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是心的外化
所谓火气
其实就是浮躁
@点击音频聆听
很多人观看弘一大师等高僧大德的书法时,会感到宁静的摄受力;而观看一些当代作品时,则会觉得心浮气躁。
事实上,书画界早就把“有没有火气”作为评价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火气,其实就是浮躁,是作者心境的外化。在创作时用的是什么心,会通过作品传递出来。
所有艺术创作都和作者本身的状态有很大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作品其实是作者的另一种存在,是作者精神气质的投射,故有“字如其人”之说。
从量子力学的角度,一切现象并不是客观的存在,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是自身业力系统和认知模式决定的。
我们的所知所见,既蕴含着世界的能量,也蕴含着自己的认知模式。所以我们在观察世界时,并不是单纯的观察者,同时也是参与者。
观察者尚且有这样的作用,何况创作者?艺术家本来是创造精神食粮的,如果我们带着浮躁、功利的心,作品必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那就是在制造垃圾食品。这是特别需要反思的。
另外,我们希望通过禅意作品传递寂静的力量,前提是自己要有禅心,对无我、无相、无限有所体会。
我们常常讲到加持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三宝有加持力,艺术创作也能传达“加持”,是一种让人产生共鸣的精神力量。
我们带给大众的,是正面“加持”,还是负面“加持”?是带来安静,还是引起躁动?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作者。只有提升自身修养,才能给社会提供健康的精神产品。
摘自《禅意设计“十二字箴言”》
朗读│心光 插画│朱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