是在说,谁的苦楚谁知道,别人可了解不来,有的人劝解别人劝解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可事情到了自己身上,一下就想不开了,更无法对别人说。
最好的心理咨询师是什么样的呢?
是患者去问询有问必答的医生吗?当然不是,
而是聆听自己,聆听与你对话的人,共同探索,规划行动,互惠互利的人。
--------------------------------------------
每位同学发言,答问之后,我们还组织大家进行了一下综述,分享了对于整个活动的感受与收获!
文字辑录如下:
同学1:
就是通过读完这十二个法则,我所讲的法则一以及听其他同学们所讲的其他法则,其他法则不仅从行为上还有心理上的各种想法都产生了一点点变化,
比如如何去交友,如何去对待自己或者如何给自己设立一个合适自己的小目标,这就是本书对我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会觉得对我还是有一定帮助。
同学2
不管是我自己读过这本书后,还是大家的分享。
他其实是将人生分了几个阶段,有的是关于父母的,有的是关于自己的,是讲自己应该在哪个阶段,会有什么样的启发。
其实就在慢慢的教你人生是什么样子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态度,以及交友方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读完这本书之后,看待很多事情的方式都会有变化。不管是学生,是什么领域的工作者,还是作为父母。看待不同的事物都会产生变化,在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同学4
今天在聆听各位同学的分享后,每个法则都讲了不一样的道理,让自己学会如何于自己的朋友相处、怎样面对并打破当下的困局,未来的走向、要学会聆听、尊重别人。
同学6
我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然后加上自己读的那一个部分,然后我也学到了蛮多,
就比如说在批评别人之前然后先清理自己的房间,
然后还有要像对待自己的宠物一样对待自己,就是现在的话有可能很多人的话,一味的对别人好,然后有时候甚至是忽略了自己的一个感受,
然后自己其实也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过得很好,但是自己就宁愿把这份委屈给承受下来,然后去让别人看起来自己过的蛮好,
但是我觉得这种的话就需要我们去改变一下,首先要把自己先啊照顾好了,然后才能去照顾别人,大概这种感受吧!
同学7
在听了大家的对法则的解读之后,然后我想的就是我们应该就像法则一说的昂首挺胸,然后笔直站立,不向生活中的困难屈服,
然后还要学会多关心一下自己,对自己负责。
在我们的交友生活中,应该多交一些正直善良,对自己好的朋友,真心待自己的朋友,
然后可以多关心关心自己的感受,就是不要老是多太在意其他人的感受,就是在意自己的想法。但是也不能太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就是有时候要多多听一下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定期的进行自我反省一下,
然后就是法则五的,就是从管教孩子这个方面来说,其实我想就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个事情,
就是就我家跟我叔叔家。
就感觉是两个极端,就是我父母从小教育我的时候,是一个放养的政策,就是我去哪儿玩儿,他们也不过多的追究,就是问,然后从小学到初中那段叛逆的时间吧,我干了很多那个年龄段不应该接触的比较危险的事,然后磕磕碰碰身上也留下了许多叛逆的痕迹,但我觉得现在回忆起来是痛苦中的快乐。
相对于我叔叔家,就是从我现在这个年龄段去看待我叔叔教育方式,我感觉管的过于严肃,从五六年级开始,我还在外面疯狂的时候,就他们就一直在家里,很少出去玩儿,就是在家里写作业写作业看电视。然后在生活方面也是听爸爸妈妈的,就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然后按时间写作业,就连穿衣服方面家长都还要安排。
所以我的角度我不能评判那种比较好,或者都不好。但是我觉得我的成长还是比较丰富的,至少对我来说是一个当时痛苦,现在回忆却很美好的。
--------------------------------
我们意犹未尽,乘着最后的时间,还聊了聊近日的大瓜,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离婚,离婚理由是觉得无法再共同成长!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什么是共同成长呢?
我首先发言,引用了我看到的一些对这起离婚事件的八卦,引出所谓巨富与普通人在道德观念上也许都有差距!
在我看到的那篇文章中认为所谓不能共同成长,主要是指经济地位的变化。
一方因为财富的增加,地位的变化,带来面对诱惑,选择的增多,然后就觉得双方无法共同成长,一方已经无法跟上另一方成长的步伐。
这种理论有一定解释力,但是有时面对许多复杂情况,又难以解答:
譬如夫妻双方本就有分工,男主外,女主内。
夫妻之间怎么分得清?
譬如假如双方都在意孩子的培养,孩子再不断成长,那么是否意味着他们的共同事业也在不断地成长?
总之,成长是一个很模糊的词。
而无法共同成长,远不如感情破裂,婚内出轨,出现家庭暴力这样更直白好理解。
但也许婚姻,爱情关系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直白理解的事情吧!
我在分享中还简述了《我的前半生》的故事:
其他同学的分享:
同学1
我认为共同成长就是大家一起努力,就是去互相弥补之间的不足,比如我的短处在你那可能就是你的长处,我们之后便互相促进,然后一起达到提升,达到一种全面且整体的发展,互相扶持,也可以达到每个人的人生更高的目标,形成更好的三观,然后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同学2
在亲密关系中,比如说有第三者插足,然后导致感情破裂。不管是维持这个感情很多年,还是最后感情破裂都是一种成长。
维持感情很多年,那什么东西能维持彼此的感情,可能是一开始就学会了去磨合,学会了去共同生活,从各自生活到共同生活,这就是成长。
而感情破裂可能被伤害,对双方来说也是一种成长。认清了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说认清了自己以后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也是一种成长。成长不管是你以后的生活或思想都会有更进一步的转变。
同学3:
何为共同成长:我觉得共同成长的话,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共同,不是各自独立的去成长,就是在亲密关系中共同成长的话是相互促进的,就是,我的成长也会扶持着你一起共同进步,就是我们一起共同成长,而不是说男生一个在外面打拼,然后就是各顾各的,这样的话,一个亲密关系也很难维持下去,我觉得就是这样。
同学4
我觉得共同成长就是双方从懵懂变为成熟,从相互挑刺到相互包容,从各持己见到相互理解。因为对于我来说,能够做到这几步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共同成长了。
同学5
我认为的共同成长,应该是承担,还有责任。
因为是你像小的时候就承担和责任方面,就大部分都是父母,就是父母来承担责任的,然后当你长大了一个人的时候,那你还有一部分责任还是父母在替你承担,然后你只承担了一部分责任。
当你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所要承担的是你自己的责任,然后再加上对方的就变成了两个人的责任,已经混合到一起,就变成两个人承担,
再后面就变成了两个家庭之间,家庭所有的责任都是两个人的承担,所以,我觉得共同成长应该是你承担的责任,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一到二,然后一步步的就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