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的商业分析
研发投入问题。地主家的余粮也是有限的,一条的新商业模式赛道单靠几家企业烧钱是堆不出的,Robotaxi技术研发成本巨大,但受限于数据积累的缺失,整体技术迭代周期漫长。例如Waymo,除去从Alphabet母公司每年拿到的数十亿美元资金外,2020年年初其还从外部融资22.5亿美元支撑其技术研发与落地。然而截至2020年10月份,Waymo宣布恢复因疫情影响的Robotaxi服务,此时距离其凤凰城Robotaxi服务首次启动时间已过去两年,但其服务范围对象却依然局限于凤凰城50平方英里内下载对应APP的用户,对于出行市场并未产生质变;还有出行巨头Uber,也在5年烧光25亿美金后不得已甩卖自动驾驶汽车部门。
产品的价值点不清晰。目前Robotaxi车辆只能在点对点的固定路线或者小范围封闭园区运行,其运行模式与Robobus存在冲突,而Robobus单次载人数量更多、终端场景可取代 人力成本的迅速程度更快,在固定路线或封闭场景下优势更为明显、竞争力更强;如果在开放道路,那么势必个出租车司机、商用车产生竞争关系,那么Robotaxi是去替代人还是为人类赋能,这一点就是Robotaxi作为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核心点。
过于理想化的想象。Robotaxi尚未进入真正的市场,目前积累的问题仍然处于实验室或者封闭园区,任何产品或者服务都会经历两部分,量产交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交付后的用户服务、用户体验才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所以说,目前的Robotaxi仅仅处于餐前小菜的阶段,需要行业提高警惕,过度的消费市场带来的后果就是消费者对于新事物的不信任。
法律法规的约束。这一点也是目前Robotaxi企业提的最多的问题,有点像几年前在乘用车领域,大家对于L3级自动驾驶的态度,各个企业都宣称L3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法律法规的出台,然而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Robotaxi的运行关乎人身安全及道路所属权划分,受到政策管控。中国在无人驾驶的相关政策上比美国更为谨慎,当前阶段,中国关于道路开放、路权界定、权责划分的政策尚未完善出台。
商业影响。所有的技术发挥价值一定是和政治、社会互相影响的。Robotaxi的出现不但是对于汽车行业盈利模式的冲击,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出行方式、社会安全体系产生影响。在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或者预防措施时,Robotaxi仍然是实验室产物。当前消费者对于Robotaxi大多是好奇,真正作为商业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仅仅以替代人力的角度计算利润,只能作为参考,绝对不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