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千方百计怂恿印度向北发难,三阶段走完,现实却让新德里急了

  美国为了压制中国的发展,在中国周边地区可以说是,使出了“吃奶的劲”。但日韩澳之流,“坚定盟友”们依旧是出工不出力,做做样子、表表态,就是没实际行动。
  唯一有所动作的印度,在南亚又是个“不听话”的主。如何怂恿印度这个“超级大国”做个榜样、先动手,就成了华盛顿头痛的事情。
  在10月底,从综合各方媒体的消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国务卿联合国防部长偷偷摸摸地访印了。后来,就传出双方“2+2会谈”的消息。其结果就是双方签署了一份《地理空间交流与合作协议》。
  这些内容相信平常关注此类消息的观众姥爷们,已经有所了解。无外乎是美国共享部分空间地理情报,为印度军队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情报。比如导弹、无人机等等。
  国内不少媒体,都着重对该协议,及其之后的影响进行了报道和分析,本文就不做具体阐述。不过,在事发之后,双方却产生了一个微妙的意外事故——白宫方面抢先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曝光。而最为尴尬的事情,也在这个曝光事件中出现了。
  从美国国务院给出的报告看,当时白宫方面声称,在会谈上,印度向美国痛斥了北方邻居的“霸道行为”。用美国方面给出的话来说,就是“印度遭受了来自北方的鲁莽侵略”。这话说得,可直接把印度人“委屈”的模样,形容得淋漓尽致。
  然而这份“对话报告”一出,新德里方面却急了。按照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的话来说,“对这个问题的出现感到惊讶”。而参考印度媒体的报道来看,参与“2+2会议”的两个印度部长,根本就没有涉及中国的名词出现,在对话中十分小心。
  结果美国人一句话,就把新德里在印度国内舆论中,塑造成了一个“在外受欺负,在内逞威风”的形象。眼见着国内又要民情激动,新德里哪里受得了这个。美国人背后的这种小动作,印度人当场就给抓到了,急忙逼着美国人改口:我没这么说过。
  需要注意的是,在事后,白宫方面的解释是“翻译错误”。双方的会谈记录是根据印度当局口译员,向美国工作人员提供的对话内容。然而,当真如此吗?
  白宫解释得倒是冠冕堂皇,但美国人的这种小伎俩,或者说西方媒体、机构颠倒黑白的小伎俩,已经司空见惯,干得那叫一个炉火纯青。
  就不说这一次印度了,比如我国对外通常合作,用词是“双赢”。结果西方媒体就一口咬死,“双”是两次的意思,“双赢”就是中国赢两次。又比如,在几十年前,我国默默发展叫“韬光养晦”。
  结果这个词到西方机构的报道中,却成了“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表面上动作是相近,但是往深层次却是一种暗示,将“中国默默发展”,塑造成了一种“阴谋论”概念。
  当然了,西方媒体很常见的一个转移主题勾当,就是在报道中国好事情的时候,就用“亚洲人”来定位。而报道亚洲国家出现的坏事情,别管国籍是谁,脏水先泼给中国。这一点到如今更是进一步蔓延,以至于很多外网评论区,这种习惯都十分普遍。
  话又说回来,从近几个月的局势来看,美国在印度国内舆论上制造压力,确实有所成效。倒逼着新德里承认其编造的谎言,同时鼓动其本就不怎么受新德里控制的军方,在边境寻找事端。
  而这一点也恰好与印度军方一拍即合,一为借机捞钱,战争机器一运转,军队后勤物资、武器弹药就要转到军方的“小本子”上了。二为捞取国内声望资本,谋求上位。于是乎,我们就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看到印度人的一系列“辣穿视网膜”的神操作。
  还别说,尽管印度要经济没经济,要军事没军事。但是架不住人家自信啊,一吹二捧的,还真把印度人心理上“超级大国”的姿态,给折腾上了天。这一点上,美国人确实“居功至伟”。不过,从目前来看,印度人的心态在美国人怂恿的几个月里,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欲拒还迎”。
  最开始美国众议院蹦出来几个印度裔的议员,在舆论场上带节奏。比如什么前线被中国怎么样怎么样了,新德里还无所作为。而与此同时,印度国内反对派开始主动当起了“先锋队”。
  攻击新德里无所作为,就硬是把这个谎言,当成“证据”来说。说得多了,印度民众自然是信的。各方势力推波助澜之下,这也就有了后来印度国内有些“丢人”的抵制运动了。
  尽管在一开始,莫迪还站出来证明,这件事情并不是真的。但是面对汹涌的民意,新德里还是退缩了,加上军方这个时间点又开始真的在边境上搞事情。这一点,让新德里看到了一丝机遇,开始动手准备自己谋划很久的“印度制造”。
  另外,当时印度国内病毒还没有失控,而中国的经济复苏并未得到国际社会关注,这就导致在新德里心理出现了诡异的一幕——虽然自己有点被“当枪使”,但也未必没法得到好处。
