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坐堂 儿科病诊治绝招69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在婴儿时期出现,可伴有或不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
    本病的病因有以下几方面:
    1.出生前因素:胎儿脑发育畸形、先天性脑积水、母孕早期严重营养不良、感染、损伤、中毒及放射性线照射等。
    2.围产期因素:缺氧、核黄疸、早产、颅内出血等。
    3.产后因素:各种感染、外伤、血管意外、重症窒息等。
    有哪些症状?
    1.运动发育落后:脑性瘫痪患儿均表现有程度不等的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独坐、爬、站立、行走等粗大运动均较正常小儿为晚,握物、手指的精细恬动也落后于正常小儿。
    2.肌张力异常:大多数痉挛性脑性瘫痪小儿在新生儿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张力低下。随月龄增加肌张力逐渐增高,表现为下肢伸直、内收,有时呈剪刀状。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两手经常呈握拳状。
    手足徐动型患儿在生后第1年时肌张力不增高,以后表现为齿轮状张力增高。
    3.主动运动减少:新生儿期常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差、觅食反应差、喂养困难。偏瘫型脑性瘫痪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减少。
    4.反射异常: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一些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
    拥抱反射:正常小儿生后即可出现,如在生后3个月以内不出现6个月后持续存在均属异常。痉挛性脑性瘫痪时此反射活跃。偏瘫时此反射左右肢体表现不对称。
    握持反射:在脑性瘫痪小儿将持续很长时间,而且手经常呈握拳状。
    颈强直反射:4-5个月后持续存在,而且反射强烈,以致阻碍小儿翻身。
    正常4个月小儿直立位时,如将其向左右倾斜,可出现保护,性反应,头自动保持在正中位;5-6个月时向左右倾斜小儿时,其能伸出上肢,保持平衡;8-9个月时扶小儿呈俯卧悬空位时,做突然下降动作,正常小儿可出现¨降落伞”反射。而脑性瘫痪小儿以上这些保护件反射、保持平衡能力均减弱或缺如。
    如何诊断?
    脑性瘫痪患儿一般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基本上可以作出诊断,但为寻找病因,可拍摄头颅X线片或头颅CT,了解脑部有无发育异常、畸形、异常钙化影等。
    脑电图如有痫样放电支持合并癫痫的诊断。
    如何治疗?
    党参12克,丹参12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怀山药12克,川牛膝10克,木瓜10克,五加皮10克,甘草3克。
    *五软为主,加黄芪15克。
    *颤抖,仰头,手足僵硬,重用白芍20克,加全蝎6克,僵蚕6克。
    *纳呆,加神曲10克,山楂10克,麦芽10克。
    *语言不利,加石菖蒲12克。
    *自汗,盗扦,加浮小麦15克。
    每日1剂,水煎3次,分3-6次服。半月至3个月后,酌加猪脊髓15克,虎骨1克(酥炙研为细末冲服),用3-6个月。
    有哪些单验方?
    1.鹿茸20克,木香20克,羌活20克,益智仁50克,鸡内金50克,石菖蒲30克,茯苓30克,羚羊角粉2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
    2. 熟地50克,山茱萸30克,炒山药24克,茯苓24克,牛膝24克,丹皮15克,泽泻15克,鹿茸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克,每日2次,盐汤送服。
    3.桑寄生10克,桑椹子10克,五加使10克,木瓜10克,伸筋草10克,当归7.5克,桑枝7.5克,仙灵脾7.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1.5克,每日3次。
    特别提示
    1.防止妊娠期母体感染和外伤,避免早产、难产。
    2.新生儿要防治脑缺氧、脑损伤等脑伤害,如窒息缺氧、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
    3.做好瘫痪护理,管理好饮食、生活,防止营养不良、消化不良,防止褥疮。咽下困难者,缓慢进食,给易于下咽的食物。
    4.重视心理护理,防止息儿发生孤独和自悲情绪。
    5.根据患儿的行动能力及智力水平,建立一定的生活制度和教育方法,锻炼动作和语言,给予瘫痪肢体按摩,加强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