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健康在线 | 黄芪这样吃益肾!好吃不上火!
有这样一味中药,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它就是黄芪。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生发之性,有益气补中、固表止汗、升阳举陷之效。现代研究证实黄芪有强心、扩血管、降压、增强免疫力,促进蛋白合成, 减少蛋白尿的作用。
既然黄芪有这么多的功效,但你知道黄芪怎么用效果最好吗?
1
泡茶
1、黄芪茶
黄芪片5~10克,用沸腾的开水直接冲泡10~20分钟,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适合有以下情况的肾病患者:气虚水肿;气虚易感冒;脾气虚导致的纳食不香,大便稀溏等。
2、黄芪枸杞饮
黄芪15 克、枸杞15克,开水直接冲泡10~20分钟,每日1剂,代茶饮。可补肾气、抗疲劳。
2
煮粥
“白发敲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这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一年立春于病中招待朋友时写的一首诗。说明黄芪煮粥的吃法由来已久。
1、黄芪粥(岳美中加味)
清代医家陆以湉所著《冷庐医话》记载了名医许珊林用黄芪粥治疗水肿的几则验案。现代中医名家岳美中先生受到这几则验案的启发,在《冷庐医话》黄芪粥的基础上进行加味,创制了新的黄芪粥,曾治疗小儿慢性肾炎迁延不愈者数例。
材料:生黄芪、糯米、生薏苡仁各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9克,金橘饼2枚。
做法:将鸡内金研成细末;用清水煮黄芪20分钟,滤出药液;将薏苡仁、赤小豆下入黄芪药液中,煮30分钟;再将鸡内金细末、糯米兑入,煮熟成粥即可。
服法:以上药膳为1剂量,每次1剂,分两餐服用。食粥后嚼服金橘饼1 枚。
适合人群:对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浮肿疗效较好,也可减少蛋白尿。适合肾阳虚、肾气虚弱者食用。
注意事项:肾阴虚、脉细数、舌质红绛者不宜食用。
2、 黄芪山地粥
材料与制法:黄芪30g,山药100g,生地黄15g。黄芪、生地黄煎水取汁,山药研为粉末;将前汁煮沸,频频撒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食。
适合人群:对于糖尿病肾病气虚阴亏、蛋白尿患者,黄芪、山药补气益脾,生地黄养阴清热,且三者均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3
炖汤
1、黄芪鲤鱼汤
鲤鱼汤治疗水肿在《千金方》、《肘后方》等医籍中已有记载,后世有所变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医家在《千金》鲤鱼汤的基础上,改良为黄芪鲤鱼汤,将鲤鱼汤运用于肾病食疗。名老中医聂莉芳教授曾用黄芪鲤鱼汤治疗肾性水肿,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材料:鲤鱼250克、黄芪30克、赤小豆30克、砂仁10克、生姜10克、茯苓30克。
做法:以适量水煎煮以上药物(鲤鱼除外)30分钟,之后将已去内脏并洗净的鲤鱼入药同煮,沸后以文火炖40分钟。
服法:吃鱼喝汤,每周2次。
适合人群:属气虚水停证的水肿、肾病综合征患者。
温馨提示:少放盐或不放盐,若不放盐可适当放些糖、醋。
2、当归黄芪乌鸡汤
材料:乌鸡肉250克,当归15克,黄芪20克。
做法: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即可。
服法:喝汤、吃肉,每天一小碗。秋冬季节可每日喝一至两次,春夏可每周两三次。
适合人群:此汤气血双补、固肾调精,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适用于贫血、气血不足、肾虚者。尤其适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性贫血有脾气虚弱表现的患者。
3、黄芪枸杞炖乳鸽
材料:黄芪、枸杞各30克,乳鸽1只,料酒、精盐、味精、姜片、鸡清汤、鸡油适量。
做法:将洗净的乳鸽放入沸水氽一会,捞出斩块放炖盅内,加入黄芪、枸杞,并将料酒、盐、味精、姜片、鸡清汤同放炖盅内,上笼蒸至肉熟烂,淋上鸡油。
服法:3-5天炖1次,3~5次为1疗程。
适合人群:适于脾肾两虚型早泄,可益气补阳、固表止汗、祛风。
:黄芪是不是适合所有肾病患者呢?以下这些人不宜食用黄芪。
1、肾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
比如这些表现: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等。
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
2、感冒、咳嗽、发烧者
黄芪有收敛的效果,对预防感冒,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着较好的作用,但若已经感冒、发烧者,不宜食用黄芪,否则易使病情加重。
肾病患者饮食注意
肾病患者饮食原则应坚持低盐、低脂、低嘌呤,合理蛋白饮食,同时应忌海腥生冷、忌辛辣刺激、忌肥甘厚腻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伴有水肿,应酌情调整汤水摄入量,避免加重水肿。此外,为了减少汤中的嘌呤,煮汤时首先将肉类飞水,在煲汤先把药材煮30~45分钟,然后再加飞过水的肉,煮15~30分钟就可了。本文中的炖汤、煲汤、都可以这样操作,减少嘌呤的摄入。
温馨提醒:药膳也需“因人而异”,本文中的汤药方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