  于是乎,印度上下这个国家机器开始运转起来,一方面积极采购军备,另一方面积极在对峙地区表现强势态度,捞取国内民众满意度。而这个阶段,莫迪还跑去了前线,装模作样慰问前线士兵。这个时间点,印度人慢慢转入了美国人为他们设下的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志得意满”。
  尽管在外界多以嘲讽的眼光看待此事,但印度依旧选择开始在边境对峙地区,大秀肌肉。国际军备更是大手大脚,几十亿美元、几十亿美元地砸下去。“超级大国”牌面打得响当当,不是再度加购苏-30mki,就是要求俄罗斯帮自己升级米格-29。
  再加上美国方面,之前带节奏的当局官员甚至着手制定“保护印度免受中国攻击”的修正案还出炉了。一时之间的“春风得意”,更是让印度自信心膨胀。
  在高原地区进一步增派驻军,后勤物资、武器弹药,逐步抵达前线。而主战装备里,T-90、T-72、阿帕奇直升机、苏-30mki、米格-29开始纷纷出现在靠近边境地区的军事基地。
  当然,从如今的视角来看,印度将大量部队囤积边境,已经成为了严重的后勤负担。但当时,印度人在这个时间段里,已经意识到了国内疫情的危机。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新德里与印度军方的关系,也适时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新德里想要接着对峙问题,进行军事改革,而军方却死活不同意。其中很大一个争议点,就是新德里想要精简军队文官人员,减少超过15万文员岗位。这一点,直接导致了后来在今年9月份,印度国防部连夜删除3年边境所有报告的事件。
  但是外界,尤其是美国方面,之前带节奏的印度裔议员着手制定“保护印度免受中国攻击”的修正案也出炉了。这让印度国内不少人认为,自己可能是“天选之子”,连美国人都站在他们一侧。
  于是乎,带着赌一把的心态,新德里和军方选择了彻底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坚决在边境闹事情。
  赌虽然是赌了,但是隐患并不会因此消失,带着前线后勤物资问题、国内疫情、经济问题等各类隐患,印度人转入了第三个阶段。也是在这第三个阶段,美国人精心谋划的事情一头撞在了“黑天鹅”上。
  第三阶段,“凛冬已至”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道路简陋、地形复杂,第二阶段的时候,印度人就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经济损失外,不少士兵的生命也葬送于此。光在6月底的一周时间里,印度陆军在运输途中就至少导致2座桥梁垮塌,直升机坠毁2架,运兵车坠崖4辆。
  交通事故死亡士兵就更多了,要么是避让出现在路中的牛,出车祸死了;要么就是站在运输车辆边上,结果上面的步兵车侧滑,给压死的;要么就干脆是翻车,一车士兵带军官,全没了。
  而事实上,印度的基建能力遇上匆忙的后勤调运,加上不科学的调度补给,灾难性对冲已经让印度本就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印度国内疫情彻底爆发,急速追赶美国疫情排行榜的现实让新德里是真的急了。
  有印度媒体在9月底的时候,就曾经刊文指出,印度国内经济正在濒临崩溃,疫情已然失控,印度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的援助。
  很有意思的是,印度新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美国曾经暗示过的众多“好处”。但结果却是看到美国人自己焦头烂额地应付自身的经济下滑,以及美国共和民主两派的对抗逐步升级。
  可以说,在制定怂恿印度向北发难计划之初,美国人自己恐怕都没想到,“黑天鹅事件”在计划的最后阶段出现了。美国兑现不了自己的“空头支票”,甚至象征性的物资都拿不出来。
  而此时,喜马拉雅山脉也逐渐被冰雪覆盖,凛冬已至。极寒天气下,印度前线急需的防寒服又买不到,美军凑了点二手货也就1.1万套,这对于印度在前线囤积的数万大军,完全就是杯水车薪。
  折腾来折腾去,新德里后悔了。虽然前线部队是下不来了,但至少不能让军方掌握主动权。这也就有了在最近,印度下院的“公共账目委员会”(PAC),突然向军方发难,要求调查拉达克前线账目。
  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军方腐败问题早已人尽皆知,倒卖物资、偷换军粮早已是家常便饭。然而新德里却始终无力解决,可到现阶段,这个因为印军小动作不断而导致对峙地区局势紧张的阶段,新德里却突然发难,显然就是要借机牵制军方。
  可以说,尽管美国人千方百计地怂恿印度向北动手,但是现实却已经让印度失去了足够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实力,三个阶段一一走过来,恐怕也是这一次印度人着急要求美国人改口的原因了。否则,再折腾起一波国内舆论浪潮,新德里是真吃不消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