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向西(江一郎诗/辛泊平荐)

江一郎:向西

西行的路上

我赶上一个朝圣的人

她用额头走路

我让她上车,她摇摇头  笑笑

说,你的车到不了我想去的那儿

凤凰读诗

辛泊平荐语

去过西部,但没有亲眼见过朝圣者。只是,从影视上看见过那种场景,一个人或一群人,衣衫褴褛,风尘仆仆,一路上磕着长头,一点点走向心中的远方。或许,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脸,但是,那种虔诚的身影,已足以让人肃然起敬。那是一种超越世俗的人生姿态,是一种信仰。在那个近乎沉默的肃穆的世界里,没有物质的色彩,只有心灵的跳动,只有灵魂的声音。许多时候,面对那样的镜头,我常常是心有所感,继而泪流满面。相对于满足于在一间屋子里打发四季、追求安逸舒适的我们来说,那些人们,或许居无定所,或许十分贫穷,更或许一无所有。然而,他们的义无反顾的背影告诉我们,他们的内心比我们丰富,他们的追求比我们坚定,他们的生命比我们高贵。

是的,这或许是一种永远无法平衡的选择。红尘的名缰利锁蒙上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远方,看不见奇迹,看不见来自神圣的光芒。我们就那样活着,在欲望的漩涡里拼命挣扎,在物质的世界里拼命获取,我们不敢停下来,害怕被时代的机车甩出轨道。即使我们获得了所谓的富裕和荣耀,我们的心灵依然会焦虑不安。因为,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我们已经放逐了心灵,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不管我们怎样努力,还是摆脱不了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焦虑,它让我们思考生命的另一个维度。正如江一郎笔下的《向西》里描绘的那样,朝圣者的身影给我们提供了灵魂的坐标。

“西行的路上”,这是一个特定的场景。它不是繁华的大都市,不是世外桃源,所以,注定没有酒绿灯红的诱惑,没有田园风光的宁静。在路上,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所以,也就没有停歇,没有归程。对于第一次出远门的人来说,漫长的旅途或许还能带来许多期待和惊喜,而对于有过长途旅行经验的人来说,不论是火车还是汽车,那漫长的过程都是一种煎熬。我们渴望目的地,渴望热水澡,渴望一顿丰盛的大餐,渴望躺在舒适的床上美美地睡一觉。漫长的旅途,速度是我们最大幻想。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用额头走路”的朝圣者才会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

用额头走路,一路走来,她身后的路上便是她深深的印记,带着她的呼吸和体温,带着她心灵的火焰。和汽车比起来,她是慢的。但这种慢是她的选择,是她对心灵的承诺。所以,她不会接受邀请,她还会继续用她的方式走下去。让我感动的是,江一郎笔下的朝圣者在拒绝我时,没有严肃地对我讲信仰和虔诚,她只是“摇摇头  笑笑”,轻轻说一句“你的车到不了我想去的那儿”。然而,恰恰是这种亲切自然的表情和话语,让那种源自信仰的自信和幸福跃然纸上。

  我喜欢江一郎这首小诗,短短的两小节,五句话,便写出了两种人生,也道尽了信仰之于心灵的意义。旅行者是善良的,他想减轻朝圣者的辛苦,然而,他不懂路途对于朝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朝圣者是善良的,她没有因为别人的唐突与误解而愤怒,而是如邻家姐妹一样软声低语地道谢。淡然辽远的画面,但我们又分明看到了对话者神态——一方是尴尬的沉思,一方是宽容的微笑。看似和谐的场景,却让读者的内心刮起风暴。看似无技巧,其实就是我们向往的“四两拨千斤”。

诗人

江一郎,1962年12月生于浙江台州。诗歌作品散见各文学刊物,部分作品被收入各种诗歌选本和中学生语文读本。2000年参加第16届青春诗会,2003年获首届华文青年诗人奖,2004年获人民文学杂志社诗赛一等奖。著有诗集《风中的灯笼》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荐者

辛泊平,70年代生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获中国年度诗歌评论奖,河北文艺评论奖等。河北省青年诗人学会副会长。

凤凰读诗

  每周两期,均为自由来稿或《凤凰》诗刊选摘。不好不推送。

喜欢,就扫一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