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头晕、小便清长之证候,多见于中老年...
乏力、头晕、小便清长之证候,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更为多见,若同时患有肾病,则乏力、头晕、小便清长之症必然出现。究其原因,一是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退化;二是老年人罹患肾病后加重了肾功能的功能衰退。众所周知,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盛,则体魄强健;肾气弱,则乏力、头晕、小便清长诸候丛生。那下面呢我给大家分享一例以乏力、头晕、小便清长为主诉的肾病案例。
患者,顾某,女,68岁。这名患者患肾病五六年,今年初因症状加重而来诊。看诊时,患者神情怠倦,乏力头晕,小便清长,入夜益盛。尿检尿蛋白2+~3+,尿隐血2+~3+,红细胞35个/μl。血肌酐107,尿素氮10.3,尿酸417,血压155/94mmHg。查其舌脉,舌淡,苔白,脉沉弱。证属肾气亏虚。治以益气健脾、培元固肾治宜。药用:藤梨根、落地蜂、淮山药、菟丝子、怀牛膝、炙黄芪、白茯苓、紫金牛、芡实、金樱子、剑兰、羊角风、小芦根、山茱萸、当归尾、杜仲、钩藤、枸杞子、熟地黄、人参、炙甘草。
患者服上方20付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自感有力,夜尿次数明显减少,但双下肢仍有轻度水肿,上方去落地蜂、紫金牛,加肉豆蔻、补骨脂,再服20付。药后,患者自述不适之症全无,夜尿1次。尿检:尿蛋白(-),隐血(±),红细胞2个/HP。血肌酐91,尿素氮8.2,尿酸384,血压130/85mmHg。临床体征正常。继服上方,并随症加减。3个月后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告临床痊愈。
按语:乏力头晕、小便清长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中医谓之:淋证。而淋证常见于:劳淋、气淋、膏淋、血淋、热淋、石淋六证。
劳淋主要是诸淋日久不愈,或过服寒凉,或久病体虚,或思虑伤心,或劳伤过度,或房事不节,而致心脾肾虚,气血不足,湿浊留恋不去,故小便赤涩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劳淋以虚为主,亦可虚实夹杂。肾劳者腰痛绵绵;阴虚者舌红少苔、五心烦热;阳虚者面浮肢肿、怯寒肢冷;心劳者心悸、气短、失眠;脾劳者精神困倦,少气懒言。肾虚是劳淋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湿热屡犯,或湿热留连不解,耗伤肾阴,病初多为肾阴虚兼夹湿热,病久则肾气亦虚。故肾虚有偏肾阴虚与肾气虚之不同。湿热也有微甚之殊,病初则湿热盛,病久则湿热微。
同时肾虚日久,脾气必虚,故多见脾肾两虚。肾失所用,脾不生精,形成劳淋的证候。劳淋每因情志变化而发作,又多见于女性,可见气滞在劳淋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气滞可致血瘀,湿热留连也致血瘀,故病程后期多有血瘀证的临床表现。
气淋,肝主疏泄,其脉循少腹,绕阴器,抵小腹。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郁滞化火,气火郁于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脐腹满闷,胀痛难受,小便艰涩,淋沥不已,此为气淋之实证。若久病不愈,或过用苦寒、疏利之剂,耗气伤中,气虚下陷,可见小腹坠胀,空痛喜按。气虚不能摄纳,故溲频尿清而有余沥,气虚水液运行滞涩,则小便不利。面色苍白亦是气虚之象,此为气淋之虚证。
膏淋,湿热注于下焦,阻于络脉,脂液失其常道,流注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泌浊,故见尿液混浊如米泔水,尿道灼热疼痛,便时不畅,此属血淋实证。若日久反复发作不愈,肾气受损,下元不固,不能制约脂液,故淋出如脂,伴见头晕乏力、形体消瘦、腰酸腿软等证候,此属血淋虚证。
而热淋多见于女性尿路感染之症,通常以清利湿热、利水通淋治之,也收效迅速。而石淋则以清利湿热、排石通淋治之,其治疗需有一定的耐心,必须将体内结石、结晶彻底排尽方安。#高建东讲肾病##非常病例##人人关注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