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男子感染新冠后流入浙江!这事没你想那样简单...
昨天晚上,浙江省宁波市卫健委的一则通报在朋友圈刷屏,很多人都看到了,说的是北京市顺义区常住居民付某某(男性),因要参加研究生考试,按照北京市的防控要求,于12月22日9:30在北京进行核酸检测,下午16时许,付某某及同事3人前往首都机场飞往宁波出差(17:45起飞,20:15抵达)。出宁波机场后,乘坐滴滴车前往奉化,在奉化斗门牛肉干面店就餐后,入住奉化区华侨豪生酒店。
看到这,大家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但就在这个时候,付某某在北京的核酸检测结果却“出事”了。12月23日2:30,北京市顺义区疾控中心接到第三方检测公司阳性检测报告,12月23日8:30,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复核,确认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宁波当地接到北京的通知后,确认付某某为无症状感染者,马上将其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诊治,并排查出260名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检测,对其在宁波去过的地方进行了全面消杀。
宁波要感谢北京,如果不是北京进行通知,这位无症状的感染者还不知要在宁波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后果不堪设想。其实再进一步说,这也是得益于我们国家从年初就开始的全国防疫一盘棋,信息相互通联通报,体制和制度优势让我们成为全球疫情防控的模范生。
北京确实值得点赞。尤其是要求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进行核酸检测的举措,真的很给力!不然的话,无发热、无咳嗽、无乏力症状的付某某,将人不知、己不知、鬼不觉地肆意扩散传播病毒,一发不可收拾。这启示全国各地,今年冬天的疫情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除了国外病例呈指数级增长外,国内的无症状感染者所占病例很大很多,而北京的硬举措告诉我们,这个时候对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一定要做核酸检测,尤其是年终岁尾,各行各业各类会议增多,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宁波的动作是很快的,当天接到通知、当天启动应急响应、当天排查隔离检测、当天进行通报。但是北京所面临的困难和形势,在三甲看来可能就不那么乐观了。
付某某去宁波之前已经感染,但具体是什么时候感染的,如何感染的,在北京都去过哪些地方,活动轨迹是什么,接触了哪些人?对此,北京昨晚并没有第一时间去通报,唯一能够看到的是有媒体报道付某某在顺义的常住小区已经封闭管理,但光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想想也能理解,付某某此刻正在宁波的定点医院接受治疗,人并不在北京,这就可能会给北京的溯源排查和流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滞后。而疫情防控和信息通报是需要和病毒赛跑、抢时间的,防控慢一步,病毒可能就会快十步,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所以,三甲分析接下来北京所面临的防控形势可能并不乐观。
这起疫情样本对我们的启示,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也想在这里说一说,就是核酸检测的速度问题。付某某12月22日9:30进行核酸检测,到了12月23日8:30才确认阳性,中间隔了23个小时,这样的检测速度太慢了。疫情防控就是在和病毒抢时间,退一步讲,如果付某某在去机场飞往宁波前就检测出新冠阳性,那么宁波就不会“遭此一劫”,北京就会和付某某第一时间面对面进行溯源、排查、流调,防控成本和风险要小得多,也更可控。
当然,付某某在北京市某个第三方检测公司的检测效率,并不能代表北京市的整体检测效率。上个月初的时候,我就曾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做过核酸检测,上午做的,下午就出结果了。核酸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是各地都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所以要通过这起感染病例拿出来说一说。今年冬天疫情,全社会的目光大都聚焦在境外输入和冷链传播上,对核酸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的关注反而少了。目前各地的检测速度参差不齐,最快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就能出结果,慢的可能需要几十个小时。这一两个小时和几十个小时的差距,体现在疫情防控和病毒传播上可能就会以谁也承受不起的代价迅速放大。所以,借此呼吁一下,各地的核酸检测流程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改进空间,检测效率和准确性能否进一步提升?因为与病毒赛跑,检测能力关乎疫情防控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