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人文」漫说令公杨继业

“杨家将”故事在我国盛传古今,家喻户晓。清人俞樾说:“演义家所称名将,在唐曰薛家,皆薛仁贵子孙也;在宋曰杨家,皆杨业子孙也。”现代文化巨匠郑振铎也言:, “在中国社会中, 北宋杨家将与唐之秦琼、尉迟恭、薛仁贵, 汉之关羽、张飞有同样的威权, 他们的故事是最为一般民众所喜欢歌唱传说的”。一直以来,说书艺人也有“千年不倒杨家将”之说。

关于“杨家将”的事迹,不乏史料、笔记记载,如《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辽史》《十国春秋》等正史,还有曾巩的《隆平集》、王偁的《东都事略》、谢维新的《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富大用的《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徐大焯的《烬余录》等野史笔记。这些正史与野史虽在某些说法上有所出入,但所记载的关于杨氏家族的主要精神却基本一致。

在学术界,对杨家将故事产生年代,大致有两种意见。其一,以余嘉锡为代表的看法是:“杨业父子之名,在北宋不甚著,今流俗之传说,必起于南渡之后。”另一种如裴效维所说:“余先生论述杨家将故事产生的原因可谓言简意赅,然而断言杨家将故事必起于南渡之后却大错特错,应是在杨业、杨延昭生前就已有。”这两种观点把杨家将形象产生的年代拉开了大约一个世纪。然而,不论何种意见,都承认了“杨家将”作为文学形象而出现是在宋朝。

关于杨家将的文字记载, 最早见于欧阳修作于皇佑三年的《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 其中说: “ 继业… …延昭, 父子皆为名将, 其智勇号称无敌, 至今天下之士, 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可见在此( 本年皇佑三年是公元1051年, 距离杨业殉难仅六十五年)之前杨业父子的故事就已流传甚广, 士子与妇孺皆知。

杨业(?~986年),是五代末期的北汉名将,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本名重贵(或崇贵)。因避北汉主刘崇名讳,改名重贵。父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勇敢有智谋。早年为其兄杨重训派到北汉做人质,到了刘崇身边。刘崇长子刘赟早死无后,以重贵为其后嗣,赐姓刘,改名继业。因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北汉人称他为“无敌”。以功任建雄军节度使。

北汉主降宋后,继业也归宋,复归姓杨,单名业。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引《九国志》等,说杨业在其主降宋以后,“犹据城苦战”,宋太宗遭使招抚,他恸哭,“释甲来见”。由于杨业“忠烈武勇,有智谋”,并有许多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经验,所以,朝廷让他驻守在宋、辽边境上。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十万辽军进犯雁门关(今代县西北雁门关西雁门山上),杨业率精骑数千名,绕道辽军背后,出其不意,大获全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雁门关大捷”。此后,辽兵远远望见“杨’字大旗,便心惊胆寒,不战而退,杨业以功升任云州观察使。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派大军兵分三路攻辽,历史上称这次大规模的行动为“雍熙北伐”。太宗任命潘美(小说、戏曲中称“潘仁美”)为西路军主帅,杨业为副帅,蔚州刺史王侁为监军。潘、杨一路英勇作战,连克云(今大同)、应(今应县)、寰(今朔县马邑),朔(今朔县)四州。后来由于东路军吃了败仗,为了不使孤军深入,太宗命潘、杨部停止前进,保护雁门关以北百姓向关内撤退。此时,十万辽军攻入寰州,形势十分危急。杨业凭着多年对敌作战的经验,向潘美提建议,避敌锋锐,出兵应州,分散敌方兵力,以主动进攻的方法挽回被动局面。而王侁则主张直扑寰州,与敌硬拼,并讥讽杨业说:“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杨业力争不成,只得出征,并无畏地表示“业当先死于敌”。同时,他请求潘美在陈家谷口设援兵,等他转战到此地时,夹击敌人。开战以后,王侁看到杨业初战得手,为争战功,领兵上前接阵。不久,杨业所率军又转失利,潘美、王侁均率兵撤离。杨业从中午奋力拼杀到晚上,不料退至陈家谷口时,援兵根本不见踪影,他们只有在辽军的包围中孤军奋战。

