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考点 | 社交媒体时代中的"媒介素养"嬗变
核心概念解析
一、媒介素养的定义与内涵(可精简为名词解释)
1992 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出的定义是: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在国内,一种有代表性的认识是: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
陈力丹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 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
传统媒体时代,传者居于金字塔顶端,媒介信息处于中游,庞大的受众处于底部。媒介素养结构需要从公众对媒介及媒介信息的接触、理解和使用能力这三部分进行分析。
从媒介信息的接触上看,传统媒介中的传者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所有社会信息几乎全部由传者发布,受众在信息接触与发布上处于完全从属地位。在信息的理解上,由于传统媒介掌握着信息传播的绝对话语权,受众很容易为大众媒介传播所营造的主流信息氛围所笼罩,在信息的接受与理解上,形成法国学者勒庞所说的群体思维及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所说的“沉默的螺旋”,受众很少能形成与主流媒介不同的新思维。在媒介使用与信息传播上,传统媒介中传者与受者之间泾渭分明,传统媒介皆为具有专业知识的媒介精英所掌握,受众没有媒介使用权,仅在媒介传播后的信息反馈上偶有表现。
二、新传播技术背景下媒介素养问题(重点)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传统的媒介素养又遇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量信息对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挑战
新媒体系统超文本、多媒体和互动性三大特点都对现代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是有限的,超出吸收范围和实际需要范围的信息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更是时间和精力的挥霍。
(二)技术赋权呼唤个体的社会责任
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和言论依靠专业化的“把关人”机制不同,新传播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普通网民通过网络广泛发布消息、发表言论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技术赋权不一定能带来人们对社会负责。信息无序、言论无度、监管无力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突出问题。
(三)技术平等性背后隐藏着新的霸权
从表面上看,新传播技术打破了资本和权力控制的话语霸权,传播权力回归社会,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平等交流,包括发表异见而不必考虑被孤立的危险。但事实并没有那么乐观。以百度贴吧为例,某一贴吧下聚集的多是共有话题和共同价值观的人群,异见者在此没有生存空间,不同意见一出现就会受到围攻,甚至被管理者删除。最后,这些社区成为同质性社区。
(四)为利、欲所用的技术消解主流价值观
注意力成为众人相争的核心:“搏出位”者借此获取名利,背后的推手借此获取眼球时代的经济利益,看客借此满足娱乐需求,但是道德和审美却开始偏离正常的轨道。正如微博作为一项平民发声的渠道而引燃了“公共空间”的臆想,但很快就被淹没在一片低级无聊的喧嚣之中。多元化消解了话语霸权的同时,也消解了主流价值观。
(五)技术对个人隐私的大举入侵
新媒体技术使得福柯在《规训和惩罚》中所说的“敞视监狱 ”,与奥威尔笔下的“老大哥” 社会这两种情景成为现实。任何具备网络技术的人都可能在全球范围内侵犯到别人的隐私。大众将别人的隐私作为一种娱乐,同精明的商家一同消费别人的私密空间。尽管人肉搜索的确能够起到用社会舆论震慑脱轨行为,但将私人事务作为一种公共事件予以干涉,则造成了对他人隐私和尊严的侵犯和践踏。
三、社会化媒体时代公众媒介素养的重定义(重要考点)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受众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内容的一种生产者,是媒介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这些媒介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网络社会的秩序甚至现实社会的秩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进程。对于公众而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媒介使用素养
除了纸质媒体要求的文字阅读能力外,传统媒体几乎没有使用的“门槛”,但新媒体对于使用者的技术能力要求是较高的。媒介使用素养,不仅体现为相关技术的掌握,还应该表现为对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合理、合法以及节制的使用等。
(二)信息消费素养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海量膨胀以及来源的多元化,意味着消费者面临着空前复杂的信息选择环境,因此,作为信息消费者,公众需要具备更多的选择、判断与辨识的能力。包括: 1)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2)对信息的辨识、分析与批判能力
(三)信息生产素养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新闻日益普及,公众作为信息的生产者的作用不断凸显,普通公众提供的信息对于新闻传播的格局已经形成重要影响,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训练,普通人提供的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传播秩序的混乱。因此,更需要传播者具备以下素养:1)负责地发布信息和言论的素养;2)负责地进行信息再传播的素养
