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会致癌?5种息肉致癌程度不同,后3种最好切除

近年来,与消化道相关的癌症越来越频发,这不禁让很多人反思我们的饮食习惯的改变究竟给人类带来了多大影响。

肠癌作为消化系统的一大癌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年轻化,这让不少临床医生甚是担忧。

据相关数据显示,80%以上的肠癌都与肠息肉有直接关系,尽管多数息肉是良性疾病,无需治疗,但在肠道生长的息肉被公认是癌前病变的一种,尤其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肠道常见疾病,它是结肠粘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增上出的一种良性赘生物。

但不是说他是良性病变,你就可以置之不理,以为它是善茬。

那可不一定,有些善良的疾病名称内可能藏着一个邪恶的灵魂。

结肠息肉按照组织分类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为什么非要把分类拿出来说,因为他们致癌情况大有不同。

我们具体可以看下结肠息肉的种类,不同分类的息肉癌变程度不相同:

第一、首先最常见的则是增生类型的息肉,这种息肉学名叫做生化息肉。

通常这种息肉在左侧大肠比较多见,一般直径都小于一厘米左右,而且表面光滑圆润,有单发也有多发,情况不同。

这类息肉癌变性极低,很难转化为癌,但是,要说的重点是,一旦查出是多发息肉,必须高度警惕癌变。

第二、炎症导致的息肉,这种息肉也被叫做假性息肉。

这是由于结肠内的粘膜长期受到了慢性炎症刺激,从而导致内部出现肉芽肿,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疾病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第三、管状腺瘤是结肠内常见的良性息肉,但这种息肉存在一定癌变的可能。通常息肉在中老年人身上比较多见,特别是六十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息肉的直径通常小于一厘米,有五分之四的息肉存在蒂,这类息肉癌变的几率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左右。第四、绒毛状腺瘤虽然非常少见,但这类息肉癌变的几率非常高,是管状腺瘤的10倍左右。

它常出现的部位是在直肠处,乙状结肠部位也会有,但不是很常见。

第五、混合状腺瘤同样存在癌变可能性,这种息肉癌变几率高于管状腺瘤,却低于绒毛状腺瘤。

非肿瘤性息肉也就是增生型息肉,炎症性息肉(假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很低,肿瘤性息肉癌变相当高。

肿瘤性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肿瘤性息肉是不得不重视的高危险因子。

肠道息肉种类很多,如果想提早发现息肉,那最好的办法则是体检,否则当身体发生不适症状时,难免要承受过多的痛苦。

当然,发现息肉也无需惊慌失措,因为会不会癌变,无人知晓,但可以确定的是息肉一旦发生癌变则为时已晚。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庆幸在癌变前发现了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鉴于息肉种类多,致癌程度不同,所以发现息肉,应当听从医生做相关检查,做息肉性质的鉴定,然后复查还是及时处理,听从医生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