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降临》有感----时间、记忆与体验
今日看了两遍《降临》这部科幻片,第一遍是自己观影,第二遍是陪着妻子一起看。最初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怀沙老师在得到的直播,他在直播中谈论他心目中一流的科幻小说,其中《你一生的故事》在列,《降临》就是依据这部小说改编。而他的标准之一就是这样的小说会冲击、重构你的三观!
电影很好看,我也准备细读小说,领略小说的魅力。
今天这篇日课尽量不剧透,而是讨论由电影引发的对于时间,记忆以及体验的思考。之前看过电影《无问西东》,电影一开头,电影中在现代社会这个时空背景的男主角就发问:“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孩子往往没有选择的权力,大人有时能代他们选择。但每个人回望人生,都可以设想类似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你一生的故事》里则格外的现实,迫切并有待回答!
一、时间
我们能够预知未来吗?预知未来在科学上是可能的吗?之前听每天听本书解读加来道雄的《不可能的物理》,作者将预知未来与制造永动机并列为三等不可能,就是说在现在的科学视野中,这等奇迹完全会颠覆所有物理的根基,属于最不可思议之事。
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可以看到在预期中的未来人类技术发展可以实现的一等不可能,较难实现的二等不可能,但还有一定可能性,看到这两类的条目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由此可推作为三等不可能的预知又是多么不可思议:
今天我特意到图书馆看了这本书相关的部分,真是大开眼界!以我浅薄的学识肯定解释不准确,不全面,我将我印象最深的三点列出来:
1,麦克斯韦方程的解有两个,一个延迟解,一个超前解,前者成为现代各种技术的理论基础,后者刚开始大家以为是偶然,但费曼这位天才的物理学家初生牛犊不怕虎,深入研究,最后引导其建立量子电动力学,获得诺贝尔奖,并且他得出了误差在百亿分之一的理论推测:反物质不过是构成其的电子做逆时间方向运动的普通物质。超前解不仅不违背因果律,还补足了因果律。
2,宇宙有可能本质只是一个电子在做弯弯曲曲的在时间方向上前进,逆转的运动而已。
3,快子有可能是产生大爆炸的原因,使得我们这个宇宙发生暴胀,然后自身衰变为上帝粒子。快子的速度是可以达到超光速的,而且是其质量越小,速度越快!
这些理论听起来真是比最夸张的玄幻小说还离奇,我也不知道我的记忆是否准确,更谈不上对以上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推荐各位阅读《不可能的物理》。只是看了后,更让人对于时间充满了好奇与敬畏,霍金的成名作《时间简史》也同样给人不明觉厉的感觉。我前段时间还看到一本物理学家写的科普书《时间重生》,看了前言,作者表达的观点是时间并不是虚幻,而是真实,底层的概念:
时间这个概念之所以如此有吸引力,在我看来,是因为我们的一切行为,决策,情绪,体验.....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时间,而时间也带来了无可挽回的遗憾,带来了无可避免的消逝,难怪莎士比亚说:”思想是生命的奴隶,生命是时间的弄人“。
在时间的长河中,过去固化了我们的一切美好,也让一切丑恶无可更易;未来又无法预知,充满了变数,既有东山再起的希望,也有好景难在的担忧,更多不知去往何方的迷茫与彷徨!
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而我们偏偏可以记忆过去,可以预想未来!我们因此认为自己拥有自由意志,这苹果树上的果实折磨着我们,给我们带来希望与快乐!
回到影视文学作品,它们大可不管科学依据,有追求的也许还会多少考虑逻辑自恰,在这些有追求的作品中,处理时间穿越的设定往往是如下的情况:
1,对于预知未来的,基本不做特异的处理,我们其实一直觉得这种预测是可能的,而且未来是可以改变的,是高度依赖我们的选择的。正是因此,才有了中国的卜卦算命,有了占星术等,而且希腊神话中还有个故事,讲阿波罗大神赐予特洛伊的公主卡珊卓预知未来的能力,但卡珊卓拉拒绝了他的求爱,于是他扭曲了这份赠与,让大家都不相信他的预言。其实,这就是《你一生的故事》里时间观的一个弱化版本,你可以预知未来,但没有改变未来的能力,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
2,对于回到过去,都需要解决祖母悖论
面对这个悖论,一般科幻小说有两种解决办法:
第一种是平行宇宙的假定,比如《命运石之门》中冈部伦太郎每次从过去回到现在都进入了不同的时间线中;《蝴蝶效应3》我觉得也是如此。
第二种是一种被称为“后选择模型”的时间旅行模式,“在这个模型下,所有矛盾事件及悖论都被禁止发生。它允许人们回到过去的时空,但禁止一切可能在未来导致悖论产生的行为”,比如哆啦A梦中的时间旅行大致属于这种模型。背后的力量也许是冥冥中的命运,在作品中的展示则常常是时间的闭环,回到过去的行为造就了过去的历史,譬如著名的穿越剧鼻祖《寻秦记》
《降临》这部电影似乎对这个悖论给出了第三种回答。
七脚怪不能穿越时空,但他们能看到所有时空中发生的事情。假如它们不希望之后时空中的事情发生,那么改变一下现今的事件,就可以避免不好的未来发生。但避免不好未来的发生,那个未来不就不是未来了?于是在这个地方,我们又看到了类似于外祖母悖论的矛盾。
对这个问题,《你一生的故事》书中给出的解释是,人类的自由意志,人类的选择或者改变的欲望,是我们人类在我们的时间观念下发展出来对世界的一种建构。但对于能看到所有未来事情的七脚怪来说,自由意志对他们来说是无意义的观念。这并不是说他们并不自由,而是人类的自由建立在可能性的基础上,对能“看”到所有时空的七肢桶,并不存在这样一种观念。
书中说:“七脚怪的观念既非我们所想像的自由,也不像某些人所想像的那样受约束,它们既不是怎么想就怎么做,也不是毫无能动性的机器人。七脚怪意识模式中最突出的一点不是它们的行动与未来事件相合,而在于它们的动机:它们的动机、未来事件的目的,这两者是统一的。它们行动,使既定的末来成为现实,也使事件有了先后顺序。
----以上内容摘自《《降临》| 一封写给认知科学研究者的情书》
http://www.sohu.com/a/125099765_590837
说实话,我确实很难理解七脚怪的思想观念,仅仅动机与未来事件的目的统一就行了么?而且什么叫做未来事件的目的?目的不应该是主体的价值追求么?如果进化论起作用,保存自己,传递自己的基因是一切生物的本能,那么看到自己以及族群灭亡的前景难道不会采取行动尝试改变么?或者行动仅仅是调整自己的动机?----信息即力量,所以结论是或者这种能力是不可能具有的(这在之前已有讨论);或者在幻想背景下,这种能力具备的另一个附加的更暗黑的前提-----命运是注定而无法更改的!不仅人类以为自己具有的自由意志是一个幻觉,而且本质上不存在自由的命运!
