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境推动文化发展
古时候,如果出土了这些青铜器,“在当地都会认为是出宝了,要做一个祭祀仪式。经常在一个铜器上看到这样的记载,买这个花了1500两白银,买那个花了3000两白银,按照当时的价格来换算,很多都比现在交易的价格要贵。”赵春安解释说,这些青铜器,基本上都是皇 室贵 族留下的文物。“夏商周时期铭文记载,一般是立功以后得了50贝或者几百贝的奖励,来做成青铜制品,为的是保佑自己,保佑子孙。”在西方,最得到认可的也是中国的青铜器,“他们认为这是中国远古时代的文化结晶。”
汉代铜镜铜质银灰闪亮,唐代铜镜铜质银白闪亮,宋代仿镜铜质不如汉代、唐代铜镜,质较软,黄铜闪红。金代仿镜一般比宋代仿镜铜质略泛黄。明代仿镜黄铜闪白,清代仿镜黄铜透黄。这是辨别仿古镜与真镜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代的镜子并不像现在一样是玻璃制品,古代的镜子是用青铜制作的,所以叫做铜镜,也称为青铜镜。在古代也和现在一样,铜镜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物件,而且铜镜制作精美,图案华丽,铭文丰富,而且也称得上是我国的瑰宝了。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 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铜镜以各种花纹图案和铭文作为主要装饰,是人们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铸造工艺、美术书法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因而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物品。仿制古代铜镜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开始出现。宋代以后仿制的汉代铜镜较多。到了近现代,一些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仿造了大量的古代铜镜。由于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习俗的影响,不同时代铸造的铜镜都有各自的时代特点。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镜形基本为圆形,半圆形钮为主,也出现了一些伏兽形钮,纹饰表现手法为平雕、线雕和浮雕。汉代铜镜上开始出现铭文。纹饰种类上主要有西汉的蟠螭纹、蟠虺纹、草叶纹、规矩草叶、规矩蟠螭纹、百乳纹、四乳四虺,以及“日光”、“昭明”等以铭文为装饰的铭文带(指有铭文的部分)镜。
“喜欢铜镜本身固有的铸造艺术和纹饰艺术,喜欢深究铜镜与历史上显赫人物的故事,甚至还喜欢上了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骆宾王等言及铜镜的诗歌作品。铜镜具体地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生动场景和礼乐变化,寄托了特定时期的人文理想。从一枚铜镜中,我们可以挖掘出丰富的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