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1级的同学开始专业课复习,小编就被追问关于“名词解释”的一系列问题,前几天还有个同学问“名词解释要背多少个?”这个问题很明显没有明确答案,大家也不用为了量,去疯狂背并不会考的名词解释。
小铎能做的是,帮你把各科「考过的」、「重点考的」和「可能考的」名词解释列出来,并附上可以直接背的答案。你只需打印出来,补充进复习资料。
1、新闻:学者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新闻的真实和迅速是出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新闻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新闻内容来分类:政法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生新闻、社会新闻;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以新闻与读者的关系来分类:硬新闻、软新闻。2、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指新闻的客观来源,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客观依据。在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中,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对事实能动的反应。新闻的本源是事实的变动,必须从事实的变动中着手找新闻——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这就要求人们在新闻实践中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坚决反对新闻造假或新闻失实。3、新闻来源:指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处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是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新闻的来源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交待新闻来源的目的:一是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二是揭示提供新闻的意图。4、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的联系:新闻来源必须符合新闻本源的要求,新闻本源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新闻来源。两者的区别:新闻本源问题是从哲学意义上对新闻本体的一种思考,而新闻来源则是从专业意义上对新闻材料出处的一种描述。西方新闻媒体一般规定: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5、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真实包括整体真实和具体真实。整体真实是指新闻媒介、新闻传播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全体报道是否反映的事实世界的主要状态、主流方面。具体真实是指:一、新闻报道对象是实际存在的;二、新闻对新闻事实的反应是全面的、正确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6、新闻的新鲜性:新鲜性指只有新近发生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想、新经验,即一切能给人们带来新消息、新意见的具有新意的新鲜事实才有资格成为新闻。新鲜性首先是个时间概念,要求事实是新近发生的。新闻发布的时间应当尽可能接近事实本身发生的时间,这二者的时间差越小,就越有新鲜性。新鲜性也指新闻内容的新颖性,为受众提供他人没有提供过的事实。新闻内容的新颖性是极其广泛的概念,一切受众“欲知、应知、未知”的事实都具有这个特性。7、新闻的及时性:一是快速性,指新闻对事实再现的越快,新闻价值越大。二是时机性。及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快,就是要在尽可能距事实发生最短的时间内将事实信息传播出去,既讲快速,又讲效果是及时原则要把握的精神。真实、新鲜的新闻事实如不能得到及时的传播,新闻就会成为旧闻,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因此,新闻报道总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最近发生、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传播给公众。正确处理“及时性”与“时宜性”的关系、“抢”与“压”的关系。8、新闻的公开性:真实、新鲜的新闻事实只有公开报道出来,为公众所知晓,为社会所承认,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公开首先指新闻传播的大众性和社会性。这意味着新闻传播是面向整个社会的传播面向所有人的传播。这要求传播者在每一个传播环节都以公开的方式处理信息。公开的意义:一、是公民知情权得以普遍实现的条件和基本保障。二、公开意味着透明和平等,意味着民主和自由。三、公开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源泉之一。四、公开能够使人们对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监督,利于新闻媒体和工作者成长。9、新闻法治:新闻法治就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与手段。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1. 新闻法治首先要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 新闻法治的法律基础是宪法指导下建立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应.得到很好的执行 3.新闻法治的实现是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对各类新闻主体权力、义务的具体调整而形成的。10、五要素说或六要素说: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主要人物(何人,Who);新闻事件(何事、What);事件发生的时间(何时、When);事件发生的地点(何地、Where);事件发生的原因(何因、Why)。以上俗称五W。六要素是指再加上一个H,即事件发生的过程(如何,How)。全能型导语即五个W和一个H的高度浓缩。新闻要素的实践意义:一是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从而保持新闻的具体真实。二是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能做到全面、简洁。三是有助于编辑进一步核对新闻事实,及时发现稿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1、硬新闻:指题材较为严肃, 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受众在阅读或视听这类新闻时, 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硬新闻一般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人们在社会上的生存, 是人们赖以采取行动的依据,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人们千方百计地需要了解它,因此, 这类新闻有强烈的时间性, 晚了就毫无价值。