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灵柩南京奉安过兖纪实
孙中山先生灵柩南京奉安过兖纪实
刘祥彬 贾玉璋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生于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1925年(民国十四年)3月12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遗体用从苏联运来的水晶棺装殓,暂厝于北京社稷坛大殿(即今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4月2日移至香山碧云寺。
四年后的1929年,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建成。当时的国民政府于5月26日将灵柩运往南京奉安。沿途各大火车站均停灵祭奠。下面记述的就是中山先生灵柩路经兖州时,当地举行迎榇仪式及追悼大会的情形。
当时国民党中央在奉安前半个月就安排了一列宣传车沿津浦铁路北上,讲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绩及灵柩迁往南京的意义。5月上旬一天的下午,宣传车来到兖州车站,宣讲员胡天册通过高音喇叭向兖州广大人民群众作了近一小时的宣讲,并在站内放映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影片。
当时国民党滋阳县党政机关接到“总理奉安”通知后,即着手筹备迎榇大会。祭棚设在车站下稍南路东,坐东朝西,以木板搭台,芦席罩顶,左右、后三面均以深蓝布围挡。正面中央悬供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上贴“天下为公”横幅,两边对联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均系白地黑边。两旁挂着数十幅挽联、挽幛,上写“永垂不朽”及其他歌颂中山先生伟大功勋的联语。棚口上下及外壁有无数朵白花点缀,青翠松柏枝穿插其间。台下有县党部、县政府、铁路机关、驻军以及工、商、学、农各界敬献的数十个精致素雅的花圈(据说是专从北京定做的)。棚前横额大书:“孙总理南京奉安滋阳县迎榇大会。”整个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一派悲哀气氛,令人肃然起敬。5月26日,进站迎榇的国民党滋阳县党部常委董锡璋、龚舜衡、朱康济、宋耀川、易汝颜,县长孙斌,商会会长王明斋,农会会长陈水栋,教育局长崔庆年,省立第二甲种农校校长王兰斋,火车站长张兴奎,机务段长崔吉祥,工务段长邵某,车务段长王水荣以及驻军长官二十余人,学生代表二百余人,都静候在站台上,列队整齐,秩序井然。中午12点左右,两辆铁甲车过后,灵车才缓缓到来。车头前面悬挂着孙中山先生巨幅画像,上有挽着绣球花的白绸围衬。灵车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升遐”时曾用过的专车,铜花镶边,金光耀眼,中山先生遗体就在这节车厢内,后面几节客厢乘客坐南京政府迎榇人员及护从。再后一节普通客厢里是128名杠伕,最后是铁甲车载满了士兵,押队保卫。铁路两旁都有岗哨,百米一个,甚是森严。灵车停稳以后,中山先生的家属宋庆龄及孙科夫妇等五、六人从车厢里走了下来。迎榇人员敬献了花圈,并向灵车内中山先生遗体行三鞠躬礼,宋庆龄等人还礼致谢。机务段长崔吉祥和司机穆同昌每人接受了一套崭新的制服,并办理了兖州至徐州段的行车手续,即登上机车,整装待发。一会儿,灵车徐徐开动了。人们目送着渐渐远去的灵车,依依惜别无限哀思,车站里的仪式就此结束。
接着,滋阳县迎榇追悼会开始。会场上人山人海,有县党政各机关的职员,工、农、商各界的代表,省立第二甲种学校、县立职业补习学校、西书院高小、兴贤女子小学及各初级国民小学的师生、铁路职工,驻军将士等,左臂都带着黑袖箍;那天正值农历四月十八“娘娘庙会”,过往行人自动参加的也不少,总约数千人。董锡璋等二十多名党政要人登上祭台。大会司仪高声宣布;迎榇追悼大会开始!鸣炮三响!第一项,全体肃立,主祭人就位(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董锡章西向站在台中央);第二项,唱《国民党党歌》:第三项,向总理遗像行三鞠躬礼;第四项,恭读《总理遗嘱》(主祭人逐句领读,全体随声朗读);第五项,静默三分钟(全体俯首默哀);:第六项,主祭人致悼词。致词人语调低沉、缓慢,娓娓叙出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奋斗终生的艰苦历程和丰功伟绩,字字扣人心弦,令人缅怀之情油然而生;当进行到第七项奏哀乐时,大家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悲痛,有的低头唏嘘,有的泪流满面,有的甚至泣不成声;直到最后鸣炮三响,哀礼告成,人们才怀着沉痛心情离开会场。整个祭程进行了一个小时。
随同灵车前往南京参加奉安典礼的代表是县党部执委龚舜衡、宋耀川、朱康济三人。兖州车站机务段长崔吉祥和荣驾兖徐段灵车的司机穆同昌,在南京奉安之后各获得银质纪念章一枚,正面有“孙总理国葬纪念章”字样,反面是“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八字。
(孔德润整理)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