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1982- 抗战八年,为什么我们拼刺刀拼不过小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于胜利。

回顾那段悲壮的历史,有太多值得我们反思之处。

在八年抗战之中,我们除了在综合国力、军事装备上弱于日本,单兵作战能力也差于日军。其中一个例子是石牌要塞之中。

在这场战斗中,爆发抗战中最大规模的集团白刃战。尽管最后中国军队惨胜,但中国军队战死 23550 人,日军死伤 3500 余人,双方战损比接近 7:1。中国军队完全是用血肉之躯和坚定的意志对抗日军。

那么,为什么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在拼刺刀上拼不过日军呢?

这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需要从中日两军的不同情况来尝试分析。

首先,日军非常重视拼刺刀。

日军对拼刺刀的重视在当时世界各国里可谓独树一帜。

首先,在武器装备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把步枪改短来适应新的战争形势,而日军不但没有改短反而进一步加强了自己步枪的长度。三八式步枪全长1280毫米,加上刺刀之后达1657毫米,被称为“二战中最长的步枪”。因为日本人希望步枪既能够远距离精确射击,又能在白刃战中发挥“一寸长一寸险”的优势。

其次,在日常训练中日军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日本陆军对拼刺刀的要求是各兵种从上到下都要参加训练。不单单步兵,炮兵、骑兵甚至连负责后勤的辎重兵也要将之列为日常训练。日军在训练大纲中融合了日本剑道,但舍弃了复杂不实用的部分,保留的都是简单实用的杀人技。同时还很注重心理暗示,比如要求在训练中不要等待对方,养成先发制人,进攻中一定要用尽全力。通过简单的技术,有针对性的心理暗示,加上反复不断的训练,日军将一群群原本握着锄头的农民训练成了高效的杀手。

第三,日军在战场上的战术得当。日军在白刃战中通常以3-4人组成一个小组,互相掩护,相互配合。且日军士兵多为同乡,彼此间默契程度高。这样的配置即使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也能在拼刺刀中占得便宜。

反观我们中国军队,一度非常不重视拼刺刀这项军事训练。

国民党中央军的建军思路起初受苏联顾问指导,后续又以德军为模板,在步兵战术上深受欧洲军队的影响,侧重火力的密集型和持续性,通过强大的火力来杀伤敌军避免卷入近战。在这样的战术思想指导之下,国军自然就轻视拼刺刀。

苏德两军有强大的火力配置,自然可以不屑于白刃战。但是中国军队火力弱啊,中央军德械师的重火力还比不上德军的一个营。国军在日常训练中对于拼刺技术的训练从强度上也远低于日军,且不如日军的系统和全面。

在实际战斗中,中国军队的火力大部分时候拦不住对面日军的冲锋,不得不和日军拼刺刀,损失惨重。日军很清楚中国军队的弱点,因此在消灭中国军队的重火力之后经常主动发起白刃战,借此击溃中国军队的心理防线,打击士气。

另一方面,国军当时主力步枪中正式即使加长了刺刀,全枪长度也只有1585毫米。这样的装备在白刃战中弱于下风也是无可奈何。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我们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但是损失之大也让人惋惜。但是中国军人就是在这样不利条件下仍然死磕敌人,用血肉之躯保卫家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