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的王导非常不服庾亮登上鄂州南楼
庾亮,是东晋又一名士,身姿挺拔,相貌俊美,但其一举一动,皆有板有眼,显得过于稳重端庄,和当时流行的飘逸旷达的名士气质格格不入。别人就在背后议论:这个人,真会装。
直到见了他儿子,才知他本性如此。
庾太尉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假。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此儿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为此?”论者谓不减亮。苏峻时遇害。或云:“见阿恭,知元规非假。” ——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家世好,相貌美,又有学问,自然为他带来了好运。
据说晋元帝见了庾亮后,惊为天人,马上聘庾亮的妹妹庾文君给儿子司马绍作太子妃。司马绍当了皇帝,庾氏被册封为皇后。没过几年,司马绍又得病去世,四岁的儿子司马衍继位,庾太后垂帘听政,国舅爷庾亮、王导等人辅政。庾家,成为继王家后的又一顶级豪门,风光无限。
此时的庾亮,只有三十六岁,手握实权,想在政治上有番作为,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剪除边关大将苏峻的兵权。王导等人阻拦,认为苏峻是个马蜂窝,捅不得。但庾亮一意孤行。
陶侃去世后,庾亮接手其兵权,镇守武昌。他那严肃端庄的作派,让下属见了就紧张。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往,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 ——《世说新语·容止》
中秋之夜,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殷浩、王胡之等人登上南楼,吟诗赏月,雅兴正浓。忽然,传来一阵清脆有力的木屐声。众人猜测必定是庾太尉,瞬间变得局促不安。
果然,庾亮率十余人行至亭台。大家肃然起立,纷纷避让,意欲离身。庾亮见此,缓缓地道:
“诸位不必走开,吟诗作赋,老夫也有此等雅兴。”说完,便坐在胡椅上,与众幕僚一起举杯邀月,开怀畅饮。
皓月当空,清辉满地,浅吟低咏,这是何等惬意与风雅。此举多次进入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千古传诵:
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见李白的《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见杜甫的《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见王安石的《千秋引》)
王羲之和丞相王导提及此事,也说他“唯丘壑独存”。丘壑,乃自然山水。身居庙堂的庾亮,并非一味醉心于名利,而是心怀幽情雅趣,不失名士风流。毕竟庾亮的才情与风度,一直为时人称颂。有则故事可以佐证。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出自《世说新语·徳行》
庾亮有一匹的卢马。身边的人认为它不吉利,凡骑者都会倒霉,便劝庾亮将此马卖掉。但庾亮认为卖掉后也会祸害别人,不如自己养着。
当然,对庾亮登楼,王导的看法很值得玩味。“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意即此时的庾亮,已没有昔日的威风,不得不收敛自己的锋芒。其实俩人明争暗斗由来已久。庾亮的辅政,结束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琅琊王氏从此由盛而衰,而庾氏家族却迅速崛起。王导受到庾亮的排挤,心中愤愤不平。每当刮起西风的时候,他就用扇子挡住灰尘,慢吞吞说:
“这是庾元规吹起的灰尘吧,身上都被弄脏了 。”
庾亮在晚年,曾想通过北伐来重振自己的声威。奈何东晋的北伐,注定是一场漫长而又艰辛的战争,历史最终选择了桓温与谢安,来完成这一伟业。而庾亮的北伐大计,还未成行,就胎死腹中。次年,他抑郁而亡。
下葬时,好友何充见了,由不住地感叹:把玉树埋在土中,真让人情何以堪。
魏晋人爱美,懂美,更惜美。当美好的人、美好的事幻灭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哀惋与伤情,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