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心窝提醒:又到痛风好发时,管好嘴巴降尿酸!

进入盛夏,随着气温不断攀升,街边的夜排档生活也逐渐开始火爆起来。喝着冰镇啤酒、撸着羊肉串,吃着小龙虾,已经成为大家眼中避暑的“绝配”。

但当你拿起筷子,无所忌惮的伸向诱人的扇贝或生蚝时,你是否会意识到痛风的脚步可能在离你越来越近。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血尿酸增高所致的关节病变,属于代谢性关节炎

早在公元前400多年,文献中就有关于痛风的记载。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蛋白质食品成倍增加及营养过剩,痛风成了盛行疾病。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大量摄入,痛风的发病率也在明显升高。

因此,痛风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富贵病”。

一旦血尿酸过高,超过尿酸盐在血液里面的溶解度,析出结晶,就会沉积在关节里面,引起关节的红肿热痛发作,导致痛风。

最常发病的关节是大脚趾,但更危险的是,痛风会“悄无声息”的危害人体各个器官,引发肾脏损害、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一回事?

高尿酸血症仅仅是指血尿酸单纯升高:男性血尿酸>420μmol/L,女性血尿酸>360μmol/L,但无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盐结石等表现。

当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者出现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盐结石其中任何一种表现时,则标志着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终止和痛风的开始。

因此,高尿酸血症不等于痛风,但如不加节制,会发展为痛风。

现代年轻人为何容易“痛风”?

痛风的好发年龄是中年,但目前青年人有增多趋势,这是怎么回事?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和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

1. 高嘌呤饮食

每到夏天,年轻人的标配莫属于火锅、烧烤、海鲜了,殊不知无论是海产品还是火锅或动物内脏,都是高嘌呤食物。

还有年轻人不爱喝水,常把饮料或啤酒当水喝,导致人体外源性尿酸产生过多,若身体无法及时往外排出这些尿酸,最终便会引起痛风发作。

2. 夜猫子

由于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熬夜”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习惯。

长时间熬夜会影响肝脏代谢功能,而嘌呤分解代谢主要就是在肝脏进行,如果肝脏分解能力下降,会导致体内残留尿酸过多,进而引起痛风的发作。

3. 缺乏锻炼

肥胖的年轻化也是痛风年轻化的又一因素。调查发现,在40岁以下的痛风患者中,约85%的人体重超重。

高热量饮食,生活欠规律,喜熬夜,运动少,往往导致身体肥胖,自然影响新陈代谢,尿酸得不到良好地排泄,离痛风还远吗?

如何远离痛风?

痛风饮食坚持“三低一多”的总原则。“三低”是指低嘌呤饮食、低体重、低盐低脂饮食;“一多”是指多喝水。

1. 饮食控制

比如避免吃动物内脏、浓肉汁、浓肉汤/鱼汤/海鲜汤、贝类、牡蛎和螃蟹等带甲壳的海产品等,这些都是高嘌呤食物

严格戒酒,尤其啤酒,红酒风险相对小些;不喝甜饮料,尤其是添加“果葡糖浆”、“白砂糖”、“蜂蜜”的最好就不要喝了。

每天多喝水,维持每日尿量2000-3000ml,以促进尿酸排泄。但要注意,多喝的是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

另外,经常食用低脂奶,痛风发病率会下降44%。

2. 药物控制

对长期痛风发作,或已有尿路结石、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应主张配合药物治疗

常见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促进肾脏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用于缓解急性发作的药物,如秋水仙碱或低剂量的泼尼松。

3. 手术控制

如果关节处痛风石一旦形成,一般很难再吸收,直径>1.5cm者争取尽早手术。

总而言之,早发现、早预防,才是减少痛风疾病发生的关键。

如有骨科相关问题

点击下方即可「在线咨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