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
纵观现今武坛,常可遇到嫌太极拳费时太多且于技击无大用处的议论,即“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此议弦外之音是:太极不实用。以至有人无比感慨道:“人生有几个十年,何时方可打出门?”
十年时间委实不短,但是欲在一门拳技拳理(其它行业、科研亦然)上有所成就,十年功夫真的长么?
以在下浅见,至今为止,在武术上有一定造诣者,无不历时十载左右,甚至数十载乃至一生的刻苦钻研与反复实践。性急,想一夜之间便成了大纛者,只跟学煮干饭一样,往往不是夹生便是烧糊。
在下的看法是“太极十年不出门”,得看出什么样的门:家门、校门、抑或市门、省门,还是国门?总要有个分类别,看档次才行。再说,十年不出门,总比二十几年不出门花的时间少吧?
若论“形意一年打死人”,也须看打死什么样的人。《武魂》1991年第5期“谈心窗”中有人撰文说,他曾在一位习武四十余载,深谙形意、八卦两派拳术的拳师指导下练了十余年。“虽具有一些功力,但对于实战技击还有许多不了解之处,与人交流常顾此失彼”。如果这是真话,那么,可见,纵然是形意拳,且有十余年修炼之功,若无明师指点,也不能“打死人”,何况仅学了一年的功夫。
既然如此,那么世上(武术界)为什么普遍流传这两句话呢?它的流传实质上反映了一部分人对某些拳种的不完善的认识,同时反映出这部分人习武的动机和修养。特别是当今连传人也只传拳架,不传实作,至多教个推手,怎不叫人产生误解呢?
对中老年人来说,学拳(特别是太极拳),是为了健身治病,不是练武功,去防身。对青少年来说,学拳就是为防身,只知快打为拳,不懂慢打为功,更不懂太极拳属功技拳,除了技法上柔化,引进落空外,也要近身靠打,也要急应快打。而这些技法非入室弟子一般是不教的。这是年轻人不知太极厉害的主要原因。年轻往往急于求成,恨不得一天学下来便无人与之匹敌;学了几天便俨然一付武林高手的轩昂气派。更令人生畏的是刚学两手便想跟老师较量较量了。试想,存此心计者,焉能学成太极?
说一般人短时间练不出高深的太极功夫,这我相信。但是不是短时间就能练成形意呢?前面我们已经用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不反对有选择地学拳,也不反对改学它拳,我担心的是国产的土拳还没入门就改用进口的洋拳(拳击),学了三天又改“中外合资”的散打了。整个一个朝秦暮楚的典型。别说十年,只怕一辈子也不能学成什么。
任何拳种,只要拳理清楚,拳法齐备,并无优劣长短可言。关键是你能否适应和有无悟性。至于个人拳技水平如何,则受年龄、体质、情绪、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决不会老是停留在一个水平层次上。应该看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真正拔尖的人物是极其有限的——冠军只能是一个;再有就是别的项目了。关公战秦琼的事只有出现在相声里。
中华武术,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内涵之博大,其理法之精深,绝非一般舶来品可比。学习武术,除了要有明师指点引路,自己有悟性肯下工夫之外,不花上个十年八年的潜心研究刻苦磨练,只怕连门都没进去,更不要提出门了。太极拳是如此,别的拳又岂会不是如此呢?【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