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餐厅没有厨师只有料理包

起因是我看到抖音给我推荐了几个料理包工厂视频,博主介绍:你现在吃的很多外卖和堂食,其实都是标准化的料理包。

博主不是揭穿行业内幕的,他是个卖料理包的。

他讲了料理包的几个好处:

1、出餐快,翻台率高;

2、食品安全有保障;

3、方便开连锁扩张,能保证味道;

4、不用请厨师,人工成本低;

5、保质期长达半年。

当然这里面每一项背后都指向了一个东西:效率。

其实看完我也很震惊,不是因为我不知道有料理包这种东西,而是现在大部分商场里面的餐饮的本质都是料理包。

你是不是觉得料理包就是一大袋预制好的菜,糊成一团,然后加热倒在米饭上,再加一些煮青菜煎蛋就好了?

这个只是料理包最基本最原始的形态,现在的料理包,已经发展成各种工业流水化的标准化半成品,需要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出餐,如果不去后厨,你根本不知道这玩意儿是怎么做出来的,你还以为后厨有个大厨在烹饪?

资本对人的异化,在资本主义国家是最早的。

比如,其实肯德基这类快餐早就是料理包打法了,不容易走味,无限连锁。中央厨房处理成净菜大家可以理解,但都是熟的料理包就很有意思了,你是不是觉得很过分?很多商场都是不能用明火的,所以后厨就是烧电磁炉处理料理包。

你知道在一线城市雇一个厨师有多贵?一个月起码需要一万以上,但是雇几个料理包操作工只需要四五千到五六千。厨子会决定整个餐厅的味道好不好,是餐厅的核心竞争力。你们看过《好先生》吗?里面孙红雷就是那种可以决定一个西餐厅好不好的核心。问题是,你们知道这种高端西餐厅吃一顿多少钱吗?

所以你开餐厅,请的不是厨师,是个爷。厨师是有跟老板拍桌子的底气的,还容易被挖走,但是料理包没有脾气,味道经过各种添加剂处理,还不难吃。

而且你店做大了,就很难开连锁,因为厨子是非标准化的。最初能迅速开连锁的,只有火锅店,因为火锅都是预制品,底料都是直接放进去加水的,调料都是现成的,这使得海底捞这类火锅得以大量开连锁。至于那些食材,都是标准化的物流供应链提供的,基本上你在北京吃海底捞和在深圳吃海底捞没有太大区别。

后来,烤鱼也开始料理包化了,以前我们吃的烤鱼,前台还会给你展示一下活鱼,后来各种烤鱼店遍布全国,而且都用固定的几种鱼(比如清江鱼),问题是不是全国都有清江鱼啊?没关系,全国都有料理包。以前现杀活鱼,顾客要等一个小时才能吃上,非常闹心,而且商家翻台率也低,现在十分钟给你端上来,美滋滋,大家都满意了,创造了一个多赢局面。

还有贾xx功夫菜,基本上是告诉你:我们就是料理包了。里面全部是半成品,你吃就完了。我在寻思,西x都要月薪5000以上才能吃,那贾xx功夫菜岂不是月薪得一万才敢进去啊。

有一次去吃烀羊肉,发现羊肉不是做好的,而是搬来一个大锅,直接把切好的生肉放进去,然后加各种配料,放进去一煮算是完事。请你思考,这过程中需要厨师吗?你看到的材料,本质上都是料理包。

所以现在在一线城市找个炒菜好吃的地方,很难,如果不是那种很贵的店,那你吃到的大概率就是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料理包”。

总之,你看到的一切餐饮连锁店,背后基本上都是料理包。餐饮正在中台化,把一切原本由后台制作的步骤消灭,要么用料理包直接出餐,要么把烹饪放在前端(火锅、现烀羊肉)让消费者看到烹饪过程,实现烹饪自主化。

所以现在要以便宜的价格吃到好吃的,基本上只能去非一线城市的老店(非连锁),比如去佛山顺德之类的城市找个卤鹅店。

要说料理包好不好,其实当你不知道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这东西低端不健康,可是如果料理包早已经占领了你的生活呢?心理上是很难接受的,比如当我知道打边炉的花胶鸡都是料理包(xx直播间卖过同款),那个汤我一口也不想喝。

未来大部分人都在料理包的体系下,这个其实就很赛博朋克:穷人、中产都吃各种各样的廉价料理包,维持生命,只有有钱人才能吃上厨师精心制作的菜品,品尝美味。

这里面又延伸出来一个厨师内卷的话题了:高端的大厨才能找到工作,而普通的厨师根本干不过能熟练操作料理包的操作工。你要得多,品质不稳定,影响翻台率,水平也一般。但哪个大厨又不是从菜鸟过来的呢?何况现在大家最大的需求是料理包,高端餐厅的厨师岗位是很少的,行业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厨师。所以头部大厂只收清北的简历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明星厨师对小餐厅而言仍然负资产,中餐的步骤也很多,光一个放盐就可以逼死很多厨子了。所以你不如把调料搬到前端:放多少料自己决定,这就是火锅店调料模式;还有餐巾纸盒子上印着涮肉涮几秒的,也是一样。万一不好吃,那是你涮时间长了/调料比例不对,你自己的责任。

没有了厨师,就没有了key person risk(这个词也是我学来的),类似于券商研究所搞一套投研体系,规定研究员只能按照这套框架出报告,以后来谁都是从知识库里面取同一套体系去进行车轱辘化;类似于很多莆田系医院,它们并不养教授,而是类似餐饮流水化体系一样去做各种手术服务,连整出来的网红脸都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只要有资本扩张的地方,最后大概就是往着效率最高的方向发展,这就叫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比如你在公募基金管渠道,是不是很牛?如果有一天不管了,银行和券商那帮人还买账吗?

那么投研就不卷了吗?我可以设置N个副总裁,或者N个投研部门总,但最终指定一个分管投研行政副总/总助,可他不管任何产品,你觉得这位副总/总助对其他副总/部门总有多大的约束力?

本质上来说,只有少数头部大佬能拍桌子,这些大佬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老板心头的一根刺,你不给升职就跑了。

为什么券商大厂都不参评新财富,这个逻辑很容易理解,你拿了新财富有了行业地位就要跟所长拍桌子,要更多,其实所长可以随时让你滚蛋。

还有媒体行业,你现在越来越看不到老记者了,因为非市场化的媒体没有市场化有效产出,市场化的媒体养不起老记者,只能赶走。这一波公募基金热潮,市场化媒体扩招了很多基金记者,很多新人写的稿子都没法看,最基本的概念都分不清,错误百出,洗稿抄选题比比皆是。我也问过一些媒体朋友,说现在都在想破脑袋找选题,几个人抢一个选题。其实公募基金一直是个小行业,需要非垂直领域媒体搞四五个记者去覆盖吗?

很多初级岗位,你只需要有对应技能包就可以了,这意味着专业性其实外包到其他地方去了,你只是一个操作工,看上去有很高的机器操作权限,但实际上不是你在操作工厂里面的机器,而是你的老板给他拥有的机器配了个人。

如果连人的技能包都是标准化的,那么当一个系统发生事故的时候,其他人可以马上补位,可以瞬间解决问题,从而不引发系统性风险。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年轻人都自称工具人,其实就是因为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料理包操作工。

我一直不想用“内卷”这个词来贩卖焦虑,but,打工人,欢迎来到全民料理包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