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许多在外打拼的人们因为疫情选择在当地过年,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当回家的车票变成家人的快递,网友说:“这是我见过最笨拙却最温暖的爱。”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女孩,收到父母寄来的十几件快递,满满的十几箱全是吃的,有妈妈炸的丸子,爸爸亲手自己制作的腊肠,从年货必备到各种零食小吃,应有尽有。女孩说开箱的那一刻,泪水和口水一起流出来。同样是去年的中秋节,开封的郭先生回家探望父母,在结束假期准备返程时,后备箱被父母塞得满满的,光是自家摘的柿子就有几十斤,网友无不羡慕地说:“满满的都是爱啊!”每当看到这样的视频,我就会止不住热泪盈眶。是呀,不管我们长多大,也不管我们走多远,我们都是父母永远的牵挂,他们对我们的爱永远都是满满的!每年春节,一过腊月二十三,妈妈就会着手准备过年的东西,蒸炸煎煮一直忙活到二十八九,各种美食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有红烧肉、皮渣、卷煎、肉饼。她会把她的劳动成果一袋袋装好,让我们姊妹几个带回各自的小家。今年春节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且身体不太好,我们不让她再准备年货,可她执意不肯。于是我们都请假去给她打下手,老娘指挥着我们忙了整整一天,厨房里不时传来阵阵的香味和我们的欢声笑语,我突然找到了小时候过年的感觉。记得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过年。因为当时物质匮乏。经济紧张,所以一年到头只是填饱肚子,人们只有熬到过年才舍得做上几顿好吃的来慰劳自己一年来的辛勤劳作。尤其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一到过年,既有好吃的又有新衣服穿,所以常常高兴得手舞足蹈。童年里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奶奶做的豆沙包和炸蕉叶,一到过年家里就要蒸好多馍头,有豆沙包、油花卷。奶奶蒸的豆沙包总是像包饺子一样捏成麦穗状,甚是好看。热腾腾的馒头一出锅,一个个白白胖胖,带着淡淡的麦香,咬一口香香甜甜,对于平日里只能吃杂粮馍的我们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腊月二十七是制作各种炸食的日子,叔叔早早地在院子里支上一口大锅,抱来要烧的柴火,不一会儿,院子里就飘来阵阵诱人的香味。奶奶炸的面食既好吃又好看,说是炸蕉叶,奶奶却总能把它炸出花样,首先把面片擀好,然后一层层摞起来,再用剪刀剪成花的形状放到油锅里炸,出锅的蕉叶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咬一口嘎嘣脆。几十年过去了,每逢过年都还会想起奶奶的豆沙包和蕉叶,只可惜老人早已不在人世。她去世的时候我还在上学,当我有能力尽孝时,已经是欲行孝而亲不待了。所以每次想起奶奶的过世我心里就隐隐作痛,因为童年的记忆里满满的都是她对我的疼爱。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在外工作的儿子回家探望父母,返程的前一晚和母亲唠嗑,说起想吃母亲包的韭菜馅饺子。等儿子睡下了,老两口偷偷起床,一个去地里铲韭菜,一个在家和面,等凌晨5点儿子起床准备出发时,一碗热腾腾的韭菜馅饺子放到儿子面前。儿子发现,为了让他吃上母亲包的饺子老两口竟然一夜没合眼,瞬间泪崩。我们可以怀疑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却永远不要怀疑父母对我们的爱,因为只有他们的爱才最真最纯的,而且毫无保留。曾经有一位母亲问儿子:“孩子,如果我的眼睛看不见了,你会怎么办。”儿子回答:“我会请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来给你治。”儿子反问母亲:“妈妈,那如果我的眼睛看不见了,你怎么办?”妈妈答:“我会把自己的眼睛给你!”这就是父母的爱和我们的区别,为了儿女他们可以倾其所有,甚至牺牲自己。《朗读者》里有这样一句话:“年少的时候,父母选择用适合的爱引导我们;年长之后,我们却选择了用疏远的爱回馈父母。”如今的人们有功夫去应付社会上无谓的社交,有时间陪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却唯独没有时间去看看老人,陪他们说说话。有人说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很大。其实上有老下有小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试想我们身在他乡时,有一份真诚的牵挂,我们回到家里还能看到他们慈祥的笑容,还能听到他们不停的叮嘱和唠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年少不知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也只有在我们也为人父母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无私和伟大。你永远不知道你不在家时他们的餐桌有多简单;你也永远不知道,你回家的日子被他们算计了多少次;你随口一提的哪道菜好吃,他们会一次一次地做,直到你厌烦为止。他们的一生,都在拼命的对儿女好,不计任何回报。所以,父母才是我们生命中贵人,是我们的根。人,不管活得多枝繁叶茂,都不要忘记埋在地下的根。毕淑敏说过:“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所以及时行孝,才不会让陪伴成为遗憾。父母在,我们仍是少年,父母去,我们只剩沧桑。往后余生,愿每个人都能善待我们的父母,就像小时候他们对待我们一样,拿出足够的耐心,用我们满满的爱去回报他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