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务”让特殊困难群众照护无忧

本报记者 柳 旭

家住河北省沧州市青县金牛镇黄老人村的蔡志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身患重病的他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都是由妹妹照顾。不久前,蔡志新因为符合沧州市“五服务”兜底保障条件,住进了青县康泰养老护理中心。现在,他一分钱不用掏,不仅能享受专业护理服务,也减轻了妹妹的照护负担。对于蔡志新来说,“五服务”就是雪中送炭。

今年9月以来,沧州市民政局对像蔡志新这样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失能、失智群体进行生活照护摸底,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民政机构供养、医疗机构康复、农村互助照料、民办机构托养、家庭社会照护五种类型的服务,用“五服务”为困难群众编织起更加牢固的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

政策引领,强力推进

“要尽快完善我们的做法,形成操作性强的制度安排,整体提升全市兜底水平和能力。”8月下旬,沧州市委书记王景武刚刚到任不久,就在一份工作报告上对该市的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作出批示。

“我们组织市、县、乡专门人员进行了集中调查摸底。”沧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反馈结果看,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经济条件差、生活自理难,对照护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找到了问题,工作思路也明确了,即在整合完善现有政策与资金的基础上,对农村贫困群众中存在生活照护难题的人员进行兜底保障。

随后,沧州市民政局联合财政局、扶贫办、卫健委、残联等部门,就保障对象、依托机构、服务方式、政策依据等进行了梳理,并形成“五服务”政策文件框架,把保障对象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困人员、无赡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失能半失能人员,以及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在此范围内根据个人需求和意愿,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文件送审稿形成后,相关部门坐在一起逐条进行可行性研究。”据沧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测算的结果是每年需要七八千万元财政投入,按照市、县两级各承担50%计算,具体到每个县财政压力并不大,具备可操作性。

9月5日,沧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建档立卡农村特殊贫困群体“五服务”兜底保障实施办法》,部署各县(市、区)组织专门人员逐户走访,准确掌握贫困群众的基本信息、入住意愿、享受政策、照料护理等情况。

经排查,沧州全市符合“五服务”兜底保障条件的贫困群众共20746人,其中有集中照护意愿的5480人,选择家庭社会照护的15266人,服务保障工作随即展开。

尊重意愿,按需服务

农历小雪节气过后,当地气温降至冰点,沧州市吴桥县沟店铺老年养护院的房间里却异常温暖舒适。79岁的王绪青老人坐在床边,胳膊肘倚着被垛子,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落大半个房间。

王绪青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符合特困供养条件,但一直不愿入住敬老院,无儿无女的他长年独自在家生活,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自己做饭、洗衣等愈发吃力。今年4月,沟店铺老年养护院投入使用后,王绪青觉得这里条件不错,便于5月搬进了养护院。

“在这儿到点就吃饭,衣服有人帮着洗,可享福了。”说到入住半年来的感受,王绪青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类似的养护院沧州市建了18所,已全部投入使用,总床位2560张。”沧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开展“五服务”兜底保障后,像王绪青这样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入住民政机构后,除本人享受的各项政策资金由服务机构统筹使用外,地方财政每年还安排一定数额的补贴,用于保障入住人员生活质量。

其实,对于家庭有照护能力和无意愿入住机构的人员,“五服务”也有分散照护形式。

在吴桥县铁城镇杏园高村,魏舟侠和妻子张会芹一个架胳膊、一个抱腿,把弟弟魏舟群从电动三轮车上抬到床上,盖好了被子。

“除了骑车在村里转转,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魏舟侠告诉记者,弟弟1岁时生病落下残疾,双腿和左臂不能动,在床上躺了50多年,父母去世后,一直由他和爱人共同照护。

“原来更多是基于亲情,现在则多了一份责任。”魏舟侠指着墙上的照护协议说,“五服务”开展后,村里和镇里都建议把弟弟送到养护院,这样既能享受专业护理,也能减轻家庭负担,但考虑到弟弟的生活习惯,再加上自己和爱人也有能力照护,最终还是选择在家照护。