所以,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快地及时传递。12、软新闻: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 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 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多指关于社会、市井、风俗、民情等方面的情况或趣闻轶事的报道,也包括带人情味的特写。软新闻往往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其主要功能是为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时间性不强,但特别讲究写作技巧。13、新闻选择:所谓新闻选择,就是新闻从业者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和挑选,以确定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行为。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新闻就是挑选事实的艺术。采访、写作和编辑这三个新闻制作的主要环节,都和新闻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新闻选择的标准有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一是价值标准,二是法律法规标准。价值标准包括:新闻价值,宣传价值。14、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观意图的素质。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与媒介所持政治主张和价值标准的一致性、典型性、普遍性、针对性、时宜性这五个因素,合称宣传价值的“五性”。新闻宣传价值是新闻选择标准之一。15、新闻敏感:所谓新闻敏感,指记者编辑超出常人的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第六感官”等是它的形象说法。它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新闻敏感的强弱与新闻采访的成败有密切的关系。新闻敏感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迅速判断那些看来无关紧要的新闻线索,有可能导致发现重要新闻;二是迅速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诸多事实中新闻价值孰主孰次;三是迅速判断这一事实是否为读者所关心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四是迅速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与记者已采访到手的新闻事实有关,从而挖掘出更重要的新闻。新闻敏感的培养,一是靠理论的积累,二是靠实践的锻炼。16、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包含五要素:①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那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是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基本内涵:事实影响人的多少、事实对人和社会影响时间的长短、事实影响空间范围的大小、事实影响人的实际利益的程度。②显著性:指新闻人物或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征。包括人物显著性、事件显著性、时间显著性、空间显著性。③时新性:确定新闻事实最起码的特征。时间性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才有新闻价值。即新闻发生与发表时间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新鲜性指题材的新鲜性,新闻事实应是人们未知、应知、欲知的或者是事物非常态的变动。④接近性:新闻事实有令人关切的特质。主要指地理、年龄、心理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⑤趣味性:新闻事实具有喜闻乐见的性质。17、新闻事业:所谓新闻事业,即专业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从新闻事业社会属性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将新闻事业概括为:运用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传播机构及其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新闻事业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人际新闻传播活动,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二是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三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四是拥有专业化分工明确的专职从业人员;五是面向社会大众,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18、舆论监督: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所谓监督,即“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及其组织者运用舆论对社会运行中一切有害现象进行批评、督察、预警的行为。舆论批评(表层位置);舆论督察(主导位置);舆论预警(深层位置)。19、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监督舆论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1、新闻舆论监督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2、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3、新闻舆论监督是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4、对新闻传媒自身来说,也是履行社会职责,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的手段。20、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指传播者站在一定的政党的立场上,以该政党的利益和主张作为选择和评价新闻事实的标准,维护本党的利益和要求。在中国,新闻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部分,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根本性原则。要求:组织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办事。