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俗”至“雅”-必经之路

书法中的“俗”,是很多书法家都不能摆脱的一个过程吗?

一、“俗雅”的过程与状态

首先这个问题需要校对一下,问题本身某些提法还有待商榷。“俗”和“雅”只是一种状态,一种事物所存在状态的、人为的、主观的判断,它不是一种过程性的东西。

所谓“过程”,应该是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的延续、发展。或者是一种状态自身的变化、发展,他是一个动态向前的过程,而不是某种特定的存在状态。

举个例子,假如一位书法家,他早年因为文化修养不够,所以写出来的书法比较俗,透露着一股俗气,那么这个'俗气”就是他书法所存在的状态,但是他经过不懈努力,读书、阅世,提升文化修养和眼界,人生格局和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这个时候他再写出来的书法就是“雅”的了。这个“雅”仍然只算是一种状态,但是他从早年间“俗”的状态向“雅”状态的转化阶段,实际上就是一种“过程”,这才算是“过程”。

所以,我认为,完整的问题应该表述如下:

书法中由“俗”到“雅”的转化,是很多书法家都不能摆脱的一个过程吗?

这样表述就清晰、合理很多了。

二、两个阶段

针对这个问题,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书法由“俗”到“雅”的转化,是每一个书法家都应该经历的过程,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书法家。

但是书法家由“俗”到“雅”这一个过程的转化,实际上只是其中的第一个阶段,接下来还有更为重要的第二阶段,即从“雅”到“俗”的再一次回归。

三、“俗”与“雅”的归属——格调、修养

在书法中,“俗”与“雅”是两种存续的状态,但是具体的在书法中,他又属于那一部分内容呢?

我认为在书法中,“雅”与“俗”所关涉的是书法格调的高低问题。因为,如果这幅书法作品表现得很“高雅”,那么他的格调一定是高的,绝不可能低,相反的,如果这幅书法作品表现得很“媚俗”,无论他写的内容多么阳春白雪,给人的感觉就是俗不可耐,那么格调一定不会高。

而决定一幅书法作品格调“雅俗”的关键因素,是要看这幅书法作品的书写者本人修养如何,这种修养包括文化修养、性格因素以及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

四、“俗雅”判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有时候,我们对一幅书法作品基本上可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比如这幅书法作品格调高还是不高,往往取决于这幅书法作品的书写者在书法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气度、涵养、风格、面貌等。

只要鉴赏能力到位,鉴赏者的学识涵养达到一定水平,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有时候,“俗雅”的判断又有不确定性。即便是做出判断的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涵养,但是仍然摆脱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

比如我们现在大部分主流观点都认为赵孟頫的书法是属于士大夫阶层中大师级的书法,是一流书法家,格调高雅,清新遒劲。但是明末清初的傅山却对赵孟頫大加诋毁,指责他俗媚无骨。

这不是因为傅山才学不够,而是因为傅山痛恨赵孟頫作为宋朝皇室后裔投降元朝的行为。当时傅山正处在明清之际,因此对于这种问题十分敏感,故而对赵孟頫大加贬低。

再如米芾在《海岳名言》中对于欧颜柳赵的贬低,也基本上是因为自己的审美偏见而做出的评价。

所以“俗雅”的判断,有时候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但是总体上我们还是能大体上客观地认识到一幅书法作品的真实格调,也就是说,即便某些名人、书法家对于某一书法家的书法做出了不公正的评价,历史和人民最终也会去纠正这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因素的。

五、“雅俗”转化

每一个书法家都不是天生的书法家,他们都是经过一步步努力才变成书法家的。但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书法家,变成有名气的、在中国书法史上可以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书法家,这一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只不过每一个人走的路不一样。

但是每一个书法家经过的阶段都大致差不多,也就是说从俗到雅,然后从雅到俗的回归,只不过每一个人到达的阶段、水平、层次不同。

(1)才学补技巧——雅书法

所谓“才学补技巧”,是指他可能本来在书法技法上是不怎么过关的,但是他本身文化修养很高,所以能够补齐这一方面的不足。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唐寅、傅山、刘墉、郑板桥等人。

尤其是郑板桥的书法,是以才学支撑起来的,他的绘画技法显然要胜过他的书法技巧,但是他内在的文人气质将技法的不足完全掩盖了。

如果有这样的才学、修养,实际上,技法差又有何妨呢?这也是很多人学习郑板桥学不来的原因。无论你在技法上多么用心琢磨都没用,应该从提高自身修养入手,如果有郑板桥那样的修养,书法自然不差。

以才学见长的书法家,一般来说,书法都是雅书法,比如唐寅写的书法,非常流利潇洒,傅山、郑板桥也是雅正端庄。但是郑板桥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他从雅出发,但是最后又回到了“俗”上来。