“过去很多事考虑得不细,照护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强。”魏舟侠说,“照护协议签订后,肯定比以前更上心,照护得更细致。现在,村干部、镇干部经常过来看看,我弟弟也知道关心他的人多了,心里更踏实了。”

资金支持,改造提升

台上的人吹拉弹唱,台下的人拍手叫好。在吴桥县于集镇大万村互助幸福院,记者看到,老人们自娱自乐、有说有笑,气氛的热烈程度与室外的寒冷形成鲜明比对。

“高兴,到这儿来心情舒畅,不得病。”王庆芹今年79岁,只要有时间,她都会骑着老年代步车拉着老伴儿,从另一个镇赶过来,“听听戏、打打牌、聊聊天,累了还能睡一觉,生活很充实。”

记者了解到,大万村互助幸福院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目前委托一家养老公司运营管理,根据“五服务”扶持政策,市、县两级财政提供了10万元资金用于院舍改造提升。

吴桥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互助幸福院改造提升投资小、见效快,不仅能解决特殊贫困群众日常生活照料问题,还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了活动场所,子女们往幸福院打个电话就能了解父母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在外就业创业更安心了。

与大万村互助幸福院委托运营方式不同,青县马厂镇王维屯幸福院已经开办将近10年,运转资金主要依靠村办企业定向捐赠,目前在院的14位老人除了1位是特困供养人员,其他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五服务”开展后,这些老人虽然都符合集中照护条件,但与入住民政机构相比,他们更愿意选择在家附近的幸福院生活。今年10月,幸福院利用“五服务”扶持资金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不仅装修一新,还铺设了地暖。为了保障稳定运营,当地财政还按照每位“五服务”对象每年2000元的标准给幸福院补贴。

“以前是靠村里的力量,现在是靠政府兜底保障,老人们的后顾之忧没有了。”青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沧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服务”开展以来,全市共改造提升民政服务机构23家,改(扩)建农村互助幸福院148个。目前,改造提升项目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购买服务,专业康养

“我动不了,他腿脚也不好,要不是嫂子来帮忙,我们连饭都吃不上。”说话的人叫陈永平,她和丈夫沈俊龙是黄骅市常郭镇柳林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永平患有类风湿,指关节已变形,连勺子都拿不住。沈俊龙患有脑梗,且有听力障碍,家庭生活非常艰难。近日,作为“五服务”保障对象,夫妻二人被接进了黄骅市康乐源养老公寓。

“先是个人卫生清理,然后进行了全面体检。”康乐源养老公寓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所机构是依托黄骅市康复医院设立的“医养康”相结合的养老公寓。下一步,养老公寓将根据沈俊龙、陈永平夫妇的会诊情况制订医疗康复计划,不仅要确保生活质量有提高,而且要让他们的疾病尽可能得到医治、身体机能得到恢复,真正享受晚年的幸福。

记者了解到,由于公办服务机构受条件所限,无法满足一些特殊贫困群众的服务需求,按照“五服务”政策,沧州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了一批有资质、有能力的民办机构开展托养服务,黄骅市康乐源养老公寓就是其中一家,该机构专门开设了“五服务”人员服务区,目前已收住“五服务”对象9人。在黄骅市,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还有黄骅安定医院,该机构主要为患有精神疾病的“五服务”对象提供集中照护、诊疗医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目前已收治“五服务”对象28人。

“目前沧州全市符合‘五服务’保障条件且有集中照护意愿的人超过80%已入住机构,有家庭社会照护需求的人也已全部和县级民政部门签订了照护服务协议,明确了照护服务责任人。”沧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五服务”的开展,沧州市不仅有效解决了特殊贫困群体照护难题,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之网也织得更密更牢了。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2.1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