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与时俱进。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党的工作服务。21、舆论引导:又称舆论导向,是对社会舆论的评价和引导,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和宣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③ 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22、新闻舆论引导:新闻舆论引导就是以新闻媒体为实施主体所进行的舆论引导。新闻舆论引导必须遵循新闻规律:一是要用受众信服的事实说话,充分发挥事实的作用;二是要在真实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言简意赅的解释点评;三是要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统一;四是要在与受众的平等交流中实现引导。23、邮发合一(了解即可):自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实行的是“邮发合一”制度。其主要优点是:节约资源;布点全面迅速。其主要不足是:一是增加了一道中介环节,不但提高了报纸的发行成本,而且导致报社生产、销售之间的脱节;二是读者的订报费不能及时回笼,使报社缺少必要的流动资金。24、自办发行:所谓自办发行,是指由报社自己组建发行队伍,创建发行渠道,或把报社名下相关的部门组建成发行公司,在一些人口密集区域同时设立多个发行站或连锁商店,依靠专职发行人员,上门征订,投递到户。这一新的发行方式意味着报社作为报纸的主办者和生产者,开始充分拥有报纸发行自主权,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销售渠道的发行方式。25、广播收听率:广播收听率是指某一时段内收听某广播频率(或某广播节目)的人数占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作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的重要量化指标,它是深入分析广播收听市场的科学基础,是节目制作、编排及调整的重要参考,是节目评估的主要指标,是制定与评估媒介计划、提高广告投放效益的有力工具。26、电视收视率:(重点)收视率,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占总目标人群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现在一般由第三方数据调研公司通过各种方式调研,节目平均收视率指观众平均每分钟收看该节目的百分比。收视率主要变量是收视人数和收视时间,所以任何能够影响到收视人数的因素或者收视时间的因素都能影响到收视率。决定收听率和收视率高低的基本因素有四个:一是节目的质量,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决定因素;二是节目安排的时段;三是声音或画面的质量(清晰度);四是节目编排的技巧(如要考虑地域文化因素等等)。27、频道专业化:是目前国际电视传播业发展的一种明显倾向。电视频道专业化,指的是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模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一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的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从全部是综合频道发展到将要大量出现的专业频道,是中国电视业进一步面向市场跨越的一大步。频道专业化的步伐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如中央电视台除CCTV-1和CCTV-4是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外,其余频道全部走专业化频道的路子。频道专业化的步伐在我国省级台和城市台走得也很快,许多台都已经开办的贴近百姓生活的都市频道、生活频道、娱乐频道、音乐频道、外语频道等。28、资本经营(资本运营):所谓资本经营,就是将经济实体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视为可以经营的资本,通过兼并、合并、收购、重组、控股、参股、投资等形式,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资本价值最大化的行为。资本经营的两大功能:一是通过各种合法融资渠道,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取所需资金,以保证媒介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通过合理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按照最优风险收益比率,盘活资本存量或将闲散资金投向市场,增加收益。我国媒介进行资本经营的意义:第一,帮助媒体盘活可经营性资本,激活媒体的无形资本,扩大媒体的品牌价值,使媒体资本迅速增值,实现媒体的超常规发展;第二,帮助媒体克服产业结构单一、经营空间狭小、利润来源过于集中的弊端,提高媒体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第三,帮助媒体改革和完善经营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促进采编与经营两分开,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第四,帮助实力强、效益好的主流媒体兼并实力弱、效益差的小媒体,促进以市场手段为主来治散治滥,以资本为纽带来实现传媒业的跨地区、跨媒介、跨行业发展。29、传媒集团化:传媒集团是适应市场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它在“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又跨出了一大步,表明传媒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可以理解为近年来新闻改革的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质性进展。传媒集团化发展的意义:一是可以整合传媒资源,实现优化组合,从而使传媒更好地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二是部分传媒集团通过上市有望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快了中国媒介市场的整合,提高了中国媒介市场的集中度。30、新闻自由:16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在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中提出这一概念。新闻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和接受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的一项民主权利,它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新闻自由在本质上应该是公民的一种民主权利,公民不受限制地传播和接受新闻的自由,而绝不应该仅仅是新闻媒介的自由权。可是,作为个体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保障这种权利,这种权利常常必须借助于新闻媒介(事业)的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才能得到兑现。