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谷松:极效舌痛治法,附医案2则

图*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谷松教授

中医人都知道,舌有“心开窍于舌”;痛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然而在临床中,却并非如此简单的就能决定疾病病位。

今天小师妹为大家整理的是谷松教授诊治舌痛的医案2则。

学习名医医案,复制大师临床经验,成为药到病除的明医。

肝胃阴虚之舌痛证

齐某某,女,50岁

初诊:2018年5月22日

主诉:

舌面灼热疼痛一年半,加重半年

现病史:

患者一年半之前,吃烧烤后,自觉舌面有灼痛感,非食物灼伤,火辣灼痛,后自行稍缓解,时发时轻,症状从未消失。

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加重,遂前往各西医医院口腔科诊疗,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后经推荐看中医,喝中药后未见缓解,经介绍前来此处就医。

刻下症:

患者舌面灼痛以痛为主,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重,如辛辣食物,伴口干不苦,舌面不喜凉物而喜温。

每日凌晨两三点舌面灼痛明显加重而疼醒,每天夜里入睡前21、22时舌面灼痛自行减轻。

平素自觉手足心热,周身皮肤干燥,情绪变化时有烘热汗出、心烦,自觉小腹及腰部发凉,平素不喜冷饮,食冷饮则舌面不适加重,且自觉胃中怕冷,喜食辛辣,小便少,大便可。

舌脉:

舌质红,微干,中有裂纹,舌面有2-3处红色(略红于舌质)的隆起,无破溃、创面,舌苔薄白;

脉弦细,两尺弱,重按无力。

诊断为舌痛症

辨证:

肝胃阴虚,脾阳不足。

方剂:

甘草干姜汤加一贯煎加沙参麦冬汤

北沙参30g,麦冬30g

白扁豆15g,玉竹20g

天花粉20g,生地黄30g

当归10g,川楝子6g

枸杞子15g,干姜5g

炙甘草10g,鳖甲20g

陈皮10g

共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2018年5月29日

刻下症:

患者诉舌面痛感明显缓解,但热感明显,凌晨2-3点未见疼醒,但凌晨4-5点自行热醒,手脚心热已缓解,大便较前稀,成形。

舌脉:

舌质干红,中有裂纹,舌面红色隆起较前面积减小,无破溃、创面,舌苔薄白;

脉同前,弦细,两尺弱,重按无力。

治疗:

方剂不变,改干姜为炮姜,剂量为5g,另加山药20g

三诊:2018年6月5日

刻下症:

患者诉舌面灼热与疼痛较前缓解,自觉身体烘热汗出加重。

舌脉:

舌质淡红,余同前。

治疗:

上方去炮姜,加白芍30g,丹皮10g

四诊:2018年6月12日

刻下症:

患者诉舌面热痛进一步缓解,但并未消失,凌晨4点左右仍热醒,烘热汗出,心烦,乏力。

舌脉:

舌质淡红,苔薄白,中有裂纹,舌面红色隆起颜色逐渐变淡;

脉弦细,左关弦甚

方剂:

一贯煎加丹栀逍遥散加栀子豉汤

丹皮10g,栀子6g

当归10g,白芍30g

柴胡5g,茯苓10g

生白术10g,炙甘草10g

生姜3g,薄荷5g

北沙参30g,麦冬30g

生地黄50g,枸杞子30g

川楝子10g,枳壳10g

淡豆豉10g

共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五诊:2018年6月19日

患者诉舌面灼痛进一步缓解,烘热汗出也有所缓解,心烦解,夜寐转安。

病案分析:

患者舌面灼痛非常,夜间疼醒,看似实证,但患者舌面喜温恶凉恶热,脉弦细,两尺弱,重按无力,结合舌脉,四诊合参,辨证为虚

另虽为心开窍于舌,但四诊合参之后辨证为肝胃阴虚。

患者每日凌晨2-3点疼醒,正对肝时,为肝阴不足导致的虚火上炎。

《伤寒论》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四诊合参,准确辨证,然后判断这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

抓住主要矛盾,随着症状的不同,反应的机理不同,给出不同的治则治法方药,确定主方主药,再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理次要症状。

若次要症状表现可随主证变化而变化,则无需另外调理;

若次要症状表现与主证变化截然相反,那么治疗次要症状可能会对主证的治疗产生影响,也可暂时以主证方药为主。

虚阳上浮之舌痛证

李某某,女,82岁

初诊2018年4月27日

主诉:

口舌灼痛两月余

现病史:

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整个舌头及口腔粘膜灼热疼痛,经各大西医医院口腔科诊查,未查出明显问题。遂前来此处就医。

现症见:

舌体及口腔灼热感疼痛,包括口唇内侧,上颚,牙龈及鼻腔之内均见疼痛伴灼热。

口干喜热饮,胃中灼热反酸,怕冷,四肢凉,纳可,大便调,口舌灼痛至无法入眠,需服安眠药才能入睡,牙龈及口腔内粘膜色淡,无破溃。

舌脉:

舌体瘦薄,舌质干,舌色暗红有瘀斑,舌苔黄厚腻;脉,关尺脉弦而长。

辨证:

虚阳上浮证。

方剂:

四逆汤加潜阳丹加减

炮附子15g,砂仁15g

炙甘草15g,龟甲10g

干姜10g,黄连5g

熟地黄20g,麦冬10g

共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舌体瘦薄,且体型瘦为阴虚体质,故加熟地与麦冬,黄连清热

二诊2018年5月4日

刻下症:

患者自诉怕冷减轻,四肢冷较前缓解,鼻腔干燥减轻,口腔内灼痛未见明显缓解,经患者女儿反应,患者情志不舒。

望诊和舌脉:

上牙龈,口腔内粘膜色白,舌苔腻减轻,瘀斑减轻,脉弦紧。

方剂:

上方加肉桂3g,黄连减量至3g,另加四逆散(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5g)

三诊:2018年5月11日

刻下症:

患者感口舌灼热明显缓解,舌尖稍疼,上牙龈热,大便干,胃中反酸,安眠药已减半。

舌脉:

舌尖红,舌质干,色暗,有瘀斑,苔黄腻。

方剂:

柴胡减至6g,炮附子减量至10g,干姜减至6g

患者自觉病已缓解,已经不影响睡眠,故未再治疗。

病案分析

此病案虽为口舌灼热,但并非实火,而为阴虚所致的虚阳上火,因此临床还当详细辨证,四诊合参。

患者局部望诊所观“牙龈及口腔内粘膜色淡,无破溃”与患者灼热痛不得眠很不符,且患者手脚怕凉,周身怕冷。

因此中医需要辩证论治,也不能忽视整体观,临床应当把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相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

由上面2例舌痛案,可以看出谷松教授临床辨证之仔细,透过疾病表面抓住真正的病机,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