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金陵四老”精品纪实(附作品高清图片)

雨山问道,其中的问道,就是问道先贤,向先贤学习。

“金陵四老”书法精品观摩活动,就是江苏省书法院“雨山问道”系列活动中的重头戏。组织行草书提名候选作者、引进专业人才以及我院专业创作人员观摩“金陵四老”书法真迹,是问道先贤的重要安排,在观摩和探讨中,中青年书家们体验先贤的高超技艺,加深对书法艺术精神的认知,愈发明晰了各自今后的创作方向。
在“金陵四老”精品观摩活动前,江苏省书法院与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多次探讨观摩活动细节,双方一致认为要拿出重量级经典性的代表作品。经请示后得到上级部门肯定支持,批复同意展出2件国家一级文物,分别是林散之长卷《论书绝句十三首》和高二适长卷《兰亭序真伪再驳议》。另外展出的四件精品分别为林散之《卜算子·咏梅》、胡小石《不寐》、高二适《致孤桐老信》、萧娴《题惠崇春江晚景》。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还专门印制了两件精品的折页,并附相关作品释文。
6件书法精品在林散之纪念馆宝砚斋展出,根据国家一级文物保护有关规定,现场仅允许媒体进行拍摄,经沟通,决定将重点放在拍摄书法精品上,以期能通过视频方式,让更多人欣赏到“金陵四老”书法精品。
现场展出的“金陵四老”书法精品

高二适 《兰亭序真伪再驳议》(局部)

林散之 《论书十三首》

高二适 《致孤桐老信》

胡小石 《不寐》

萧娴 《题惠崇春江晚景》
12月12日下午,“雨山问道”系列活动研讨会在林散之纪念馆绿阶堂会议室热烈进行的同时,按照会前计划安排,参会作者按照分组,7人一组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悄然离开会议室,走进宝砚斋。大家根据要求戴上口罩和白色手套后,安静仔细地观摩“金陵四老”书法精品。每组观摩时间为10分钟,轮留观摩,整个观摩活动历时三个多小时。书家观后都说大饱眼福,受益匪浅……
现将部分书家的观后感节录如下,以飨读者。
李守卫

“雨山问道”研讨会间隙,去观摩四老的真迹是书法人最大的收获。林老的论书长卷每一字每一笔都显得空灵,极有禅意。林老的线条墨色丰润,提按轻松自然且极具立体感、现代感。通篇生发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无可名状令人叫绝。高老的兰亭之辩虽是手稿,从中也能看出先生巧妙的将章草、今草熔于一炉,高古之中不乏奔腾跌宕之势,让人真正感受到笔在纸上奔突的力度和浓浓的书卷气息,并与先生的学问素养得以完美的发挥。观先贤佳作,才更清楚我们未来的路……


陈 捷

当我静静地凝视金陵四老的书法遗墨,难以掩盖内心中朝圣般膜拜之情。林散之先生论书绝句十三首草书长卷,集中体现了林老草书的优秀品质,他将明清以来的生宣纸、长锋羊毫以及碑学和千余年来的帖学传统在更高层次上相融合,真正实现了“碑帖结合”。他以含蓄、内美、至柔的创作理念,实现了书法艺术精神和中国文化精神的共同的理想追求。高二适先生的书法意象以气势开张、书蕴“诗意”为基调,以其精湛的笔墨古法、深厚渊深的文史修养和特立高洁的文人风骨幻化熔铸,开古典主义之新境,堪称传统书法草书一脉的浪漫主义大师!萧娴先生则在继承康氏书法正气、大气、雄强之气的基础上,更显沉着,更显刚中藏柔,更显骨肉筋血气的浑然一体。胡小石先生书法掺揉汉碑和简牍笔意的有机融合,既彰显出庄重雍容、大气昭然的汉碑气度,同时又克服了碑体书法特有的板滞,在严谨方整中透出质朴率意、烂漫多姿的民间趣味。


王 庆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摩了“金陵四老”书法真迹。林老的草书长卷令人震撼!长锋线条刚柔并济,气势纵横,从容自在。书卷气息浓厚,历久弥新!另外让我感慨的是高老的书迹,一代儒者,文学长卷洋洋万言,治学之严谨,令人敬佩!所书作品越到后面越精彩,越飞动,越引人入胜!“金陵四老”碑帖相容,推陈出新,影响深远!