因此,新闻自由就同时涉及到公民个人与新闻媒介两个主体。31、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该理论是在弥尔顿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西方传统的、典型的报刊理论,在二次大战前的几百年中一直具有较大的市场。它认为:报刊活动不应受政府控制,记者可以自由采访,自由发表自己的文章,而不管其内容真伪,因为公众有理性对此进行鉴别;报刊作为理性的产物,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可以与立法、司法、行政平行而成为“第四权力”。这种理论强调“观念和意见的自由市场”,但不注意提供可靠的区分自由和滥用自由的界限。所以人们指责这一理论只是一种动听的口号,在现实中不具备真正的基础。实际上,自由报业的发展恰恰造成了观点自由市场的消灭。这是因为,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与大报竞争,最后只能被淘汰兼并。丧失了报纸的所有权,也就失去了发表意见的自由。32、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并未完全抛弃自由主义理论,而是在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综合了多家观点,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或限制。它是1947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事业》中提出的;1956年,美国新闻传播学家施拉姆、赛伯特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对之作了详尽的阐述,使之完整化和系统化。社会责任论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的报刊,对社会承担公众通讯工具的主要职能,这种责任是其业务政策的基础。它的责任表现为:在传递消息时,应真实全面地叙述所发生的事实;在交流意见时,应表现并阐明社会目标和价值。为了确保报刊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政府应当干预报刊活动,“如果报刊不自动地负起责任,政府的权力将作为最后的手段来强制它实行这种转变”;“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政府干预公众传播”。33、新闻控制:新闻控制是“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的简称,通常指人们依靠社会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式对新闻媒介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过程。社会控制的任务既包括对违规行为的制裁,又包括引导媒介人员认同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新闻控制的主体不仅有国家,还包括社会群体、组织和个人。新闻控制必须使社会规范被媒介人员“内化”,从而达到积极控制的目的。新闻控制的形式:按控制的途径,可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前者是新闻自律的一种方式,后者即新闻他律。按控制的手段,可分为经济控制、政治控制和思想意识控制等。按控制的力度,可分为硬性控制和软性控制。按控制的层次,可分为对媒介组织的控制和对媒介人员的控制。34、讯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才能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传播过程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3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但它总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五种要素是传播过程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在任何一种人类传播活动中,它们都是不可缺少的。36、知察权:(了解即可)又称知晓权、知情权、了解权、采访权。在民主社会,公民的知察权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新闻传播者的公开报道才得以实现。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收集、核实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活动不受阻碍,政府、公务员及一切有关方面人士不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的信息,是知察权的主要内容。凡政府、公务员及有关人士有意扣压公共新闻信息,或有意传播虚假消息,便被认为侵犯了这项权利。37、秘匿权:西方新闻界的职业道德准则之一。指新闻记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将消息、新闻的来源、出处通过报道等形式向外界公开,以保证新闻源不因提供消息而受到某种伤害或损失。新闻记者在坚守新闻源的保密原则的同时,要说服对方允许在可能的限度内标明出处,当然以新闻源不受损害为前提。秘匿权又叫“取材秘密权”或“消息来源保密权”。它是传播者、新闻机构享有对消息提供者的有关情况进行保密的权利。38、新媒体:即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39、受众: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受众即受传者,也称为信宿。受传者既可以是某个个体,也可以是某个群体或某个社会组织。受众得到信息后会根据自身的理解,产生相应的反应。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传播流程的终端。他们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对信息、讯息、媒介以至传播者的最终检验者。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又一个活跃因素,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40、核心受众:按传播对象的重要性,受众可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核心受众是指固定的对某一新闻媒介或新闻媒介上的某一栏目或节答目保有兴趣的人群。虽然新闻媒体在总体上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但每个媒体以及媒体上设置的各类栏(节)目,都有着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个性风格,这是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受众的。41、受众定位: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本位为思想基础,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中心,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指确定媒介的目标受众,是在对媒介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媒介产品的市场占位做出的决策。