这种回归不是回到原点、一切清零,而是站在“雅”的高度上来审视“俗”、来改造“俗”,因此其书法增添了几分“俗趣”。

比如他的“难得糊涂”等书法作品。

(2)才学、技巧兼善的书法家

这应该算是书法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行,也就是说做学问、写书法都是一流的,比如欧阳询、颜真卿、王羲之、王献之等人,他们才学上的“雅”帮助他们脱去了“俗”气,使其技巧更加纯熟、自然,帮助他们书法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但是这样的书法家一般来说“气度高华”,却少有向“俗”的转化,比较“阳春白雪”。

(3)全才型书法家

全才型书法加比较少,目前中国书法史上比较著名的当属苏轼和赵孟頫。苏轼是宋代著名的全才型书法家,诗词格律、书画音乐、佛理禅宗、儒道九流没有他不涉及的,因此书法中有一种融通万物的感觉在。

这种包容万物的感受实际上在刘墉的书法中也会有类似的体验,但是刘墉才学不及苏轼,因此其格调、气度比不上子瞻。

赵孟頫也是属于全才型书法家,整个元代书法史上唯一可以看作是承接魏晋、唐宋书法遗韵的书法大家。

全才型书法家的风格发展方向就比较多了,可以往“俗趣”方向发展,也可以往“雅”方向发展,风格类型多样化。

总之,书法家的书法基本上都遵循从“俗”到“雅”再到“俗”的转化。只不过在这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有些书法家走到某一特定阶段就停下来了,有些书法家走到了最后,而更有一些书法家,因为他们的才学、气度非凡,所以可以任意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有时候可以将这一个问题理解成公交车上乘客上下站就比较好理解了。

(0)

相关推荐

  • 「愙斋书法」赵孟頫:书法史上的全才

    「愙斋书法」赵孟頫:书法史上的全才

  • 观赏陶光星书法作品:书法格调 | 作者夕雨

    观赏陶光星书法作品:书法格调 作者 夕雨   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书香萦怀,烟波千里,虽是秋暮季节,但依然浅吟低唱着诗意情怀. 欣赏陶光星的书法作品,我觉得用格调来形容最合诗意: 玉脂墨画砚田茏,拍岛浪 ...

  • 秦爱国:书法贵在格调高雅

    秦爱国,1971年5月生,河北灵寿人,高级工程师.现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兰亭会书法社群一品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颜体书法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书画院.河北书画诗词艺术研究院特聘书法家.201 ...

  • 胡绍卿丨俗亦雅

    俗亦雅 作者:胡绍卿 开窗只为透凉风, 不意扑面香味浓. 寻芳小园竹木外, 月季蔷薇相映红. 双枙含笑邀玫瑰, 尽将温馨娱幼童. 品茗何须入雅室, 梧桐树下醉老翁! 初夏 瑞鹤棲松迎朝阳, 沃野伸展青 ...

  • 书法中的“俗”与“雅”

    关于书法中"俗"与"雅"的问题,不太容易说的清楚,要解答这个问题,没有一定的书法专业知识是不大容易说得通的,所以本文较适合有一定书法基础的朋友阅读,下面我就为大 ...

  • 酒,可俗可雅,可怡情可乱性!

    对于酒的评价,从来都是好坏掺半.它背负着"恶名",诸如酒鬼.灯红酒绿.花天酒地等,被贬斥为黄汤,同时酒也美誉满载,酒逢知己千杯少,与宾客共饮,推杯换盏,自有开怀畅饮好不自在,酒也就 ...

  • 上海有个古镇,闹中取静,俗中有雅,距市中心不到1小时路程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小编 ...

  • 俗与雅两三事

    思文 去江北的车上,一个女人拉着朋友聊起一个高龄产妇十月怀胎的曲折痛苦,到如今拥有龙凤胎的甜蜜幸福,车行驶了近四十分钟,而话题从未从孩子身上间断. 甚至愈演愈烈,于是再好的耐心也会消耗殆尽的自己,只得 ...

  • 艺术商店 | 画家汪霖:半俗半雅,也禅也仙

    致敬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THE ARTIST 艺术家 汪霖,字山野,号也禅,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专业,中国室内设计装饰协会CIDA注册高级设计师,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大写意中国画,出版有< ...

  • 清晨阅读丨绘画作品如何去俗入雅

    欢迎阅读书画联盟内容 "俗"义有多样性,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通俗.风俗.民俗,另一种是庸俗.恶俗.低俗.在谈论"雅俗共赏"时,"俗"指前者 ...

  • 【推荐阅读】半俗半雅的生活(王太生)

    王太生:半俗半雅的生活-- 我租住的房子在五楼,这个角度,不高也不低,春暖花开时,正好听一窝麻雀在檐下啁啾.人生有许多半雅半俗的事.比如,夏天在树荫下啃一口西瓜,秋天在桂树下闻香,冬天在老澡堂里烫脚丫 ...

  • 半醒半醉半自然 半俗半雅半随缘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