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复试必考!2020新传学界十大研究热点及分析|第一季度
👩🎓 👨🎓
首先和大家隆重介绍一下本文作者:西蒙学姐。她就是在去年专业课开考前一天晚上以这篇👉 权威发布!新闻传播学界20个年度名词解释!(撸一眼即可)压中很多学校名词解释的学姐,具体多神可以参见这条推送的留言区以及墨墨学长的朋友圈。
所以今年我们决定分季度为大家做此类总结,以后每一个季度都将结合新传考研的适用性为大家针对性总结学界的前沿成果、聚焦前沿话题,并且为大家挑出10篇大牛论文供大家精读,以下是第一季度新传学界前沿聚焦,请签收!
💡 由于篇幅原因只能展示一部分成果,针对这些研究成果以下为大家总结的第一季度学界热点话题。
1、信息茧房
2、全媒体
3、舆论
4、5G时代
5、新闻学科/教育
6、新闻工作者
7、媒体融合
8、算法/人工智能/智媒体
9、自媒体/新媒体
10、主流媒体
➤1)话题简释
在信息茧房话题上彭兰、陈昌凤等学界大佬都做出了各自的成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在《“信息茧房”在中国:望文生义的概念与算法的破茧求解》中表示,“信息茧房”是在美国政治语境中提出的比喻,目前存在泛用、误读的情况,即使在西方也尚缺少实证“信息茧房”存在的有力研究。
彭兰老师在 《导致信息茧房的多重因素及“破茧”路径》中指出信息茧房不是一个新的现象,但从其形成机制的分析看,在新技术、新传播模式的影响下,它会变得更为突出。当然,实际情况如何,它对个体的影响如何,还有待未来的进一步研究。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理解导致信息茧房的多种因素,并从不同的路径中寻求对信息茧房的突围可能。
➤2)小结
近几年,伴随着个性化信息推荐算法的发展,关于信息茧房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学界观点也不尽相同。那么“信息茧房是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果存在,那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破解?”等问题也在被学者们继续关注。
事实上,不管信息茧房是否存在,以及不管其是如何形成,值得肯定的是,学界在在这些问题上的思考,可以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新媒体对人们的信息获取、意见态度形成的影响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新媒体时代公共交流、社会整合面临的新挑战,并从多个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
➤1)话题简释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胡正荣在《深化融合变革,迎接智慧全媒体生态胡正荣》中表示,全程媒体意味着全媒体应当是一个全时空的载体,人与信息交流的整个过程都应当被覆盖在其中。伴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成果的不断革新,人类传播活动可以在任何时空范围内进行,从而最大化释放人、物、财、信息这四类对于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资源的互动潜力,由此而来的各类价值将得以最终实现。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张涛甫则在《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中从舆论的角度表示,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不断发展,信息与人的关系更加多元的大背景下,加强舆论引导需要深入研究全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2)小结
随着5G和人工智能的崛起,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创新被全新信息技术、网络社会和数字文化日益颠覆的时代,全媒体所承担的功效必然远远超越信息的发布,并将进一步以生态系统的身份去开辟新的社会空间,成为未来社会组织的工具(如舆论引导)和关键节点,这种情况下全媒体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也在情理之中。
➤1)话题简释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在《美国国家战略传播理念与实践的历史沿革》中表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国家战略传播作为一种有效的国家传播治理模式,是我们分析、研究目前美国全球传播战略的一个重要依据与参考。
同时她在《美国舆论战中的议题设置》中指出,舆论战既是现代战争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软实力,其背后是一系列机制、机构的支撑,包括舆情研判、舆论布局、议题设置以及各种策略、手段的运用。
➤2)小结
舆论战在国际传播中的复杂性以及重要性在本次新冠疫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本次疫情中仍然可以看到美国把舆论战当做国家战略,尤其是安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行;
而美国一定框架下的议题设置则是一种政治修辞,目的是通过舆论强化美国价值观的优越性、它对世界领导的合法性以及它的力量优于其他国家的重要性。为此,学界关注该话题,为舆论战做出贡献既是学界的重要任务也是新传学科的学科使命。
➤1)话题简释
喻国明教授认为,5G 技术将为现实社会以及虚拟网络空间中的人机传播以及传播机制、传播效应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并将深刻改写人的社会性连接、认知与决策行为。在《5G 时代:未来传播中“人—机”关系的模式重构》中,喻国明教授从传播技术、内容、关系、主体等层 面对5G 时代人机传播与主客体关系重构进行了探讨,认为同构、协同与共生将成为人机传播 关系的新特点及发展的新逻辑。
在未来,5G 时代传播仍然是既要考虑人机互补性,也要考虑人机同构性,既要考虑传播内容的静态性改变,也要考虑传播内容的“动态性”改变,既要考虑主客体关系,也要考虑主体间性和感性人的活动。
➤2)小结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工具和渠道,其功能与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物质和技术层面的意义。媒介作为大多数现代公众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人类对于现 实社会的认知和定义,也告知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标准和规范。
媒介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使得任何一种技术的变革都会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1)话题简释