薛明泓
此次“雨山问道”有幸拜观金陵四老艺术珍品,领略先贤大师们书艺风釆,身临其境感受先贤笔墨的精妙变化,特别是林散之先生《论书绝句十三首》草书长卷苍劲朴茂,空灵洒脱,平淡天真,格调超逸。其淡墨渴笔之妙,古今一人,观后切身体悟到金陵四老文人风骨,以及严谨冶学的态度和对书法艺术的执著,令我辈敬仰!

张 挥

参加“雨山问道”江苏省书法院行草书学术提名展观摩活动,有幸观摩四老真迹,观后感悟四老独立之人格与为艺之自信从容。清代刘熙载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问道之行,致敬先贤之后,反观自省,当回归书法本体,体悟古人翰墨之妙,研习传统文化经典,以“我手写我心”之自信,确立审美观,调和心性,腕下才会有清气,从而自成一种格调,形成自我的书写状态,追求正大中和气象,注重内涵陶炼,书作流露出中和淡雅之韵味,是吾学书追求之目标。


张 凯
本次观摩“金陵四老”书法作品,学习林散之水墨交融的境界,萧娴气息之高古,胡小石与高二适手卷的率真。此次观摩,为我以后的书法创作注入了新的思想,将在书法创作中不断去探寻“四老”的书写状态,让自己的书法更有灵魂!

许能俊

学书法的人都知道篆隶是写好行草书的根本。近当代书法大师中能够把这个原则贯彻到底的首推散翁。细品散翁70年代写的那一批隶书,每个点画的轮廓都是用毛笔之锋紧紧杀住的。别人是使刀如笔他恰恰是使笔如刀。回头再看散翁的草书点画的转折处势之圆劲,张力之强悍多得于此。膜拜散翁!


秦 健

“金陵四老”书法精品观摩活动,展出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四老的书法精品6件,其中,林散之《论书绝句十三首》和高二适《兰亭序真伪再驳议》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带着口罩、手套近距离与先贤对话实属难得,林老用笔的细节对我触动很大,笔墨的变化和用笔的自然能够让你看到古人又能见林老笔意,这种融会贯通,化古为己就是我们需要去做的守正与创新。高老的手札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治学的严谨与细致,笔墨神采扑面而来。新时代的书法文化工作者不仅需要写好字,更要读好书,做好人。雨山问道,向先贤问治学之道、习书之道、为人之道。


刘孝龙
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四老的书法6件,件件堪称神品,令人叹为观止。尤其看到林老《论书绝句十三首》时,我脑中浮现刘熙载《艺概》语:“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我辈必当以先贤为楷模,奋而进之。

陆 华
参加雨山问道草书行书观摩展览研讨期间,有幸一睹金陵四老真迹,更觉不虚此行。印象最深的是林老的草书《论书绝句十三首长卷》和草书条幅,他的书法给人以飘逸萧散、清润遒美之感,充满了浓郁了书卷气息。同样的一根线条,惊叹于在他自然流畅的书写中居然可以那么地丰富,有节奏、有韵味,可以想见他对长锋羊毫的把控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枯笔的运用尤为精彩,枯中带润,虚实相生,既灵气十足,又气势恢宏,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功力内藏,林老的笔墨功夫着实让人过目难忘!萧娴先生的是一幅隶书作品,结构比较端庄平正,但线条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就是那种积点成线、处处留驻的线条,这又让我想到了黄宾虹的用笔五字决:平、留、圆、重、变,想来大师们对此都应是深谙于心的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