(四)社会交往素养
新媒体中的交往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相关技术的掌握,还表现为对交往对象的选择、交际网络的维护等方面。
(五)社会协作素养
诸如维基应用这样的社会化媒体也开启了全新的社会协作模式,未来的技术将使社会协作在 更大范围内展开,这也使社会协作的思想和素养, 成为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
(六)社会参与素养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但并不必然提高公民的社会参与素养。因此,提高公民的社会参与能力,不仅关系到网络世界的秩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四、社会化媒体时代传媒业者媒介素养的新拓展(重要考点)
(一)对社会化媒体的认识与运用能力
社会化媒体正在打破原有的传播格局,运用好社会化媒体资源,意味着媒体人要具备一些新的能力:
1. 对社会化媒体信息的辨识能力
虚假新闻、不实信息,是目前困扰社会化媒体的一个重要问题。要使社会化媒体在公共信息传播中形成更重要的影响力,就需要在信息的质量方面有更高的追求,而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应该是专业媒体及媒体人。
2. 对社会化媒体资源的协调、组织与整合 能力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专业媒体需要与公民新闻全方位“对接”,才能实现对公民新闻能量的充分吸纳和转化。
3.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自我拓展的能力
社会化媒体不仅可以给专业媒体提供补充性资源,更有可能为媒体带来全方位的拓展空间。例如报道的拓展、个人能力的拓展、产品的拓展和品牌的拓展等。
(二)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数据与技术素养
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的参与带来了巨大的数据量,社会化媒体时代也是大数据( Big Data) 时代,要更好地利用社会化媒体资源,就需要有大数据技术作支撑。
(三)社会化媒体中“公”、“私”界限的把握能力
虽然社会化媒体为媒体及媒体人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但随之而来的一个直接挑战是,当媒体人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中活动时,他们的行为是机构行为还是个人行为,代表个人还是代表媒体,为个人行为负责还是为媒体声誉负责,这成为社会化媒体平台中,媒体人时时要思考与把握的问题。
五、社会化媒体时代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媒介素养(政务新媒体类题可用到)
社会化媒体时代舆论热点的形成有了很多新特点,舆论对于社会事件进程的影响作用也日益明显,而大多数舆论事件中,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都是政府机构或官员。对于政府机构与官员来说,媒介素养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 对媒体角色、功能认知及相应权利的保障
对于政府机构和官员来说,媒介素养只是表征,它的背后是执政的理念与水平,更是相应的制度。没有相应的制度作基础与保障,再好的技巧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二)对社会化媒体价值的认知及对公众相应权利的保障
社会化媒体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冲突,本身是现实社会矛盾冲突的反映。所以尊重和保障网民表达的权利,尊重社会化媒体中的舆论,才能全面地认识真实的现实社会和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信息公开渠道的建设与保障
互联网为政府机构的信息公开提供了网站、博客、微博等多种渠道,近些年来,各级政府机构网站、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微博等,也普遍兴起,从数量上看,建设成果是显著的。
但是从信息公开的意识及渠道维护方面看,问题仍然普遍。信息更新不及时,反馈机制不畅,使得很多平台变成摆设。
(四)与媒体及公众的交流意识与能力
近两年,政务微博逐渐成为政府机构与官员与公众沟通的日常渠道,一部分机构与官员也作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但仍有不少政府机构与官员在运用微博时的思维、姿态,都不能适应社会化媒体这块土壤。政务微博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但对政务微博的理解与运用,不能限于技巧的层面,思维、理念的变化,仍是核心与根本。
历年真题梳理
1. 名词解释:媒介素养(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学硕613)
2. 简答题:媒介素养理论(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专硕334)
3. 简答题: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以及谈谈媒介素养对策(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专硕334)
4. 论述题:什么是媒介素养?媒介融合时代媒介从业者、政府机构、受众的媒介素养应该在哪些方面提升?(2018年中山大学学硕646)
相关论文拓展
Ⅰ全媒体时代的新媒介素养教育——余秀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Ⅱ 新传播技术呼唤新媒介素养——芮必峰,陈夏蕊《新闻界》
Ⅲ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彭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Ⅳ 媒介素养之塔: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构成——卢峰《国际新闻界》
Ⅴ 媒介观念与媒介素养研究: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研究综述——黄旦,郭丽华《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