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金陵四老”精品纪实(附作品高清图片)
高二适 《兰亭序真伪再驳议》(局部)
林散之 《论书十三首》
高二适 《致孤桐老信》
胡小石 《不寐》
“雨山问道”研讨会间隙,去观摩四老的真迹是书法人最大的收获。林老的论书长卷每一字每一笔都显得空灵,极有禅意。林老的线条墨色丰润,提按轻松自然且极具立体感、现代感。通篇生发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无可名状令人叫绝。高老的兰亭之辩虽是手稿,从中也能看出先生巧妙的将章草、今草熔于一炉,高古之中不乏奔腾跌宕之势,让人真正感受到笔在纸上奔突的力度和浓浓的书卷气息,并与先生的学问素养得以完美的发挥。观先贤佳作,才更清楚我们未来的路……
当我静静地凝视金陵四老的书法遗墨,难以掩盖内心中朝圣般膜拜之情。林散之先生论书绝句十三首草书长卷,集中体现了林老草书的优秀品质,他将明清以来的生宣纸、长锋羊毫以及碑学和千余年来的帖学传统在更高层次上相融合,真正实现了“碑帖结合”。他以含蓄、内美、至柔的创作理念,实现了书法艺术精神和中国文化精神的共同的理想追求。高二适先生的书法意象以气势开张、书蕴“诗意”为基调,以其精湛的笔墨古法、深厚渊深的文史修养和特立高洁的文人风骨幻化熔铸,开古典主义之新境,堪称传统书法草书一脉的浪漫主义大师!萧娴先生则在继承康氏书法正气、大气、雄强之气的基础上,更显沉着,更显刚中藏柔,更显骨肉筋血气的浑然一体。胡小石先生书法掺揉汉碑和简牍笔意的有机融合,既彰显出庄重雍容、大气昭然的汉碑气度,同时又克服了碑体书法特有的板滞,在严谨方整中透出质朴率意、烂漫多姿的民间趣味。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摩了“金陵四老”书法真迹。林老的草书长卷令人震撼!长锋线条刚柔并济,气势纵横,从容自在。书卷气息浓厚,历久弥新!另外让我感慨的是高老的书迹,一代儒者,文学长卷洋洋万言,治学之严谨,令人敬佩!所书作品越到后面越精彩,越飞动,越引人入胜!“金陵四老”碑帖相容,推陈出新,影响深远!
参加“雨山问道”江苏省书法院行草书学术提名展观摩活动,有幸观摩四老真迹,观后感悟四老独立之人格与为艺之自信从容。清代刘熙载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问道之行,致敬先贤之后,反观自省,当回归书法本体,体悟古人翰墨之妙,研习传统文化经典,以“我手写我心”之自信,确立审美观,调和心性,腕下才会有清气,从而自成一种格调,形成自我的书写状态,追求正大中和气象,注重内涵陶炼,书作流露出中和淡雅之韵味,是吾学书追求之目标。
学书法的人都知道篆隶是写好行草书的根本。近当代书法大师中能够把这个原则贯彻到底的首推散翁。细品散翁70年代写的那一批隶书,每个点画的轮廓都是用毛笔之锋紧紧杀住的。别人是使刀如笔他恰恰是使笔如刀。回头再看散翁的草书点画的转折处势之圆劲,张力之强悍多得于此。膜拜散翁!
“金陵四老”书法精品观摩活动,展出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四老的书法精品6件,其中,林散之《论书绝句十三首》和高二适《兰亭序真伪再驳议》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带着口罩、手套近距离与先贤对话实属难得,林老用笔的细节对我触动很大,笔墨的变化和用笔的自然能够让你看到古人又能见林老笔意,这种融会贯通,化古为己就是我们需要去做的守正与创新。高老的手札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治学的严谨与细致,笔墨神采扑面而来。新时代的书法文化工作者不仅需要写好字,更要读好书,做好人。雨山问道,向先贤问治学之道、习书之道、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