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认知不明层次不同三观不合的人争辩!

都说,真理愈辩愈明。但有意义的争辩还有个重要前提:参与的人要处于同一个高度。
单身至上的女人硬要和热衷相夫教子的女人讨论“婚姻是一场灾难”,选择北漂的青年非得和留守家乡的同学争论“是大城一张床好还是小城一间房好”,都是行不通的。
和认知不同的人争辩, 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浪费时间。

和把自身观点奉为圣旨,听不进任何话的人,争辩就像鸡同鸭讲,辩到最后反而让自己损失一身元气。
口不择言后果严重。争辩时,最容易口不择言,放出的话就像冷箭,伤人、却收不回。而遇到行事冲动的人,后果往往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有这样一则新闻,妈妈下班陪孩子写作业,孩子字写得难看,说了几遍没学会,开始大声斥责,爸爸回来看见女儿哭,便和妈妈争吵起来。一个认为教育要好好说,不能动武,一个说好好说根本没用,一来二去,吵架进入白热化阶段。
吵着吵着,爸爸跑进了杂物间,拿起农药就往嘴里倒。

有个孔子“三季人”的故事。
某天早上有人求访孔子,问到学生子贡:“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

接着争论不止,一直到中午也没消停。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欣然离去。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生秋亡,一生只经历过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
基本观点没有共识,盲目的争论就像对牛弹琴。这时相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才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

古人用“夏虫不可语冰”作比,说明人见识的局限。

现在的我们,翻看几年前自己的个性签名,尚且不能理解那时幼稚可笑的宣泄,那么与认知不同的他人,又何苦争辩?
所以,避免争辩的方法很清晰:觉知层次差距,双赢解决问题,不强求理解。

陌生人如此,朋友如此,夫妻亦如此。

今晚还有另一个话题:人情!人情比钱贵得多,能花钱解决的事就别用人情。你同意吗?

人情是份高利贷。在它开启之时,人与人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需要融合,所以极容易看清另一个人的内心。

如果利用了人情,就一定要在力所能及时加倍奉还。

香港著名作词人林夕在《人情·世故》中写道:挚交之间要热度如细水长流,沿途也得如履薄冰。
缠绕着我们的人情线,松不得,也紧不了。掌握好度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素养。
不麻烦别人到底能不能成为一种美德,其实取决于人情的债被如何对待。
如果加倍奉还,高利贷也能变成人情味,一来一往之间,情谊深化了联结;
可如果无意找补,被利用的人情就会变成毒酒,解了一时的渴,却沦落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做一个有美德的人,也给别人机会成为这样的人,不容易,却都是你我的必修课。

记住,能自己花钱解决的事,尽量别用人情,你要知道,人情比钱贵得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