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造像艺术:13至14世纪的藏西青铜合金造像(后期)

帕拉王朝在12世纪消失后,帕拉艺术对西藏的文化影响减弱,13至14世纪藏西青铜合金造像艺术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造像风格上保持了早期的藏西青铜合金造像艺术的风格及工艺特征,但比对早期造像,还是区别明显:   1.  造像的面容,身姿变瘦,受帕拉艺术影响的程度减弱。   2.       造像的台座收窄,整体造型比例由先前的正三角形过渡到锥形三角形,有些台座的莲瓣尖部出现草头。

(0)

相关推荐

  • 中国历代佛像2

    弥勒佛像 元 通高 52厘米 铜质此尊造像结说法印赤足站在莲座上,宝冠细碎精致,其上散落着小粒的绿松石,头光的婆金效果略暗.通体婆金,金色醇厚饱满.身体略微左倾,有两枝粗茎莲花对称从莲座升至脸颊两侧的 ...

  • 辽宁省博物馆-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 前言 汉传佛教造像艺术 汉传佛教指流行于中国内陆,以汉语为传播载体的佛教流派.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佛像艺术在中国汉文化影响下不断发生变化,南北朝清秀飘逸.隋唐典雅端庄.宋代写实自然 ...

  • 佛造像艺术:12至13世纪的藏西青铜合金造像(早期)。

    在众多的青铜佛造像中,藏西风格佛造像以其独特青铜材质和别具一格的制作工艺在喜马拉雅佛造像发展历史中风格独特,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藏西包括历史上的拉达克王朝及古格王朝,位于印度控制的喀什米尔东部及西藏阿 ...

  • 佛造像艺术简介39:13至14世纪的丹萨替造像

    丹萨替造像以丹萨替寺而得名,丹萨替寺位于山南桑日县江乡日岗村北的一个腰上,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兴建.多吉杰布为帕竹噶举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帕木竹巴.多吉杰布时期, ...

  • 佛造像艺术:受克什米尔与帕拉艺术双重影响的12-14世纪藏西青铜合金造像

    在地域上,藏西处在克什米尔与东北印度的帕拉王朝之间,宗教,艺术等方面,自然会受到双重文化的影响.比如佛造像的面容,服饰特征,镶嵌工艺等方面,藏西12至4世纪青铜合金造像既有早期克什米尔造像艺术的痕迹, ...

  • 佛造像艺术简介37: 受尼泊尔艺术影响的13至14世纪藏中造像。

    十二世纪末,由于受到伊斯兰势力的不断入侵,印度各地佛教纷纷消亡,尼泊尔成为影响藏传佛教艺术的主要源泉.在政治上,元朝(1271年-1368年)统治者独尊藏传佛教萨迦派,推动了西藏各势力的整合,近四百年 ...

  • 印度库基哈尔造像艺术与那烂陀、菩提伽耶造像艺术的区别

    印度近代历史学家S.K. Sararswati于1931年拜访过库基哈尔遗址之后慨叹:库基哈尔的历史地位"重要性不在另外两者(菩提伽耶和那烂陀)之下,这里很可能是当时十分繁忙的造像制作中心& ...

  • 佛造像艺术:11-12世纪晚期帕拉风格铜质造像。

    晚期帕拉风格铜质造像以密教的菩萨,度母,本尊像最有特征:   通常头顶圆柱状发髻冠,边沿饰三花冠,耳际处横出典型的帕拉式扇形冠结,有的宝缯垂至肩部,有的呈U形自然上扬.脖上挂项圈,左肩斜披圣带,两臂有 ...

  • 佛造像艺术:11-13世纪的大尺寸帕拉风格造像

    对于西藏来说,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它的输入与西藏的赞普松赞干布相关.当时松赞干布为求政权稳定,积极与邻国联姻,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已经与尼泊尔尺尊公主联姻.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各 ...

  • 佛造像艺术:尼泊尔13-14世纪的马拉王朝早期坐像。

    13/14世纪的马拉王朝早期,佛像出现了以坐姿形式为主的造像形式.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像头大肩宽,面庞丰满,下巴圆润,大耳垂肩,眉眼细长,五官小巧生动,表情含蓄沉静,体态丰满,造型浑圆,比例匀称,肩宽腰 ...

  • 佛造像艺术简介29:7-9世纪尼泊尔李察维王朝造像艺术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东连不丹.锡金,西南连接印度,北与我国西藏接壤,虽然国土面积不大,而且多为山地,可是在人类文明史却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和影响,佛教造像艺术便是其古代文明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