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西医为了挣钱只会切掉,看中医怎么治?

阑尾炎这种病,很多中医黑以为中医不能治,其实大错特错,中医早在汉代,1800年前就有应对策略,而且不仅急性有办法治疗,慢性也有招治。可见古代没有手术有另外办法,这就叫不能一棵树吊死是吧?反观现代人大都选择去手术,不信中医。且不说手术花钱多,为西医药相关利益集团做了贡献,我想遭罪也少不了,这是肯定的。
在古代不叫阑尾炎,叫肠痈。张仲景金匮要略当中记载肠痈治法,我们看一下原文:
金匮要略方  大黄牡丹汤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论: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那么这段什么意思?肠痈临床表现,少腹压痛,伴有很像尿路感染,因为输尿管位置也在少腹一侧,但是没有尿路刺激症状。有的伴有发热,汗出,甚至恶寒,这种情况就是肠痈,可以用大黄牡丹皮汤。
现代医学认为少腹痛压痛叫麦氏点,麦氏点(Mc Burney点),是指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的地方。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那么麦氏点怎么来的?查尔斯·麦克风伯尼(Charles Mcburney,1845~1913)博士研究生是美国洛杉矶一家医院门诊的外科医师。1889年他报导了阑尾炎初期手术治疗的医治工作经验,他认为阑尾炎病发第2~3天是开展手术治疗的黄金时间。
1901年,他发觉在阑尾炎患者右下腹部有一个压疼点,叙述为从髂前上棘至脐孔直线东西方1/3交汇处(约3.8cm处)腹部压痛对阑尾炎有确诊使用价值。这里如今被称作“麦克风伯尼点”,这促使阑尾炎的确诊大幅简单化。
大家看,西医发现这个阑尾压痛点地方在1901年左右,而我们老祖宗医圣张仲景就记载了,叫少腹压痛,为啥国内不叫张氏点?其实当时就是崇洋媚外结果。当年他们不同意我们中医叫中医,叫传统医学,因为叫中医,对他们西医不利。似乎说明西医是外来医学,有排斥嫌疑。
闲话不说了,免得有人攻击我说反对西医。大黄牡丹皮汤何以能治阑尾炎?
方子当中大黄又称将军,有夺关斩将能耐;是形容攻下热结能力卓著。肠痈这个含义就是肠道生疮,这种急性期往往伴有大便不畅甚至干结。如果大便不通,肠道阑尾部位血液循环差,必然加重阑尾化脓速度;怎么遏制它发展呢?通大便。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顺,因此大黄必须的;大黄单独泡水都能引发腹泻,何况用了四两大黄。按照最新考证汉代四两大黄是60克左右,我一般用大黄6-10克,他这个用60克,可见用量很足,必须立竿见影大便就得通畅。另外他这个煎服方法比较考究,取头边药汁,不用煎二边,这样大概大黄有效成分可以取得40克左右,一次顿服,再加芒硝咸寒软坚消肿作用;再加丹皮桃仁凉血活血化瘀消肿;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再加瓜子,古代瓜子用甜瓜子,现在都用冬瓜子效果一样;可以排脓消肿;如此诸药合并一起作用,大便通畅,气血流通,肠痈阑尾炎就能治愈。
有的说你有证据吗?我有证据的,我在知网查到杂志《江西中医药》1958年11期有加味大黄牡丹皮汤治疗38例阑尾炎全部治愈。看截图:
接下来我们再看张仲景记载慢性阑尾炎如何治疗?
金匮要略方
1薏苡附子败酱散 3味
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这个记载就是另一张方子用法用量症状等,前边大黄牡丹皮汤腹痛压痛,这个腹痛按压腹软疼痛显然较缓,或者隐隐作痛。我们再来分析方子当中薏米仁,这个药也不算药,是粮食级别,特安全,但是中医认为健脾利湿排脓,现在研究薏米仁对癌症也有效果,只不过用量要足,十分。
其中附子温阳散寒止痛,也能破症瘕积聚。《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因为有毒少用2分。
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用5分。
那么这个方跟大黄牡丹皮正好相反,大黄牡丹皮汤攻下热结,这个加了附子温阳,薏米仁健脾利湿排脓,败酱草解毒,从用药和症状来看都是慢性阑尾炎表现或者已经成脓属于缓消办法,所以本方特适合慢性阑尾炎或者成脓患者。西医认为成脓必须手术,而临床实践看成脓照样中医治愈。我在临床常用薏米仁60克,败酱草15克,附子10克,煎水治疗慢性疮疡效果也确实供大家参考。
这个方知网我也大概查了一下,不仅治疗阑尾炎,还能治疗溃疡结肠炎,盆腔炎,卵巢等一些病变,可见中医异病同治这种方法很好的。
(0)

相关推荐