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哪个更养生?
本 期 导 读
有道没道,吃饭睡觉。
南方饮食花样多,一定是好事?
前阵子北方的朋友到广州,嚷着要吃馒头,说自己吃了一周的米饭,胃难受。
等到饭点,南方餐馆的馒头端上来,她的胃就更难受了——「这小不点,在我们那里,最多算小笼包!」
这次去青岛,见到真的山东大馒头,真是开了眼界。大馒头不仅个头足,嚼起来还有劲,不像南方的馒头,掐一下能直接吞下去。
入乡随俗,先得打听风俗。之前看书上写的老北京,冬天都得囤白菜,不然整个冬天买不到叶子菜吃。
我很好奇这事,问老青岛人是不是也囤白菜过冬。他的话听得我胃里泛酸——「五口之家,一个冬天能吃两千斤大白菜」。
比起整个冬天都是大白菜的北方,身在广州实在是太幸福了。冬日里,叶子菜虽然没其他季节丰富,但种类还是很多。
白菜、卷心菜、芹菜、芥菜、油菜等,换着花样吃,一周不重样。
如果只照顾口感,那当然花样多才吃得爽。然而凡事有得必有失。
花样多意味着吃得杂,《内经》上说「食杂而不劳」的人,容易得「痿厥寒热」之病。
我们这代人,赶上全球化,若论吃得杂,真没输过谁——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比起现代人,还算得上「食杂」吗?
他们难道吃过澳洲车厘子、泰国榴莲、美国布林、韩国烤肉、日本寿司、印度咖喱饭、意大利面……吗?
吃饭吃出夫妻相,原因是?
有本事吃进去,未必有本事化为己用。
食物入口,经历胃肠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被身体利用。
如果化不掉,身体条件还不错的,可以及时通过排便拉掉,身体差一点的,异物进入内环境,分分钟就是过敏反应啊。
想想我那位北方的朋友,在南方吃一周米饭,其消化吸收的效率都下降了,表现出来就是胃口不好,不想吃。
整天吃来自全世界各地,五花八门的食物,我们的身体「化」起来,累不累?
有个观点,说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肠道遍布各类微生物,长期生活在一起,饮食习惯相近的朋友,其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逐渐趋近。
(甚至有科学家据此来解释一起生活多年后的夫妻长得越来越有「夫妻相」)。
而人对食物的消化,是离不开肠道微生物的帮助的。
吃得太杂,原来的微生物群落,工作还不熟悉啊,干起活来,效率肯定不高。
吃饭不挑食,有道理吗?
消化除了需要肠道微生物的帮助,更离不开酶。
蛋白酶种类丰富,才足以应付种类繁多的食物。
从小没喝过牛奶,长大后一喝牛奶就拉肚子,西医说是体内缺少某种酶。
作家阿城写过一篇《思乡与蛋白酶》,说:
「 消化不良,影响很大,诸如打嗝放屁还是小事,消化不良可以影响到精神不振,情绪恶劣,思路不畅,怨天尤人。
自己烦倒还罢了,影响到别人,鸡犬不宁,妻离子散不敢说,起码朋友会疏远你一个时期,‘少惹它,他最近有点精神病。’」
阿城这话估计是切身体会过才说得出。文中又说:
「 长辈‘不要挑食’的告诫会影响小孩子的将来,道理就在于你要尽可能早地,尽可能多地吃各种食物,使你的蛋白酶的形成尽可能的完整。
于是你走遍天下都不怕,什么都吃得,什么都能消化,也就有了幸福生活的一半了。 」
蛋白酶种类的形成和固定,是先天来自父母,还是跟孩童时代的饮食关系密切?
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所以,最怕小时候每天白粥咸菜,长大后吃点好东西就受不了,消化不良,精神不振,情绪恶劣,思路不畅,怨天尤人……
自忖蛋白酶种类少的我,还是吃那十几种熟悉的食物,觉得舒服。
吃饭不科学,容易得什么病?
吃得杂受不了,那就吃简单点嘛!
最怕迷信营养学权威,打着要营养丰富的旗号,明明吃得很难受还坚持「一定要吃啥啥啥才够营养」。
苦苦坚持吃得杂,又不怎么体力劳动,《内经》上说这样的人容易得的病是:痿、厥、寒热。
痿是肌肉痿废不用。得痿病,除了动得少,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身体主管肌肉的脾累了。
脾除了主肉,还主运化,乱吃一通,身体无法吸收的,都得靠脾来运化掉。
对于长时间食杂的朋友,脾一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时间久了就会有些工作做得不到位,可能就发为痿病了。
厥,有人解释为气血逆流,譬如手脚逆冷。《伤寒论》里释厥为「阴阳气不相顺接」。
发散思维一下,人的胸为阳、腹为阴,现代人多少是一口气顶在胸口,无法腹式呼吸的?