在核心受众的确定过程中,着重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受众的区域定位;二是受众的职业、身份定位;三是受众的年龄定位;四是受众的文化教育定位。42、大众传播: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其特点为: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受众”。4. 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 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43、交叉新闻学:交叉新闻学就是以新闻传播与其他社会活动行为形成的交叉地带为对象的新闻学,运用的主要研究工具是新闻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交叉研究打破了新闻论新闻的局面,开阔了人们充分认识新闻传播的视野,产生了诸多与众不同的研究成果。跨学科研究是人们进一步认识的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求得科学的共同发展。不过近年来也有一些不良的苗头, 把其他学科的一些概念、范畴生搬硬套在新闻学上,或把新闻学的一些概念、范畴浮皮潦草的运用到其他学科上,这种食他不化的跨学科研究是不值得提倡的。44、历史新闻学:新闻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需要研究的是整个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从微观角度来说,则要研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代、一个报刊工作者和某一次宣传报道战役的历史。这实际上是说,新闻时也像其他学科的历史研究一样,包括通史研究、断代史研究和专门史研究。学习新闻史的目的在于:一是比较系统地把握新闻事业史的知识;二是帮助我们更好的借鉴和参考历史上各种新闻传播媒介的工作经验;三是从新闻史研究者那里获得学习、研究新闻历史的精神和方法,为进一步的新闻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45、社会信息:指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的特点: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46、新闻体制:指的就是新闻业的体制。实质指的就是新闻传播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新闻资产的所有制问题,新闻业的组织结构问题,人事制度问题等。基本作用:一、新闻体制决定着新闻业的整体利益取向。二、新闻体制决定着新闻传播的总体方针和价值取向。三、新闻体制影响着新闻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基本类型分为:国有型体制、政党型体制、公共型体制和私有型体制。: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47、资本主义新闻自由: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依然是私有制下的自由,本质上依然是资产阶级的自由。一切威胁到资产阶级统治、威胁到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自由都会遭到严厉的限制。本质上是资本或金钱的自由。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影响着世界的新闻自由秩序。信息、新闻霸权已是不争的事实。资本主义国家在一系列问题上对内对外的双重标准明显的表现在新闻传播领域。无视国际新闻自由的正常秩序、无视他国人民的新闻自由权力的现象已多次展现。就现实情况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公民享有新闻自由的范围还是比较大的,自由度也比较高。48、社会主义新闻自由:首先,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上的新闻自由。由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而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全体人民的新闻自由,新闻媒体在性质上既是人民的耳目喉舌,也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其次,社会主义从社会制度上确保了新闻自由是摆脱了资本奴役的自由,这也是新闻资产公有的必然。49、新闻传播的内环境:①个媒体环境:媒体内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关系产生的整体氛围就是个媒体环境。包括硬环境,指传播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有形条件之和构筑的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区域位置、办公设施、工资福利等。软环境指传播活动所需的那些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包括媒体自身的管理水平、上下左右的信息沟通程度等。②媒体环境:媒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环境。媒体环境对整体新闻传播理念、规范、方式、风格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闻媒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常态关系有共生关系与竞争关系,媒体环境处于动态的平衡中。要营造相对优良的媒体环境,要保持媒介的多样性和合理的媒体密度。50、新闻传播的外环境:就是由内环境以外的所有社会子系统相互作用构筑的一种传播条件和氛围。可分为两个圈层:第一圈层是由与新闻传播直接相关的要素构成,包括新闻收受者,媒体控制者,广告资源拥有者等,共同构筑着新闻传播直接面对的外环境。第二圈层是与新闻传播间接相关的一些要素构成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要素,共同构筑这新闻传播最外围的传播环境。剩余的51—100名词解释:新闻真实性、新闻传收模式、电视的特征、互联网的特征、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特点、受众意识的树立、如何理解受众需要、受众满足的过程是怎样的、受众从接收到接受新闻信息经历了几个阶段、舆论的特点、舆论与新闻的共同点与区别、纯新闻、新闻失实、新闻炒作、合理想象、新闻策划、新闻指导性、核心竞争力、新闻特写、新闻述评、调查报告、报告文学、杂文、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特稿、早期强效果理论、适度效果理论、含义论、模式示范论、创新扩散理论、“全息”报道、新闻诽谤、隐私权、规模经济、新闻职业道德、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媒介生态环境、流行、符号化、偶像崇拜、文化帝国主义、CNN、美联社、有偿新闻、媒介融合、邸报。由于前五十个名词解释的答案已经有了11000+的字,考虑推送篇幅,剩下的50个名词解释内容就放在【新闻学名词解释100例】的PDF里。👨💻 如何获取【新闻学名词解释100例】PDF: 烦请您将本条微信推送转发至微信朋友圈(不分组),并保留3个小时。然后将朋友圈转发截图一并发到微信后台,小编会在明天中午12:00后开始逐一回复,最丰富的新闻学名词解释100例一定会准时送到您手中。
编辑︱糖糖学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