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赚钱,从“拒绝”合群和“不听”他人意见开始!
我从读书到工作头两年也是一味的讨好周围人,同学、父母、同事。班霸说不和谁玩,就不跟谁玩;说哪个女生丑,就跟着在后面嘲笑;老妈说亲戚在厂里当领导,将来给你安排外贸工作,我就去苦读英语(结果我一毕业,亲戚就不干了);同事玩游戏洗脚夜场,我也跟在屁股后面happy。
经历了很多的自我怀疑和纠结,我开始询问自己的内心,为了迎合所谓“多数人”的主流观点,而强迫自己去合群/讨好他人,这真的是好事吗?
从小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和朋友、同学们搞好关系,不要不合群,长辈的话一定要听,他们吃过的盐他们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然而,这话要分两面看。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是很无聊的,且会一直平庸(包括你的长辈)。我读书时候,怕被人孤立,学抽烟打牌半夜偷摸上网,现在再看手机,读书时候那帮“出生入死”的弟兄,到现在一个个感情都淡了,慢慢变成了微信人数之交。
反倒是班上读计算机技术类的学霸,我经常有求于他们,发个红包请吃个饭,跟他们联系反而多些。
儿时再好的情感,如果长大了长久没有交集,也是慢慢会变淡的。寝室同学聚会上,一伙人除了同窗时的叛逆糗事还能乐道乐道,其他生活、工作,都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久而久之,也就没啥好聊的了。
真不是我孤芳自赏,你们工作年数久的,肯定懂这种感受。
工作还是萌新的时候,怕人说我不合群,也是跟着团队最活泼的那群人“鬼混”,吃喝玩乐跟着他们全学会了,钱也是真的没赚到。
人脉是你生命中必须的一部分,但你要认清,哪些是无效社交,哪些是娱乐之交,哪些是精神之交,哪些是利益之交。知道无效了,该抛弃的就抛弃,该割舍的就割舍,生命中的匆匆过客,酒肉朋友不是你该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维护的。如果把合群当成一个“包袱”,当成一个生活工作的必需品,那你就完了!因为你换回的很有可能是一个极为平庸的人生。
除了合群,很多人给你的人生意见也并非就是有用的。
说一个最近比较火的事,佟丽娅去年6月上过一次热搜,我记忆犹新,当时也没在意是什么剧,粉丝评论很难听的话我倒是记住了——大致意思就是剧中的人设比现实还卑微,还嫌呼伦贝尔大草原不够之类的话。
(之前官宣演员阵容时,顾佳一角本来是由佟丽娅主演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粉丝们咄咄逼人的番位和人设问题,反正佟丽娅辞演了,结果被童瑶捡个漏,过来救场,结果大爆!)
这部剧是哪部想必你们也知道了,就是最近爆红出圈的《三十而已》,几乎集集上热搜。豆瓣评分8.0,近40个热搜破亿的话题,2天上了37次热搜,收视率稳居前三。(这篇文章是上周写的,一直没发,可能数据方面有些出入)
(什么王漫妮、顾佳、许幻山、林有有,之前我没看过剧,还以为是什么新出道的明星,热搜上的那么快,后来发现全来自这部电视剧的人名)
本来想着都辞演了,总该消停了。结果路人评论变成了这个画风:
生活中大多数人其实并不能给你人生上所谓的正确意见(包括你父母及亲戚),他们根本不了解你的具体情况,他们只是凭主观感受觉得你就该这样做/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主流观点就是这样做。而且他们并不(没法)承担给你带来意见后的后果。
比方最常见的择业问题上,铁饭碗是80%父母的不二选择,任何工作都比不上中字头二字;编制外,也没事,至少说出去体面,听着稳定,考编制内成了你父母对你的一生期盼;你是做贷款的?银行外的利息都不正规;你是做保险的?就是个死推销的;你是做信用卡、外卖、快递的?就是社会上不“入流”的......
而长期干着“不体面”工作,又没有高收入,那么你就将成为亲戚口中“没上进”“没本事”“老实男人”的典型代表。
假设想一下,如果我那亲戚一直没辞职,我还学着英语干着外贸,那我现在也就七八千的工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妈在她的认知里(那时候外贸的工资很高)给了我最正确的意见,但对我的人生和后期成长来说,我肯定庆幸我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当然,不盲从合群,不盲目听取他人意见,不是让你一个人独来独往,埋头傻干。判断一个人到底厉不厉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他玩得最好的三五个朋友收入有多高!放弃低质人脉是为了把更多宝贵时间投入到增值人脉上。而建立星球当时的初衷也是这个,一个人一个地区的力量资源毕竟有限,金融行业,信息互享,才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