甚至有人一生气,就手脚逆冷的,中医管这叫气厥。
人活一口气,这口气要能够顺啊!
至于寒热,分开来理解可以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随证治之!
也可以理解成「寒热往来」。北方话叫打摆子——少阳枢机不利,人就容易打摆子。
如果每天经历人造的寒热往来呢,会不会影响少阳枢机的正常工作呢?
想想看,夏天从被窝里出来去上班,热,进地铁,冷,出地铁到公司路上,热,进公司,冷,是不是人造的寒热往来呢?
如何调理痿厥寒热?
《内经》针对「痿厥寒热」这几种病,推荐的治法,叫「导引按蹻」,可以用站桩和按摩两种治疗方式作为代表。
站桩时内在运起来,按摩可以认为是外导引,通过外力让被按者内在运起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身体的内在能够运起来,脾有余力管好肌肉,气也顺了,枢机也利,痿厥寒热这几种病都能改善、治好。
想要热心肠,就要远离冷饮冷食
吃得杂,难消化,连着能带来一大堆毛病。吃太多寒凉之品,一样难消化,问题也不少。
我们都知道好的消化需要酶高效地催化。而酶的工作效率,跟温度关系密切。
适当的升温,酶能够不失活,并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老祖宗的话,「心肠要热」,是有道理的。
然而现代人,除了食杂,还饮冷。
喝杯冰水下去,当然不会让肠道温度骤然下降很多(人体还没这么脆弱),然而饮冷日久,肠子温度低一点,这些酶就使唤不动了。
从肚脐看你的肠胃状态
怎么检验自己的肠子有没有消极罢工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肚脐的颜色。
肚脐是丹田呀,有修为的人,肚脐是赤色的。
而吃多了寒凉之品,肚脐是暗黑色的。
如果此时再摸一摸、揉一揉脐周,有很多硬结硬块,那很可能你的健康已经大打折扣了。
不止脐周,肚子的任何地方,摸到有形状,都说明健康有隐患。
《针灸大成》上说:「大凡腹中有块,不问男妇积聚、症瘕,俱为恶症,切勿视为寻常。」
说到此处,如果你还不信,你可以试试看天天冷饮,一个月后摸摸自己的肚子是不是又硬了许多。
(非常不建议这么做哈!戒冰戒冷饮才是正道!……)
吃进去太多冷的东西,一开始容易得的病,叫「洞泻寒中」。
我还管这病叫「地铁综合证」——夏天衣服单薄,地铁上冷风一吹,就想拉肚子。
得这病的人,遇到冷风,或多或少都会本能地用手捂住肚脐,挡得一时是一时;
而要想根治,得想办法把这「寒中」给去掉。
网传图片:为什么明星走红毯时喜欢捂着肚子?
来源于网络,侵删
饮食不当,还会引起过敏
饮冷过度,一开始容易得的病,还有过敏。
很多人说自己过敏,到医院一查,几十种甚至几百种过敏源,真是防不胜防。
不过我不认可这样的说法,单一的过敏源可能是体内缺少某种酶,可都几百种过敏源了,会不会原因不在外部,而在于自身的化物能力不行呢?
脾主运化,小肠主化物,提高自身化物的能力,着手处在于脾和小肠。
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寒凉之品,就不止容易拉肚子和过敏这么简单了。
《内经》上说「脏寒生满病」,此处的「满」字,除了理解成胃胀腹胀,如果满上了心,就变成「懑」——这个字不是别的,就是闷,闷闷不乐的闷。
发散思维一下,跟抑郁症患者的状态,是不是有点像?
心和小肠相表里,小肠寒久了,心也热不起来,心口整天像压着石头那样,治法之要,在于开心。
《内经》上推荐的对治脏寒所生的满病,是灸。
总结为:分证选穴,地铁综合证,灸肚脐;过敏,脾腧和肚脐;抑郁,灸膻中,开心就好啦!
回到主题,关于南北方饮食差异,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哪个更科学呢?
我的回答是,吃自己能吃得惯、能消化的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