图 崴格纳尔根据自己的实验提出了一个行为产生的理论模型: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意识之外,而自由意志体验其实并不是建立在行为产生的真实原因之上,因此是一种错觉。具体来说,在所介绍的实验中,被试预期屏幕上的指针会移动到指定位置,尽管自己并没有操纵,仍然会因为与预期一致而产生自由意志的错觉。
二、记忆
如果事实真如上所言,那我们如何自处?
再次强调,预知在物理上属于最不可能的能力,我们更不可能具备,所以我们对于未来的努力挣扎都是必要的,哪怕一切注定,这也是注定中的一环,但相信我注定要积极主动,扼住命运的咽喉;人类哪怕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与相信我注定要逆来顺受,任由屈辱,痛苦,不公,折磨加诸我身;一切皆无意义,也毫无高下-----我想这两种注定的信念是有所不同的,至少在人类短暂的视野,生命范围内差别是如此的显著!也许从更广袤的范围看一切皆无区别,但那又与我何干?所以,调整我们自己的信念,相信我们具有自由意志,也就更具有了现实的作用。
以上两图来源:《探究 | 有一种错觉叫自由意志》
其实,从小说《你一生的故事》中的设定,人不仅能记起过去发生的事情,还能记得未来发生的事情,而且不时因为这种记忆影响现在,进而实现时间的闭环。考察这个假设,类比我们对于过去事情记忆的经验,这也会非常有趣。
我们对于过去自己经历过事情的记忆叫做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这与对于各种事实,知识的记忆是有许多差别的,核心差别就是我们自己在场,从而可以真切的用六感去感受,也常常有情绪上的反应。(想了解情境记忆,请参看链接:http://t.im/abc1234)。针对情境记忆,有以下特征:
1,情境记忆并不一定准确,记忆的七宗罪七项都与情境记忆相关:
健忘,分心,空白,错认,暗示,偏颇,纠缠
推荐各位看这本书,推荐一篇书评:
关于记忆 http://t.im/abc12345
所以即使我们对未来也同样能够有所记忆,这些问题一样会困扰我们。大多数对于未来的记忆也会被遗忘,有可能关键的信息刚好就成了空白,而且我们的记忆会受到暗示的影响(让我想起传销对人的洗脑,描绘的美好蓝图),而偏颇会更加严重,为什么现在神气威武的自己,在未来是那样一副颓唐猥琐的模样?中间发生了什么?偏偏又回忆不起来。
2,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大脑其实对于过去,未来的图像,对于真实,虚幻的想象的区别能力并没有那么强。这既是诅咒,也是希望,让我们可以在今天就预想未来,而在未来遇见更美好的自己,遭遇之前想都没有想到的惊喜。
3,但更有可能是遭遇不愿设想,不想设想,不敢设想的打击,痛苦与绝望。叔本华的悲观哲学,佛家的教诲,一切的事物都难逃的成住坏空,人生命运中可以预见的生老病死......如何面对?
三、体验
这是《降临》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即使知道前方是那样的痛苦,最后都能与命运和解,与自己和解。接受了能够看到未来,却无法改变未来的馈赠之后,没有将其变成诅咒,而是有如下的对白:
如果你能一览自己的人生,从出生到死亡,你会尝试改变吗?
或许我会更多的吐露心声
我的答案是:
1,觉知与体验,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类似鸡汤的话“痛苦从来不是因为痛苦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对于痛苦的抗拒”,当时觉得完全是胡说八道,现在觉得如果将痛苦狭义理解为心理痛苦,那真是很有道理。
能体会痛苦,说明我们真切的活着;某些时候,我们只恨自己感受的痛苦还不够,无法匹配加诸于我们身上的命运。
铭记痛苦,有时是为了更加坚定地前行,而有时,也许前行也无法改变一切,但痛苦的觉知本身就具有疗愈性的力量。
2,这种觉知与运用元认知能力,然后做出改变,是应对痛苦的两种方式。我觉得两者并不矛盾,只有充分的觉知,不评价 ,不否定,不抗拒,才能深刻地反省,知道应该如何看待,如何接受,如何改变。
3,体验从来不是可以简单加减的事情,曾经的快乐不应因为现在的痛苦而贬损,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在,最能深切感受到的是当下的感受,才有了各种背叛过去,不顾将来的妄行与幻念。关键是注意力的投射,我们认知的有限性也是我们生命的福音!
最后,还是以我最喜欢的祈祷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