苦战多时后,杨业“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事穷被擒后,杨业坚贞不屈,绝食三日,于被押地古北口壮烈而死,其子延玉也战死疆场。消息传开,太宗“闻之痛惜甚”,下诏表彰杨业,封其子,并将潘美降官三级,王侁除名。辽军“函其首以献”,辽圣宗诏谕“传其首……以示诸军”。

杨业长期充任边将,不仅本人骁勇善战,而且重智谋,注意训练将士,钻研战法。他平日与士卒同甘共苦,治军简易,不苛求于人,深受属下拥戴,虽然身死辽营,但英名千古传扬。杨业战死后,辽境人民在古北口长城北口山坡上为之立祠。至和二年(1055 年),宋人刘敞出使辽国经过此地,作有《杨无敌庙》诗。熙宁十年(1077 年)、元祐四年(1089 年)苏颂、苏辙先后因为出使辽国,在这里写下诗篇《和仲选过古北口杨无敌庙》《古北口杨无敌庙》,但没有人称他为杨令公。徐大焯的《烬余录》中有“业,太原人,世称杨令公。”这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明确的称杨业为杨令公的文字记载。

(0)

相关推荐

  • 第九百零二篇    北宋杨家将抗辽

    X 图1 杨家将. 图2 杨家祠. 图3 杨山. 宋辽对峙时期,北宋名将杨业(杨继业)及其子孙先后率军与辽军作战,其事迹被后人称为"杨家将抗辽".北宋初期,杨业以右领卫大将军等职镇 ...

  • 「京畿人文」赵复兴:浅谈文博馆的严肃性

    固安文博馆开馆之后,吸引了不少观众.人们满怀希望而来,看后却不禁感到有不少缺失. 从内容上看,实在是过于单薄.过于瘦弱.过于简化了.上下五千年,堂堂一州县,怎么就那么一点点东西呢?进门之后看见大厅墙壁 ...

  • 「京畿人文」明代兄弟状元、榜眼——固安杨维聪、杨维杰

    明清时期的科举,最高级别的选拔为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此前三甲成为当时天下才学最高的象征.明正德时期,固安城内人杨维聪(1490-1550)曾一举得中辛巳(1 ...

  • 「京畿人文」固安的东岳行宫

    一.元世祖忽必烈指挥作战时在固安东关建立行宫 忽必烈于1260年称帝,直至1295年,在位36年.自忽必烈称帝至南宋灭亡尚有20年时间,其间战争不止.元世祖忽必烈指挥作战时在固安东关建立行宫. 固安古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⑦——别古庄乡

    别古庄:位于永清县城正东偏南 15 公里处.建于宋朝,有一个性张名别古在此以烧盆为业,后来形成村庄,以人名命名别古庄.     焦庄:位于别古庄乡驻地正北偏东 6,5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⑥——刘其营乡

    刘其营:位于永清县城正东偏北 4.5 公里处.柳(泉)码(头)公路在村中通过.建于明洪武年间,燕王扫北时,此地设营因代兵将领姓刘,故取名刘其营. 大仲和:位于刘其营乡政府西北偏北 4.5 公里处.明永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⑤——大辛阁乡

    大辛阁:位于永清县城正西偏北 6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刘姓由山.东迁来在此定居.在其宅前盖一楼,宅后盖一阁,有"南楼北阁"之称.为表示辛勤建阁于后世,故此得名大宰阁. 东.西下 ...

  • 「京畿人物」清初大家、藏书第一人——大兴采育孙承泽

    孙承泽(1593-1676),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退谷逸叟.退谷老人.退翁.退道人等.原籍山东益都,世隶顺天府上林苑(今北京市大兴区采育)籍,长期生活在北京.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明 ...

  • 「京畿必读」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

    <长安客话>,史料笔记,八卷.明蒋一葵撰,万历时期成书.此书为明代专门记载北京地区的文献中,仅存的几种之一.十七世紀末叶,清康熙朝朱彝尊编辑<日下旧闻>(一六八八年刊印),曾以 ...

  • 「京畿人物」“范阳三杰”之奇世大儒孙奇逢:“德、言、功”三不朽

    孙奇逢(1584-1675年),字启泰,号钟元,明末清初直隶保定府容城县(今属河北省保定市)人,晚年讲学于河南辉县夏峰村20余年,从者甚众,世称夏峰先生.顺治元年(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廷屡召不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