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儿时经历的生活情景(附关城村停电通知)
入夏,闷热难耐,没有电扇,更没空调,男女老少喜欢到房顶纳凉,手摇蒲扇,既扇风凉快又可以驱赶蚊子。有时看着夜空中的星星,猜测着那颗星星会有人,会有什么宝贝……
课间十分钟,孩子们都尽情的玩儿,但科学家从来没有断过档,每一年社会文明都在进步。
这个图片,色调与八十年代以前太相符了。
春天
手推剪理发,夹住头发疼的要命,不哭的比较少,一毛钱还得给人家。
老师让出去凉快凉快去,并不是老师关心学生,是学生太疲太捣乱了。但现实并不是凉快凉快的事,夏天,出来暴晒,冬天倒是凉快的很好。
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凑合做熟饭。
夜里孩子睡着了,妈妈大盆小盆的接漏雨。
一直感觉木工活比瓦工高级一些,瓦工盖房夏天暴晒着干活,木工就可以找个有树阴凉的地方,喝大碗茶也方便,学徒工跟着师傅推刨子拉锯,纯手工活儿……
大土炕和锅台,必须有个烟囱,用久了就容易堵。用一个长竹竿或者秫秸打打烟子就好烧的多,但飞的哪都是黑烟子,弄不好成了包公脸。
当妈的都会针线活儿,孩子多,没钱买衣服,自己缝衣服穿,磨破了晚上脱下来,当妈的再给补补。
阴天下雨,哪也去不了,一家人在炕上或者玩,或者看窗外的闪电⚡️停雷声。,
以前不存在花钱雇人盖房这一说法,都是乡里乡亲的给忙和,竹竿盖不成的,不是羡慕人家房子大,而是说人家没人缘,居然一天也没成。瓦匠师傅挣一盒烟,中午晚上吃饭单独一个桌子,菜多两三个,晚上还有酒。
供电非常不靠谱,说好的隔一天给一天,有时候隔了好几天也不给电,好像自己吃了亏一样。晚上突然来电,从村外就能听到整个村“呜嗷”一声炸开锅似的。
爬瓜这个活儿,需要有耐心,看瓜的,这一晚总会有打盹的时候,伺机而动。
台词能背下来的电影,只要演,就不会缺席。
看了踩高跷的,自己弄两张铁掀也学踩高跷,这个平衡力要慢慢学,不是很简单的事。
野地里烧玉米,烧黄豆,因为不花钱,觉得特别好吃。
那时候经常来要饭的,可不是像现在只要钱,关城人心地善良,日子再苦,要到谁家,都会给块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