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寿 堂

刚才我们参观了慈禧看戏的德和园,大戏楼被修建得富丽堂皇、雄伟壮观。您可能要问,慈禧住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看一看。

前面的导游员向您介绍了颐和园是光绪皇帝为取悦慈禧重建的,那么慈禧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慈禧,姓叶赫那拉,生于1835年,是满族镶黄旗人,父亲惠征曾做过安徽徽宁池广太道的道台。她16岁时被选秀女入宫,封为贵人。贵人在清朝后宫内廷主位中的级别并不高,但由于她善于笼络宫内人员,又得到咸丰皇帝的宠爱,在短短的几年中,她很快被逐级晋升为嫔、妃、贵妃,身份地位仅次于皇后。1861年,咸丰皇帝病死,年仅6岁的载淳登基。作为他的生母,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开始了她两度垂帘听政的历史,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慈禧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颐和园中度过的。有人曾把她的寝宫乐寿堂看作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其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当时的紫禁城。

这里我们就来到了慈禧的寝宫乐寿堂,它是一组前后两进、左右各带跨院的四合院式建筑群。所谓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老北京人称它为四合房。我国的四合院式建筑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是歧山凤雏的西周建筑遗址,由此可知,四合院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元代以后,这种形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被运用到皇家建筑中。乐寿堂就是一个实例。从建筑外观上看,它虽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金碧辉煌,但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利于采光、通风,夏天满院支搭凉棚、冬天殿内烧地炕,冬暖夏凉,非常适于居住。这里不仅生活舒适而且还非常便捷。出乐寿堂往东可以到德和园听戏;由此上山,可以到景福阁观雨;出乐寿堂的西门,又能到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走廊—长廊漫步;出此院的正门就是当年慈禧由水路来园时的御舟码头。难怪慈禧的贴身宫女曾经说:“在北京,最美的景色是颐和园,而颐和园内最好的地方当属乐寿堂。”

我们眼前的建筑就是乐寿堂的正殿,整个殿堂分五部分使用,包括慈禧的起居室、茶点室、卧室、更衣室和批阅奏折的地方。殿内陈设基本上保持着当时的原貌。起居室的正中摆放着慈禧坐过的紫檀木雕花宝座,后面有玻璃镜心、边镶着寿字的长围屏和掌扇,四周陈列的象征着九九重寿的铜制香炉是点燃檀香调节室内空气用的。而宝座两边的青花瓷盘是用来盛放水果的,当年慈禧除了常用香料熏染空气之外,还非常喜欢新鲜水果发出的自然清香,因此盘中的水果不是用来吃,而是用来闻香味的。我们知道,过去古人照明使用的多是蜡烛,而慈禧在晚年却享用了电灯,房顶上悬挂的这盏华丽吊灯,就安装于1903年,是中国最早的电灯之一。

当年,慈禧的日常起居非常有规律。早晨起床后,她先在殿内批阅奏章并接受帝后嫔妃等人的请安,然后去仁寿殿上朝,宫中叫“见起”。下朝回来才是早餐时间,过去帝后用餐叫“传膳”。清代帝后的饮食保留了满族人特有的生活习惯,不是象现在这样一天三顿饭,而是一日两顿正餐。早膳一般在卯正二刻,即早晨六点半进行;晚膳在午正二刻,即中午12点至午后2点进行,但是根据侍侯过慈禧太后七、八年的贴身宫女回忆,慈禧一般多在上午十点半前后用早膳,时间已如同民间的午饭了,而晚膳通常在下午五点左右进行。精美的食品、丰盛的席宴,是清代帝后晚宴的一大特色。据记载,当年慈禧每餐必有120几道菜,所用的餐具多是用金银、玉翠及官窑烧制的稀瓷和名盏。慈禧在乐寿堂用膳时是在起居室的东边临时设三个餐案,由负责摆放膳食的太监上菜,并插上银牌,以防有毒,而且所有的菜品都要先由随侍的太监尝一遍,宫里称为“尝膳”。当年为帝后制作膳食各有专门的机构,为慈禧制做膳食的地方叫寿膳房。其中的御茶房供应各种茶水、奶茶;药膳房制作可医治某些病症的药性饮食等。下午的时间慈禧大多用来游玩,晚上睡觉时,除了园内外、殿外都有整夜值勤的太监,床前和外间还各有四个宫女通宵达旦伺候着。

在这个宽敞的院落中,叠石造景,植树栽花,是过去帝后充分享受大自然赐予的这片美好天地的又一大乐事。我们前面的巨大石峰产自北京房山的大石窝,是典型的北太湖石。作为点缀园林的重要石料,在造园技法中,它不仅起到了障景的作用,而且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说,明朝有一位太仆叫米万钟,他一生都酷爱收集各种石头。当他在北京房山发现这块石头时,原打算把它运往北京的私家花园—勺园内摆放,但是由于这块石头石形巨大,运送时间较长,最终因耗尽家财,米万钟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将它丢弃在良乡郊外。一百多年以后,乾隆皇帝在去西陵扫墓的途中,偶然发现这块石头,非常喜爱,就下令将它运往京城,摆放在乐寿堂内。但是当时乐寿堂的正门已经建成,而且只有一米多宽,于是他下令拆门运石。当时乾隆的母亲还为此大发雷霆,说:“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其石不祥。”但是乾隆皇帝却对它情有独钟,还亲自将它命名为“青芝岫”。

这里的植物配置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不仅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庭院种植的特点,而且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追求一年中花木扶疏、清香四溢的效果,并着重突出了植物本身的寓意。院中现在种植有玉兰、西府海棠,当年还有牡丹,牡丹是一种富贵花,它们共同寓意着“玉堂富贵”的美好祝愿。这里的玉兰久负盛名。当年颇具园林艺术修养的乾隆皇帝把这种难耐北方寒冷的植物移植到这里。花开时色白如玉、花香似兰,成林栽种的景观,获得了“玉香海”的美誉。只可惜乾隆时代的玉兰多毁于1860年和1900年的两次大劫难, 只有两棵幸免于难。其中的一棵紫玉兰栽植在后院,现已被定为北京一级古树名木。另一棵白玉兰在长廊的入口处。乐寿堂的环境非常适合玉兰树的生长,北来的寒风有万寿山的遮挡,南面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昆明湖散发的湿润空气对玉兰树的生长非常有利。每年的3月下旬到4月中旬,当北京其他地方的玉兰日渐凋零的时候,这里的玉兰却是满树玲珑、花香四溢,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参观完以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我想您对皇家园林文化和当年慈禧在园中的日常生活有了一定了解,其实颐和园的迷人之处并不仅在于此,更在于它作为中国皇家大型山水园林,集中体现了我国二千多年造园史上杰出的园林艺术成就。下面就请大家随我去参观占我园面积最大的风景游览区,亲身体会一下山水风光带给您的无限乐趣。

三山五园文化学习微信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