程曼丽教授在《谈谈新闻传播教育的“三观”》中认为在学科教育上,要引导学生从实践而不是简单地从既有的概念、理论出发去了解、认识现实,明确自身的定 位与使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具有未来引领意义的新闻传播实践中去。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张昆教在《新闻传播教育史体系刍议》中表示,面对社会和传媒生态的转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要建设完备的新闻传播教育史体系,必须建设新闻史研究者的学术共同体、完善教育档案制度多管齐下,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2)小结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实践的发展以及学科的不断发展,新传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也越来越被学界广泛关注。喻国明教授还以“智能时代”为前提去特地探讨了这种限定条件下的学科建设上的思考(《关于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作为学子,站在宏观的角度判断自己当前所处的位置,去思考自己在接受学科教育过程中的种种方式的优缺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1)话题简释
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童兵在《提升制度意识强化“四力”训练》中表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之所以要强化“四力”训练,是因为有些人缺少担当,作风和文风也不够踏实。除此之外郑保卫还结合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从时代背景,时代要求等方面去做了深入详细的探讨。
➤2)小结
新媒体环境下,技术更新迭代迅速,新闻工作者需要拥有多种采编技能才能胜任当前工作。
除此之外,后真相时代下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反转现象屡见不鲜,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在当代环境下传播者“把关”素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学界不断将新闻工作者的个人素养、职业技能等相关话题提上学界议程也是现状所致以及现状所需。
➤1)话题简释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中国的媒介融合新阶段已经建设超过一年半了,很多地方在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出现了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
根据要求,今年年底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基本实现全国全覆盖,但其实任重道远。就像胡正荣教授在《打造 2.0 版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中表示的那样,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仅仅就围绕着生产和获得数据来做文章,就是一项前期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2)小结
当前阶段,自主平台建设、 中心定位、功能聚合和数据生产是检验2.0版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效果的四个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作用与影响仍然被给予很高期待。
2020年伊始,将是2.0 版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开端,是中心建设的黄金时期,也是全面铺开、加紧建设的关键阶段,因此相对于2019年的关注度,在2020年,县级融媒体中心依然会是学界焦点。
➤1)话题简释
彭兰教授在《智媒趋势下内容生产中的人机关系》中,从智媒时代的人机关系角度指出,智媒趋势下,媒体内容生产各环节中都会形成人机协同的新生产机制,机器参与的内容生产具有一定优势,但机器创作只是一种计算性的创作,它与人的互动也是程式化的。
面对机器的侵入,人需要保持自身在主观观察与描述、观点表达、意义创造、经验与直觉等方面的优势,保持人的内驱性表达动力及共情性交流能力。
另外,喻国明教授则在《智能媒体伦理建构的基点与行动路线图———技术现实、伦理框架与价值调适》中从伦理角度出发表示,智能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应用中产生的伦理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2)小结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应用,媒体内容生产各个环节中的智能化程度在不断提升,智能化成为传媒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智媒趋势下,尽管人在内容生产中将始终保持主导地位,传统的一些内容生产模式也会延续下去,但未来人机协同也将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学界需要关注智媒时代下的伦理问题的同时也会关注人机协同对媒体产业的影响。
➤1)话题简释
伴随着5G的到来,"万物互联""智能化普及",自媒体的方方面面也在发生着变化,自媒体内容生产也进一步得到发展,逐步由观点和情感的传播向知识传播过渡。
喻国明教授站在结合自媒体和知识内容,在《自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未来模式》中指出,两者的结合使得知识的呈现形态将出现巨大变化,知识在向"智能"靠近的过程中,其与"物"的联系更加紧密,与人的联系反而偏松。另外,站在不同的角度,彭兰教授则是从技术逻辑角度,解释了新媒体的生态变革。
➤2)小结
自媒体作为载体,使得知识传播迈向智能化之时,其加工处理模式正在经历碎片化、结构化和系统化三个阶段,最终完成智能化,由此也会彻底改变知识传播的未来模式。另外,除了改变知识传播,自媒体在对信息传播形态以及传媒生态变革上也不会停止,因此这也决定了学界对于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关注也不会停止。
➤1)话题简释
主流媒体相关话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主流媒体话语方式、主流媒体公信力、主流媒体转型等等,由主流媒体延伸出来的话题都是重点,在2020年也依旧如此。
如刘建明在《警惕媒体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论某些媒体的公信力是如何丧失的》中强调了媒体公信力来自媒体信誉,媒体以说真话、坚持公理正义为使命,才能建立起公信力,否则就会被受众抛弃,出现"塔西佗陷阱"效应。
另外,胡正荣教授聚焦疫情中的主流媒体,在《聚人心、解民忧、共克艰——主流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表现评析》中指出主流媒体在新冠肺炎中的突出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多平台联动传播,强势发出权威声音;创新融媒体产品形态,提高传播效果;服务下沉,延伸信息传播价值。
➤2)小结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国各级主流媒体在对全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和舆论环境准确研判的基础上,充分履行应有的职责和肩负起自身的使命。
作为一件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媒体在本次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学界也会给予更多关注这是必然,未来关于主流媒体在疫情中的表现也还会有更多作品出现。
👩🏫 以上就是2020年第一季度的学界前沿总结,强烈建议收藏!尤其对正在准备复试的20同学,和21同学的后期复习都大有用处!
| 注:本文参考文献即为在文中提及的作品名称
编辑|西蒙学姐
策划|西蒙学姐
主编|西蒙学姐
总编|元元学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